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黔西南州是国家民委命名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境内居住着布依族、苗族、彝族、回族、瑶族等3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140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42.47%。近年来,为了让各民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并实现"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黔西南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紧紧围绕脱贫  相似文献   

2.
《实践》2015,(1)
<正>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是一项重大创新性事业,是一项立意深远的事业。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形式多样、蕴含丰富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兴安大地多彩纷呈。创建工作的谋篇布局已经纳入全盟经济社会建设总体格局,起到了宣传教育各族干部群众的作用,集中展示了兴安盟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新成就,营造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在祖国北疆打  相似文献   

3.
《实践》2015,(1)
<正>兴安盟是具有民族团结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权的诞生地和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早期实践地,曾经为内蒙古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重要贡献。多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兴安盟始终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贯穿各项工作的主线,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切实维护各族群众根本利益,形成了民族团结、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2013年,国家民委将兴安盟列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地、市、盟)试点地区。这是国家和自  相似文献   

4.
正台江县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加速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带县、旅游活县、农业稳县、和谐兴县五大战略,促进民族团结和睦指数不断提升。台江县有14.5万人口,苗、侗、土家、布依等15个少数民族居住在这里,其中苗族同胞占台江县总人口的97%。长期以来,台江县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以维护团结稳定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青海有54个民族聚居。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发展,青海正确把握新世纪推进西部大开发、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大好机遇,围绕“消除贫困、富民强省”和“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两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地区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主阵地。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是民族地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创建活动充分体现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在各族干部群众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的宣传教育,特别是着重理解和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并在创建活动中认  相似文献   

7.
《实践》2019,(8)
<正>呼伦贝尔市是典型的民族大市,全市有42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51.5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达20%。2013年启动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以来,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创建工作作为推进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现实之需、战略之策、固本之举,统筹部署,高位推动,着力在深入细致上用功、求实求效上发力,不断推动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创建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各族干部群众满意的成果,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是经济质量效益同步提升。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52.9亿元,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为我们开展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息烽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为抓手,延伸统战工作内涵,浇灌团结进步之花。在实际工作中,息烽县就如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进行探索,以振兴民族乡村为重点,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交流活动,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结构,巩固和发展新型民族关系,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9.
<正>阿拉达尔吐苏木位于兴安盟扎赉特旗西北部,是内蒙古深度贫困地区扎旗"北八乡"之一。苏木辖8个嘎查、1个社区,现有3124户,11232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以上,是一个由蒙古族、汉族等多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全苏木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67户,1337人。在这样一个既是贫困地区又是民族聚居地区的苏木,  相似文献   

10.
邹鹏 《云岭先锋》2018,(2):F0003-F0003
石林县地处云南省东部、昆明市东南部,距昆明主城区78公里,全县国土面积1719平方公里、县内居住着汉、彝、苗、壮等26个民族、在全县25.1万名群众中,少数民族人口有9.02万,占总人口的35.9%  相似文献   

11.
全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抓住宣传教育、查摆整改、弘扬先进、探索机制、建设队伍等重要环节,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和服务大局,推动影响民族团结进步突出问题的解决,推动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和睦,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努力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为实现“三个保持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八宝镇是祁连县的多民族聚居镇,全镇1.3万农业人口中有回、汉、藏、蒙、撒拉、东乡等8个民族,该镇历届领导都把做好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在八宝镇工作,不重视民族工作,不研究民族问题.不搞好民族团结,就不是称职的干部”已成为全镇干部群众的共识。  相似文献   

13.
《实践》2015,(9)
<正>兴安盟委、行署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提高兴安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16,(9)
正呼伦居东,贝尔位西。蒙古高原上两个湖泊组成了"北国碧玉"的名字——呼伦贝尔,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厚重,42个民族和谐共处。各民族一家亲的历史传统,写就了呼伦贝尔市60年来未发生一起民族矛盾的佳话。2011年,该市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目标,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创建活动为引领,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原阳县委统战部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以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目标,以发展少数民族经济为重点,创新载体,完善机制,狠抓落实,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的创建工作,全县呈现出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7,(5)
<正>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守望相助、拼搏进取,开创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2014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对我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给予充分肯定,指出"内蒙古的民族团结工作做得是好的",殷切希望我们守望相助,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  相似文献   

17.
正贵定县全面部署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汇聚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助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唱响好花红民族绚歌增光添彩。贵定县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全县30万人口中,以布依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达15.6万,占总人口的52%。近年来,贵定县全面部署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宗教工作融入到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各  相似文献   

18.
正册亨县狠抓政治生态建设,加快推进绿色产业发展,积极打造平安册亨和省级文明县城,大力弘扬布依民族优秀文化,推动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融合发展。册亨县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县,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9.81%,其中布依族人口占76%,是全国布依族人口最多的县份,有"中华布依第一县"美誉。近年来,册亨县狠抓政治生态建设,加快推进绿色产业发展,积极打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5,(6)
<正>兴安盟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创建工作,实现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得到国家和自治区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兴安盟的创建实践为全国的创建工作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做法,树立了榜样2013年,作为全国13个试点地市州盟之一、全区唯一开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市,兴安盟率先开展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创建工作。做好这项全局性的创新事业,不仅有利于凝聚全盟跨越发展的力量,加快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且对全区乃至全国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凝心聚力,团结奋斗,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的典型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包文诚 《实践》2011,(1):22-23
兴安盟人口168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79.53万,占全盟总人口的47%,不仅在全区12个盟市中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而且民族成份众多。全盟近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蒙、汉、回、满、朝鲜等20多个民族。此外,所辖的6个旗县市中有两个是边境旗市,边境线长125.851千米,是一个典型的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为多数,其他少数民族并存的边疆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