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朱黎 《云岭先锋》2020,(2):51-51
安宁市温泉街道推行"党建+旅游"模式,充分发挥当地旅游资源优势,实现党建工作和旅游发展两促进、双提升。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思路,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坚持"围绕旅游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通过实施景区旅游党建示范带建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为引领景区旅游发展的先锋队,促景区管理与服务质量双提升。  相似文献   

2.
田华 《学习月刊》2012,(10):65-65
一、生态旅游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旅游 生态旅游是一种依赖当地资源旅游.是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保护环境、陶冶情操的高雅社会经济活动.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是生态与旅游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其实质是运用生态学思想指导包括旅游目的地、旅游者、旅游业在内的旅游系统的有序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3.
冯冰 《共产党人》2006,(4):43-44
旅游业如何紧跟时代潮流,把握发展机遇,以开拓创新的姿态,积极有效地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是当前值得我们关注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最新研究和预测,在21世纪,生态旅游、海洋旅游、文化旅游、探险旅游、沙漠旅游等产品将成为国际旅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产业,对其进行法律规制是促进西部民族地区法治建设、保护西部地区民族文化、保护西部民族地区人文环境以及保护当地居民权益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发展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法律规范缺位,当地居民、旅游企业以及旅游者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淡薄,使得当前西部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现象严重。为此,必须完善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法律体系,健全对政府管理行为的法律监管机制,加强旅游行业协会的依法管理职能,以此不断促进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民族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生态旅游是一种具有浓郁文化特色,融入当地真实朴质生活,欣赏当地的自然风光,体验当地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并为当地提供有效经济支持的新型旅游形式。文章对民族生态旅游的概念、意义、原则及内容进行阐发。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依附,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唯有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先决条件,才能保障旅游经济的良性发展,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推进旅游经济与当地民生的和谐发展。灵川县在发展西北部山区旅游的实践中应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助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  相似文献   

7.
在地震灾区,乡村旅游往往是最先恢复的产业,并纷纷成为当地经菥增长的新亮点,以现代农业、文化等多样化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都江堰市乡村旅游重建进行得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8.
朱伶  许勇 《当代贵州》2014,(36):46-46
正2009年9月,世行黔东南州旅游项目开始实施,预计总投资2.53亿元,其目标是"帮助黔东南州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改善基础设施、培育旅游发展,使项目社区(包括少数民族)从其中受益",并为进一步加速黔东南州旅游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世行黔东南州旅游项目是世界银行第一次在中国实施的以旅游为载体、实现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和发展的创新贷款项目,实施5年来,项目稳步推进,增加了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提升了村民素质,在保护中全力推进黔东南州旅游发展、环境保护、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9.
《求实》2014,(Z1):139-141
<正>一、发展乡村旅游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乡村旅游也称农业旅游。是以农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及农村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客源为基本对象,当地农民参与其中,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和回归自然等需求并长久获益的活动。乡村旅游的发展无论对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来说,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满足旅游者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我国是农业大国,有广袤的乡村,自然资源丰  相似文献   

10.
正武陵山旅游产业及旅游产品开发,要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开发特色鲜明的旅游业态,包括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森林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健康养生旅游、游学旅游等。可以引进营地运营经验,并制定相关的标准体系,发展康养、体育、自驾车房车游。5月26日,以"山水同源武陵同梦"为主题的"2021·中国武陵文旅峰会"在重庆武隆举行。这是贵州、重庆、湖南、湖北4省市文旅部门首次跨区域合作,为此,本刊邀请到文化和旅游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4省市文旅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  相似文献   

