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以“工程”命名的活动已呈越来越多之势,但也不乏相当数量的“劣质工程”充斥其中。一是名不副实,搞“花架子”工程。某地在年初人代会上提出要实施“扶贫工程”、“尊老工程”。乍一听让人心里热乎乎的,然而一年下来;人们才知道,所谓“扶贫工程”,只不过是春节前走访若干贫困户,带上几十上百元的救济金,而所谓“尊老工程”,也只不过是在重阳节慰问一些老人。二是如今夕改,搞“半拉子”工程。许多地河每年都提出若干“工程”,然而到了下一年,这些“工程”已坦旗息鼓,取而代之的是许多新“工程”。三是胡拼乱凑,搞“数字游…  相似文献   

2.
前几年,文学创作出现了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长”的问题。这方面的问题有了克服,但是社会科学论文“长”的问题却似乎仍在继续和发展。长也不是绝对不可,问题是相当多的论文长得没价值,叫人生厌。论文写得老长,笄不是我们祖宗的遗传基因;恰恰相反,篇幅短小,内涵丰富,见地独到,才是我们文明古国论文的优良传统。众所周知,先秦诸子的散文,说理性都很强,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很高,但篇幅都不长。汉朝贾谊在  相似文献   

3.
笔者到一些贫困县乡采访时经常看到,有的地方修公路,往往是首先只修够一辆车通行的,车辆要让车,得先找地方停下来。没过多久觉得这路适应不了车流量增大的形势了,于是重新修,把路拓宽一点。再过一些日子觉得路还是窄了,又重修……又如有的城镇在规划时,把街道设计成小巷模样;过两年觉得窄了,便拆掉两边的建筑将街道加宽一些;再过几年觉得还是窄了,又再拆再加宽……如此反复折腾,不仅浪费了资金和人力,也给群众带来了不便。 有的地方、有的决策者在搞基础建设时总不“一步到位”,一是认为有建设就不错了,不必“要求过高”;…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曾在1957年的一次座谈会上指出:“报上的文章‘短些,短些,再短些’!”我们政工论文的写作,亦应短些,短些,再短些。把文章写短是件不容易的事。但只要端正了认识,甘于在写短文上下气力,文章还是可以写短的。如何才能写短呢?先要想透。要把文  相似文献   

5.
《瞭望》1996,(26)
十年前,本刊组织过一组报道,总题是:“他们在读什么书?”按照起初的计划,这组报道想介绍几十位政界、学界的知名人士读书的情况——读了什么书,想向读者推荐什么书?希望借此倡导一下读书的风气。 学界那部分进展顺利,许多专家、学者、作家都寄来了他们的回答;政界部分则大致搁浅,只有个别已退居二线的老同志作出了回答,而在职的同志大多诚恳地向前往采访的记者说:“真想好好读点书,但实在太忙,所以实际上没读什么书。” 我们理解这些同志的处境,也确实知道一些负责同志每天需要批阅的各种文件便有十几、数十万字。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开许多会,见许多人,谈许多话,加上迎来送往,种种应酬,想坐下来读书时,已感到力不从心了。  相似文献   

6.
最近,四川眉山车辆厂就“劳动、人事、分配 三项制度改革,企业职工都盼些什么?”的问题,组织调研,下发调查问卷1500份,结合个别访 问。召开座谈会。调查结果显示,职工主要有五 盼: 一盼改革能公正。回答“实施三项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7.
某新上任的负责人宣布其改革设想时说:“搞按劳分配,就是要先拉开档次,扩大差别!”此说一出,议论纷纷。 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按劳分配原则是把劳动的数量与质量作为计量劳动者报酬的唯一尺度。显然,按照这个原则,包括管理者在内的劳动者之间,必然因奉献不同而拉开一定的收入档次。然而,拉开档次是按劳分配的结果而决非其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讲究人活一世,总要留下些痕迹,所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于是有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的说法,叫做“三不朽”。作为鼓励人们或以德行、或以功业、或以著述立身,原本没有什么不好。所以中国古代凡真正能称得起“不朽”的人,在他死后,通过有关部门考核,经过最高当局批准,立一块碑,供人学习,供人凭吊,虽已略嫌做作,但在那样的社会也还说得过去。碑者,悲也,原是为死人设的。但弄到后来,不管是否有德有功有言,也不管死了还是活着,更无须审核批准,只要有权或有钱,都弄一块石碑,编造一些所谓事迹,刻在上头,以为石头不烂,人也“不朽”,就迹近无聊甚或无耻了。清初学者顾炎武说:“今世立碑不必请旨,而  相似文献   

9.
蒋平 《瞭望》1993,(52)
“马后炮”本为象棋术语,如今被人们借用来形容那种不够及时的举动。在当前的反腐败斗争中,我们就不难发现许多“马后炮”从天而落。  相似文献   

