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自2 0世纪90年代以来,其政局进入了多变动荡期,第十四次大选虽由国大党联盟执掌印度政局,但它却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严峻的挑战。国大党联盟政府为稳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制定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巴布尔清真寺被毁是印度教教派主义情绪在印度兴起的必然结果。导致这一事态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宗教和历史的渊源;(二)政客为拉选票给历史恩怨和教派矛盾不断火上加油;(三)教派情绪增长和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四)民族屈辱感的刺激;(五)对周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兴起的反响。毁寺事件和教派骚乱造成的影响和后果:拉奥总理执政地位受损;执行经济改革计划的障碍增加;印度社会的教派分野进一步发展;印度同穆斯林邻国的关系受到冲击。这场教派骚乱危机已暂告平息,但环绕寺庙纠纷暴露出来的根本问题远未解决。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1990,(2)
1989年,在拉·甘地执政5年后,印度举行了第九届人民院选举。为了赢得选举胜利,执政的国大党(英)和反对党作了周密的筹划和安排,展开了你死我活的角逐。结果,国大党(英)竞选失利下台,引起了国内政局的重大变化,成为印度现代政治生活中的大事。 一、国大党(英)的竞选活动 从1989年初开始,国大党(英)便积极为大选作准备。它利用执政党的有利地位,采取下列各项措施,以增强声势,扩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印度第九届下院大选已揭晓,原执政的国大党(英,以下略)遭到了自1977年以来的又一次惨败,在525个议会席位中只获得193席,还不及上届大选所获席位(415席)的一半。由于未获下院席位的半数,该党失去了单独组阁的资格,却又不愿与反对党联合执政,只得下野。此次大选与上次只相隔五年,国大党却经历了一上一下,一荣一辱的坎坷命运。客观地讲,拉·甘地国大党执政的五年是印度经济发展较快、政局相对稳定、外交上有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5.
阿约迪亚“庙寺之争”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印度的宗教和教派冲突又逐渐升级,冲突的焦点是处于北方邦阿约迪亚的巴布里清真寺。“庙寺之争”在1990年11月直接导致了 V·P·辛格及其政府下台,钱德拉·谢卡尔从一开始就被此事拖入困境,以致于在他宣誓就职时国内舆论界就提出了他的统治能维持多久的疑问。1991年3至7月,即印度第10次大选竞选开始到拉奥政府上台,印度人目睹了众多的教派冲突及由此引起的流血、呻吟和死亡,在痛苦不堪的冲突和竞选中,拉·甘地惨遭谋杀,充分暴露了印度社会动荡的加剧;在有关继承人的争斗中,组成了以拉奥为  相似文献   

6.
试析印度的经济改革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经济改革与政治稳定的关系问题,是80年代以后新的研究课题。从80年代至今,印度经历了从经济改革的初始到深入的发展历程,也经历了国大党(英)进一步衰弱和多党联合执政的政治不稳定期。在冷战结束,世界形势出现剧烈变化的90年代,印度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发展机遇,也因政局...  相似文献   

7.
80年代中期,印度总理拉·甘地面对国内的经济萧条,管理体制混乱等实际,毅然作出了加速经济改革的决定,并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然而,遗憾的是拉·甘地壮志未酬,饮弹身亡,使印度的经济改革受到大挫。1991年6月,以纳拉辛哈·拉奥为首的国大党政府再次登台,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迫于西方金融机构的压力,接过拉·甘地经济改革的接力棒,重新推动改革。其改革幅度比拉·甘地大,步子也比拉·甘地快。应当承认,印度两届国大党政府推行的经济改革政策,确实收到了一定成效,从而使印度经济走出了低  相似文献   

8.
印度独立40多年来,国大党在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方面没有什么大的作为。1989年,当时的国大党主席拉·甘地出于政治需要,提出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还权于民的口号,并将其写进1989年和1991年的竞选纲领。拉奥上台后,很快提出了新的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法案,并作为第73次修宪令被议会通过。这一法令的颁布和执行,标志着印度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但在执行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前景不容乐观。一、印度农村基层政权的现状印度农村社会结构的复杂性,种姓、宗教、语言、地区特点的多样性,决定了农村基层  相似文献   

9.
古杰拉尔执政对印度政局的影响刘善国印度国大党在今年3月30日突然宣布撤销对高达领导的联合阵线政府的支持,在4月11日的议会信任投票中高达政府以292票反对,158票赞成,8票弃权而失败,高达被迫辞职。国大党在无望单独组阁的情况下决定再次支持联合阵线执...  相似文献   

10.
拉奥政府执政近4年。这一届政府最突出的政绩是推行经济改革开放。作为经济改革设计者的财政部长曼·辛格已连续提出5个年度财政预算报告,成为印度独立以来有此经历的第三位财政部长。其中1991——1992年度财政预算报告本应由上届看守政府提出,因为当时国库空虚、外援没有着落  相似文献   

