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由家庭教育不当和学生心理问题造成的青少年自杀、自残、校园暴力及家庭悲剧等屡屡发生,已经引起有关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曾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提出这样的疑惑:为什么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的心理却变的越来越难以琢磨?为什么家长期望得越大,得到的回报往往越小?曾有报道说,有位科学家在对一些国内外18岁以下的孩子做过问卷调查:你最敬佩的人是谁?有很多外国孩子在第一栏中添的是“我的爸爸”或“我的妈妈”,而在中国孩子的问卷中很少找到“爸爸妈妈”的字样。是中国的父母付出得太少吗?恰恰相反,中国的父母,尤其是现在四…  相似文献   

2.
鄂璠  杨皓钧 《小康》2013,(7):71
在甘肃农村,教育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一个老师要教授多门学科,没有精力,而在这种情况下,身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的父母,为何担不起这"第一任教师"的重任呢?在教育孩子方面,您面临的最大困境是什么?答":教不好孩子。"您希望通过何种方式来解决这一难题?答":找一位老师来教孩子。"这是一位45岁的父亲在"2013中国教育小康指数"之"走进西部农村·甘肃教育现状与困境"调查问卷上的作答。  相似文献   

3.
正最近一些年来,一些案件让整个社会震惊,他们家庭情况各异:马加爵家庭贫困,西安药家鑫家庭中等,北京"李某某"家庭富裕,不同家庭背景下成长的孩子最后都实施严重犯罪。分析这几位的犯罪原因,家庭教育显然都存在严重问题。可以说,不论富裕与贫穷,在家庭教育方面都是平等的。家庭教育的关键不是父母以怎样的方法教育孩子,而是父母以怎样的理念和表现来言传身教。家庭教育立法不仅是要倡导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理  相似文献   

4.
每每想起一则笑话就忍俊不禁曾有一名日本人这样质问中国导游:为什么中国家庭只能生一个孩子?导游轻描淡写地答道:要是中国没有计划生育,那么现在人口还要再多出4亿。如果这4亿人都游来日本,你们欢迎吗?日本人顿时语塞计划生育,一个家庭一个孩子,这是70年代末以来中国人口政策的主旋律、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其控制人口增长的贡献不可磨灭。新中国刚成立时人口在5亿左右,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卫生条件改善,加之缺乏对人口增长的适当控制,致使到70年代末人口数量迅速膨胀接近10亿。面临严峻的人口形  相似文献   

5.
当性别平等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的时候;当女人同男人一样为生活奔波在不同场合的时候;当家庭事业不能两全的时候;当男人们呼吁着让女人回家的时候;当全职太太不再被贬称为"家庭妇女"的时候……"女人要不要回归家庭"成了一个全社会都很关心的问题。事业与家庭,哪个更适合女性?回归家庭,到底对女性的诱惑力更大,还是对男性诱惑力更大?针对这些问题,我刊与新浪网做了联合调查。  相似文献   

6.
关心孩子的成长,似乎是一个多余的话题:谁家的孩子谁不关心?但号召全社会各行各业的人都来关心所有孩子的成长,可就不是多余的话了。未成年人——社会中的一个弱势群体,它应该受到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特别关注,这种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和保护上。大家都有责任教育孩子们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都有责任保护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多年来,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都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做了很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社会的教育与保护工作”还是显得有些薄弱。  相似文献   

7.
"这是谁家的孩子?真可爱!"老作家谢冰心接过我们赠送的一本《中国建设》杂志,她深情地望着封面上那天真活泼的孩子照片,眼睛为之一亮,脸上泛起慈祥的微笑.这位八十七岁的著名文学家时时关心着下一代,保持着一颗不泯的童心.正如她说的:"低头爱抚着身边的孩子,抬头展望着祖国的  相似文献   

8.
周素丽 《人民论坛》2013,(25):22-23
没有核心会怎样?没有核心就意味着高层权力者的地位完全平等。其好处是权力主体之间的制衡,但缺点是会导致权力主体的权力扩张倾向,导致权力竞争国家权力的集中统一保证国家的战略性发展人民论坛:治理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什么要有领导核心?房宁:我这些年一直在做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9.
父母甘愿被子女“捆绑”,既有父母对现在社会分层机制不平等的质疑因素在内,也是对不合理社会分层的恐惧所致。“90后”孩子的教育问题,几乎成为家庭战争的最大火药桶。父母把自己感受到的竞争压力急于传递给孩子,为了将来,他们把自己和孩子“捆绑”了:活着为孩子、挣钱为孩子;没有自己的社交圈、没有自己的空闲。(4月20日《中国青年报》)“不谈学习我们是朋友,一谈学习我们是敌人”,学习如此把孩子和父母连接在一  相似文献   

10.
对太原市一些幼儿园悄然流行的"皮纹测试"的快评热议高峰已过,但仍觉言犹未尽,我想说点看法。"皮纹测试"测出了什么?测出了教育的缺陷。我国教育最大的缺陷是教育产业化的理念和应试教育的机制。多如牛毛的奥数班、兴趣班、特长班、补习班,都是扼杀孩子个性、摧残孩子身心的捞钱行当。"皮纹测试"更具诱惑力和欺骗性,因为它披着科学的外衣,  相似文献   