10.
一切仿佛都是顺理成章地发生的。当物质生产部门的改革为彻底打破“企业办社会”模式,竭尽全力“剥离”所有生活服务性“拖累”以使企业变得“纯粹”时,“精神生产”——科学、文化、教育、艺术、新闻、出版诸事业单位在十数年的改革中却逆向走了一条全面力、“三产”的路——小单位少则几家公司几个“实体”,没办实体的也至少有几个创收项目,而有的较大的机构竟办出了几百家公司和实体。一点不夸张地说,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已经找不到一个依然存在却无创收行为的“精神生产者”了。这种“母生子”式地“生”出“三产”,不言自明地是要一向“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精神生产者”,学会用自己的“肩”自己的“手”为国家分担“社会”责任——也就是养活他们自己。“圈”中有人士描述此种经历的感受时,几分无奈几分戏谑地说:“真有点儿‘养儿防老’的味道。”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起步于体制外,在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效的基础上,从1984年起便转入体制内改革──—向传统体制的主要载体国有大中型企业发起冲击。十几年来,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性指导方针先后提出过“搞活”(十二届三中全会)。“搞好”(1991年9月中央工作会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十四大)、“抓大放小”(十四届五中全会)、“实行扭亏增盈目标责任制”等。在中央有关方针指引下,国有企业改革先后经历了扩权试点、两步利改税、承包制、股份制试点、首先抓好878家大型企业改制、把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紧密结合起来等几…  相似文献   

12.
赵义 《党政论坛》2011,(6):12-12
改革难在哪里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还是在改革。经过前几年对于改革本身的总结,如今的改革也理应再出发。改革最难的地方就在于利益调整,因为“利益比几何公理还顽强”。  相似文献   

13.
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鼓吹者们散布:“我们30几年没干多少好事情”;“社会主义带来的只是失败”;中国的十年改革“已经陷入无法挣脱的困境”;“社会主义的尝试及其失败是二十世纪的一大遗产”等等。他们还提出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不如台湾,要请台湾的国民党  相似文献   

14.
近来社会上有一些人议论说:“改革带来了不正之风”,“改革越深入,不正之风越严重”。这种说法对不对?河北省藁城县县委书记朱久安和县委其他领导同志就党风与改革的关系问题,作了专题调查。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这几年的改革促进了党风的好转,而不是相反。 朱久安对记者说,对近年来社会上和党内出现的  相似文献   

15.
莫斯科专电应苏联新闻社同仁的邀请,我有幸参加了“乌克兰70年:成就和问题”圆桌讨论会。会上,乌克兰经济邮门负责人和学者大都认为:“乌克兰的经济不改革不行了”,必须从改革中找出路。摇摇欲坠的桂冠乌克兰原先被称为“煤炭共和国”、“冶金共和国”、“大吨位化学和重型机械共和国”。而今,这几顶桂冠都已摇摇欲坠。乌克兰科学院科技进步部主任波波夫  相似文献   

16.
徐珊 《理论视野》2007,(2):28-30
我国历史上几次大的赋税制度改革,都没有跳出“黄宗羲定律”,即没有跳出制度越改农民负担越重的“怪圈”。我国现在进行的农村税费改革与历史上税费改革有着本质区别,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一定能够跳出这种“怪圈”。  相似文献   

17.
听惯见惯了“物质精品超市”,偶尔听到有地方开办“精神精品超市”的消息,犹如闷热的夏夜猛然吹来一股清风,顿觉凉爽惬意。北京市委针对理论宣传工作中存在的教育效果不佳的问题,于2004年初开办了“理论精品超市”,采取由专家、基层或群众“点题”,聘请上千名学者、专家授课的方式,对不同人员举办专题理论讲座,收到了“解渴、过瘾、激动,使心灵产生强有力震撼”的良好效果。例如,为丰台区2000多名中小学生所作的《青少年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努力提高道德素  相似文献   

18.
《人民日报》1995年12月6日的一篇报道说,俄罗斯在经过几年持续衰退之后,最近已出现经济好转的势头。俄罗斯是原东欧各国实行“休克疗法”改革中,经济最乱,见效最晚的一个,如今也有了好转。这提醒人们,原来对“休克疗法”的认识,似应有一番新审视。 一、出现经济好转的势头 在原来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转向市场经济的改革中,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渐进式改革,改革措施迈  相似文献   

19.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目前关键要处理好“五个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在处理三者关系时,必须始终明确“发展是硬道理”这一主题和大局,用改革的手段、创新的精神去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我们涟钢是典型的国有老企业,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种种弊端和深层次矛盾在这里都有所体现。前几年,由于观念陈旧、改革滞后,企业发展速度慢,被曾经在同一起跑线上的邯钢、济钢等优势企业远远甩在后头。1997年,公司从打破“大锅饭”开始,按照“主  相似文献   

20.
一周大事     
《瞭望》1991,(39)
国家体改委提出城市改革试点主要任务 据新华社9月15日报道:刚结束的“城市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提出今后几年城市改革试点主要任务和总要求是:重点围绕增强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这个中心环节,实现计划经济和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