11.
2004年4月至5月举行的印度第14届人民院选举使印度政治舞台上演了一出情节曲折的三幕话剧。第一幕是选前各方普遍看好的印度人民党及其盟友失败,国大党及其盟友获胜;第二幕是国大党主席索尼娅在被推选为国大党议会党团领袖后出任总理的前夕,突然宣布拒绝出任总理,并推举曼莫汉·辛格为总理候选人;第三幕是曼莫汉·辛格与各方进行紧张的磋商后,匆匆忙忙组成了新政府并宣誓就职。现在人们普遍关心的是:曼莫汉·辛格政府能否长期执政,对印度的内政和外交政策会进行一些什么调整。  相似文献   

12.
1991年上台的拉奥政府开始对印度经济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加快了印度经济全球化进程。此后,印度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使印度经济成为举世瞩目的亮点。但是在加速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印度经济也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3.
印度被西方学者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中历时最久的民主国家 ①。印度的政党政治作为印度民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一直为人们所称道。独立后的印度由于国大党一党独大而保持了长期的政治稳定和有序的政策运行。然而由于印度国大党长期执政而带来的领导人专权、贪污腐败以及内部分裂导致其失去独大的一党执政地位。伴随印度多党制的发展及所带来的政府更迭频繁、经济社会发展缓慢 ,印度政党制度又被人们视为是世界上不稳定的民主 ,是一种超前政治消费。因此 ,了解这个世界上经济落后的人口大国的政党制度对于第三世…  相似文献   

14.
印度政局从稳定步入动荡刘善国印度政局步入动荡起源于1996年4月至5月的大选,这次大选产生了一个四分五裂的、一个没有任何党派获得过半数席位的软弱议会。印国大党在此次大选中的惨败令人瞩目,仅得136席,而印度人民党却得160席。5月15日,总统夏尔马授...  相似文献   

15.
印度人民党在本次全国大选中赢得胜利,在时隔十年之后重新执政。新任总理莫迪将开启印度当代历史的新时代。印度新政府的执政理念将以大力振兴经济为核心目标,以抚平教派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为重要任务、以良政廉治为重要手段。在外交领域,印度新政府将力争改善与周边邻国关系为基础,加强与东亚、俄罗斯、中国以及和美国的关系,力争大幅度提升印度的战略地位,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991年6月拉奥政府成立后,立即着手进行经济改革,推出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措施。是什么因素促使拉奥政府这样迅速地进行大胆的改革呢?主要有三个因素:第一,当时印度政府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特别是外汇储备只剩下10亿美元,仅够两周的进口使用;共欠外债720亿美元,相当印度国民生产总值的27%;在国际上的信用等级下降。要不是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1年1月中的紧急贷款,印度几乎会出现拒不履行还债义务的事情。第二,在过去40年里,印度的生产主要是为满足国内市场,这导致低效率和低生产率,人们日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拉吉夫·甘地执政期间,印度经济开始实行自由化政策,具有自由文化消费特征的中产阶级群体便开始出现。1991年拉奥的经济改革使得自由化政策效果更为显著,印度中产阶级不断壮大。这一时期中产阶级成员构成主要是小工商业者(制造商和贸易商)、中农、企业家阶级、一大部分政府官员、自由职业者、各类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以及部分政治精英分子。  相似文献   

18.
马加力 《亚非纵横》2007,(2):24-29,50
2006年,印度经济连续第四年保持快速发展,国际社会对印度的崛起普遍给予积极评价。随着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军事能力、外交活力乃至文化张力随之扩大,战略地位不断提升。由于印度具有某种制度优势以及地缘政治优势,其崛起势头相当强劲。但是也应该看到,印度的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其现代化的进程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一、政治局势相对稳定2004年5月以来,以国大党为核心的全国进步联盟政府已经稳定执政两年半。从目前形势来看,该政府完全可以顺利完成5年任期。政局稳定的第一个标志是执政联盟较为团结。该联盟虽由十几个政党联合组成的,…  相似文献   

19.
印度的政局危机:背景及其影响陈继东印度高达政府执政仅10个月即被迫辞职,其背景值得分析;古吉拉尔重组新政府使政局危机暂时平息,但仅7个月后又被迫下台,其影响极为深远,应予关注。一、印度政局的第一次危机1997年3月30日,印度国大党宣布撤消对高达政府...  相似文献   

20.
印度对南亚邻国政策的调整和“古杰拉尔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调整其对南亚邻国的政策始于国大党的前拉奥政府末期,集中地表现在1996年2月同尼泊尔签订的综合开发马哈卡利河流域的条约上。[1]1996年6月,以新人民党为首的13党联合阵线政府上台,古杰拉尔出任高达政府的外长后加速了调整的步伐,集中地表现在是年12月同孟加拉国签订的恒河水分享条约上。上述两项条约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印度对南亚邻国采取更加积极的睦-邻友好政策。在此情况下,印度同尼泊尔和孟加拉国间的双边关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成为1996年印度对外关系方面的两大成就。1997年3月,印度又同巴基斯坦恢复了中断三年多的外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