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梦源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和意志,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中国梦基于中华民族友爱和平的优良传统、美好愿望和坚定意志,以和平发展、科学发展为基本路径和基本方式,彻底打破了"国强必霸"的传统模式,旨在推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多维解构下的中国梦,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世界性、主体性、价值性、生态性、道义性和规制性。  相似文献   

2.
邱敦红 《新湘评论》2014,(10):20-22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重要讲话《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历史不能选择,但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习总书记这一重要思想,为两岸关系沿着和平发展轨道实现和平统一指明了方向。总的来说,未来两岸关系的基本走向和发展趋势应该是:实现一个目标,转动两个轮子,经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和平发展道路,是指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并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道路。中国向世界郑重宣告,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永远不称霸,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努力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回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历经磨难与挫折,也赢得成功与辉煌,无论处于何种境地,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矢志不渝.从建党之初勇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到团结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从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迈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步,到实行改革开放,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伟大成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历久弥坚.百年奋斗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留下宝贵经验启示: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先进理论的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斗争精神、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任务,是由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提出来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奋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承担着新世纪三大历史任务,在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中,努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增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始终保持“实干兴邦”的务实精神,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句话道出了"中国梦"的实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几代中华儿女的共同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正确理解"中国梦"的实质,对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激发中华儿女实现中国梦的责任感、使命感。  相似文献   

7.
赵鹏 《学习论坛》2009,(9):5-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60年的辉煌历程.新中国的60年,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图富强,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谋幸福的历史;是一部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发展史.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标志性重大成果,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重大指导方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和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与时俱进的结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化解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困难的根本途径.科学发展观指明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道路、力量源泉和方法.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就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文明发展之路.中华民族必将在科学发展中迎来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对台工作和两岸关系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形成了关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新一届党中央在对台工作和处理两岸关系方面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适时提出两岸同胞"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理念,以中国梦凝聚两岸人心,明确共同奋斗目标;坚定不移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是两岸同胞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在巩固当前两岸和平发展成果的基础上,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以经贸为重点持续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政治互信,推动两岸平等协商,全面推进和发展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梦"既有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基本内涵,又有着与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相联系的重要内涵。成就"中国梦",既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又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加强世界合作。  相似文献   

10.
《求是》2005,(17):3-5
60年前的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胜利日。我们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就是要向世界宣示我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意志,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强全体中华儿女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共同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在60年前那场空前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同凶恶的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气壮山河的英勇斗争。中国军民抗击和牵制了日本陆军…  相似文献   

11.
短评     
《党建文汇》2014,(9):15-15
抗战精神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经69周年.一路从苦难中跋涉而来的中华民族,倍加珍惜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没被仇恨笼罩.没在打击下一蹶不振,反而孕育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深化了民族精神的内涵.自强自立、独立自主成了全民族的共识.和平发展、改革创新成为全民族的信念.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的形势,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着一系列新的深刻的变化。为顺利完成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加强了与其它各种政党建立党际关系、发展党际合作的力度,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党际关系的大格局已经基本形成。这种党际关系大格局的发展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21世纪的和平与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沈莉华 《世纪桥》2014,(10):27-28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以和为贵是传统文化在中国外交中的集中体现;热爱和平、珍视和平是中华民族以史为鉴得出的客观结论和深切感受;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对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做出的正确判断,也是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担心中国会走上"国强必霸"的道路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中国的军费开支与国民生产总值相比是合理、适度的,是与维护国家安全需要相适应的;中国的军事政策和措施完全是和平的。中国在海外没有军事基地、没有一兵一卒;适度的国防能力和威慑手段是中国维护自身安全、地区安全乃至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在60年前那场空前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同凶恶的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气壮山河的英勇斗争,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付出巨大民族牺牲,终于夺取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今天,我们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就是要向世界宣示我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意志,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强全体中华儿女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共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摘自“胡锦涛在山西考察…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基本的社会条件。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成功飞跃,指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历史飞跃。他全力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为民族复兴锻造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他坚持独立自主,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他坚持自信自立,凝聚起了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精气神。他强调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贡献,致力于推动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郭玉亮 《实事求是》2004,26(4):20-22
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和民主,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复兴,是近代所有中华儿女矢志奋斗的光荣梦想.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建国后,毛泽东等中共党人对如何实现中国的崛起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但由于受当时国内外形势和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并未能实现在和平中崛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等中共党人深刻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科学判断出"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对外推行以"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为核心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内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政策,逐步开创出一条既适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特征的"和平崛起"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21,(9)
正伟大斗争产生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进伟大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伟大抗战精神作出深入阐述,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锲而不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和指导性,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和历史上许多大国的“战争崛起”不同,中国的战略选择是“和平发展”,国际国内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但和平发展并非易事。中国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挑战,我们要采取切实的措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抗美援朝战争向世界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万众一心的顽强品格、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充分展现了人民军队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抗美援朝精神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勇敢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敢于胜利,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奋力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20.
二千六百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必须"学以致用"。他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科学理论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