11.
<正>父母甘愿被子女“捆绑”,既有父母对现在社会分层机制不平等的质疑因素在内,也是对不合理社会分层的恐惧所致。“90后”孩子的教育问题,几乎成为家庭战争的最大火药桶。父母把自己感受到的竞争压力急于传递给孩子,为了将来,他们把自己和孩子“捆绑”了:活着为孩子、挣钱为孩子;没有自己的社交圈、没有自己的空闲。(4月20日《中国青年报》)“不谈学习我们是朋友,一谈学习我们是敌人”,学习如此把孩子和父母连接在一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9,(2)
正@中国小康网:#法国通过禁止打屁股法案#【法国通过禁止打屁股法案部分家长:打是必要的教育手段】2018年11月29日,法国国会通过"反日常教育暴力法案"引发争议。有家长反对:我小时候就被家长打屁股让我认错,为什么我不能打我的孩子?还有家长说自己本来就不打小孩,但被小孩的回答现场打脸。  相似文献   

13.
外媒     
正《New Scientist》中文翻译:《新科学家》出刊时间:2017年12月2日网址:https://www.newscientist.com/近日,科学团队对同性家庭和异性家庭的孩子发展情况,特别是对于他们心理发展进行了研究,而令人惊奇的是同性家庭与异性家庭的孩子之间差异不大,反而一些同性家庭在分配家庭任务给孩子们时能更加平等,孩子的情绪也更加稳定。自从离婚被合法化并普及化后,产生了一种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歧视,甚至于同性  相似文献   

14.
<正>自去年长春市朝阳区妇联开展"代理妈妈"爱心行动以来,朝阳区人大常委会永昌街道工委积极进行爱心传递。永昌街道工委代表小组的8名"代理妈妈"自觉自愿地"认领"帮扶对象,把部分特困家庭儿童当作自己的孩子那样关心、爱护、教育和培养。朝阳区人大代表、永昌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映昊"认领"帮扶的是一个5岁女孩。孩子的父母离异,由母亲独自抚养。母亲患病,母女每月仅靠有限的低保金生活。王映昊与这个孩子结成帮扶对象后,不论节假日,还是在孩子寒暑假期间,都会经常看望孩子,关心孩子的  相似文献   

15.
聚焦世界     
《小康》2011,(10):29
媒体为什么关心政客绯闻?美国《大西洋月刊》"公众人物可以有私人生活吗?"1963年,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家高曼如是问。那是对媒体关心政客私生活的一种反思。现在这种反思有了最新证据:纽约州众议员安东尼·韦纳在向一些网友发送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语: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公民意识"成为十七大报告的亮点之一。"公民意识"是公民对自身权利与责任的自觉体认,它包括公民政治参与和诉  相似文献   

17.
舒展 《北京观察》1999,(11):52-53
孩子三至六岁进幼儿园的这个阶段,心理学上称之为“问题年龄”。在这几年里,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特别好奇,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常常会提出许许多多令年轻的父母无法解答的问题,比如:香蕉为什么没有核?蝴蝶下雨天在哪儿避雨?大热天狗为什么张开大嘴伸着舌头喘气?人害羞为什么会脸红?爷爷大笑时为什么会出眼泪?电视卡通是怎么画成的……聪明的父母犹如循循善诱的老师,对种种疑问,总是采取鼓励的态度,而不是简单地以“这是常识!”“长大你就会知道了!”等等办法支吾搪塞了事。一些孩子善于提出激发被问者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是动脑筋、爱思考、渴求知识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新书信息     
《小康》2021,(6)
正《金青稞》作者:徐剑定价:65.00元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一场万里寒山的旷野书写,一部脱贫攻坚的西藏纪事。《爱不妥协》作者:六六定价:48.00元长江文艺出版社全书分四个部分:"往后余生,没有风花雪月""人为什么要有孩子""出世和入世""拿起行囊就走",分别呈现六六感情生活、进阶之路、教育理念、文化传承等维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16,(26)
正《声律启蒙——注音朗读版》作者:车万育绘者:吴冠中注者:李三鹏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定价:39.80元为什么我们看一副对联,会觉得特别平衡协调,有一种对称美?为什么我们朗诵古诗词,会觉得朗朗上口、抑扬顿挫、悦耳动听?就是因为诗词对联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那么什么是平仄、对仗和押韵呢?让我们与孩子一起来读读这本《声律启蒙》吧,读着读着就会读出一些门道来。比如,一开头,我们读"云对雨,雪对风",有什么感觉呢?是不是总觉得"云"  相似文献   

20.
读者来信     
《小康》2012,(9):6-7
专家点评学,学什么专业才"值"?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为什么送孩子去美国读书》作者路军博士教育部的数据显示,中国已超过印度,成为出国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更多的学生和家长也在考虑:是不是该送孩子出国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