11.
陈伟  陈波  陈雪雨 《世纪桥》2014,(4):89-90
工业遗产旅游为我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带来了契机,同时也促进了工业遗产的保护和丰富旅游产品的内涵。发展工业遗产旅游是典型资源型城市六盘水保护工业遗产和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有效路径,具有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利用当地工业遗产资源可开发生态工业园区模式、主题博物馆模式和公共游憩空间模式,这为我国资源型城市的跨越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化旅游作为一个产业概念已是不争的事实。从旅游业的发展态势看,文化旅游应该是旅游业的产业特色。目前,中国乃至世界的旅游,无一不在挖掘历史和文化内涵上下功夫,即充分挖掘、开发、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提升旅游业的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石家庄市所辖区域,文化积淀深厚,山水风光壮美,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13.
郭莉 《求实》2011,(Z2)
文化旅游,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并流行的一个名词.本文所谓的文化旅游产业,就是指通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从而形成的增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一种行业.文化旅游产业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因其关联度高、涉及面广、辐射力强、带动性大而成为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政府制定的本世纪最后五年和下世纪前十年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中,加快发展旅游业:是一项重要内容。总的目标是,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搞好旅游景区开发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强管理,文明服务,加快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的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 ——我们将继续把旅游业放在重要的位置,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加快发展旅游业; ——我们将进一步改善旅游交通,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多种旅游产品,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全面提高旅游业的整体水平; ——我们将更加重视发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围绕旅游业加快相关产业的发展,重视在旅游资源丰富的边远地区发展旅游,带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代贵州》2012,(15):9
旅游业成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奇兵贵州是我国西部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也是贫困问题较为突出的欠发达省份。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根据当地旅游资源的特点,坚持将发展乡村旅游业与扶贫攻坚、农村就业和生态保护有机结合,取得了突出成效。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在我国西部,旅游资源广泛分布于广大农村地区、贫困山区、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农村脱贫奔小康的新引擎。在这方面,"贵州模式"得到了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高度认可,贵州乡村旅游成为世界旅游  相似文献   

16.
何正芳 《当代贵州》2016,(26):46-47
正织金洞管理局依托世界地质公园影响力,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今年1至6月,景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2亿元,同比增长51%。织金洞管理局结合贵州打造全域旅游概念,依托世界地质公园的影响力,不断整合景区旅游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品牌吸引力,把当地民族特色文化和旅游紧密结合,促进了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阳朔乡村旅游迅速发展并展现出强大的国际魅力。大量境外游客的到来,不仅有力地促进了阳朔乡村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也有效地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阳朔乡村旅游国际化魅力的发展模式和致富经验,对于其他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以及建设小康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永胜 《实践》2013,(10):57-58
骆驼生活在沙漠戈壁地区,是阿拉善盟乃至我区主要畜种和畜牧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当地非常重视骆驼养殖发展,采取多种措施予以扶持,更把保护和促进阿拉善双峰驼的生存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将推进阿拉善骆驼文化旅游开发、骆驼产业和沙生植物产业化,奠定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基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作为重要战略举措。2012年11月,阿拉善被命名为"中国骆驼之乡"。一、骆驼文化旅游开发内容广泛纵观当今世界与中国旅游产业,与骆驼相关的旅游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是农民利用田园风光、自然景点吸引市民前来吃、住、游、玩、购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式,在旅游业中的产业关联带动、吸纳当地就业、脱贫致富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诸多方面,都能发挥独特而显著的作用。一、巾口乡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中口乡三面环湖,属典型的丘陵、湖滨地貌。陆地土壤肥沃,水面岛屿众多,气候温和宜人,具有优美的生态旅游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20.
侯儒 《世纪桥》2012,(21):31-33
赫哲族是我国北方唯一的以捕鱼为生的民族,其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吸引着众多的游客。近年来,随着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旅游度假区的开发,民族旅游在赫哲族聚居区蓬勃发展起来,给当地居民带来巨大商机,使当地赫哲族人的经济收入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但同时也使赫哲族传统文化发生了改变。本文通过对街津口民族旅游现状的介绍,探讨民族旅游对赫哲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并分析在强大的现代化力量下赫哲族传统文化该何去何从,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