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9年第二季度以后,新加坡经济以外需为主导从负增长转为正增长,进入2000年以后,内需也有了有力的回升,新加坡经济走向了真正经济复苏的局面。由于国际市场对有关信息技术(IT)产品需求增大和亚洲地区区域内经济复苏,1998年的进出口贸易额比1997年有所下降,而1999年则均转为增长。对日本的进出口贸易额均有两位数字的增长率,出现了迅速回升的局面。在贸易政策方面,新加坡政府一直坚持维持与加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经济形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经济形势的特点 1.经济走出危机,进入复苏性增长期.1999~2002年经济一直在增长.  相似文献   

3.
泰国从1997年7月2日发生金融危机后,经济迅速恶化。据泰国经济社会开发委员会公布的数字,1997年泰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3%,1998年为-9.4%,在1998年第四季度跌至谷底,衰退程度为几十年来之最。但到1999年,泰国经济开始转入恢复期。在泰国经济复苏的进程中尚有不少困难,政府正在采取措施加以排除,争取经济的全面复苏。一、泰国经济开始复苏从宏观经济看,泰国经济复苏首先体现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泰国经济社会开发委员会提供的资料显示,1999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比1998年同期增长0.8%,第二季度增长3.5%。可见复苏之初是微弱的,复苏速…  相似文献   

4.
当前西方国家经济在摆脱前一阵滞胀困境后,进入了衰退与低速增长的轮替。每次从衰退中复苏,经济增长率总不高,且逐渐下降直至再次陷入衰退。在当今七经济大国中,英国此种情况尤较突出。 一、此次经济衰退、复苏及进入低速增长概述 英国经济从80年代初周期性衰退复苏以来,经历9年低速增长,从1981年至1989年,平均年增长3%。到1990年5月,先于欧  相似文献   

5.
1999年马来西亚经济迎来了强有力的经济复苏,进入2000年以后,经济复苏加速。马来西亚经济复苏的动力是制造业部门和出口贸易,2000年第一季度,所有产业部门的产值增长率均转为正增长。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出现的的稳定汇率环境中,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扩大,以电气机器与电子机器工业部门为中心的工业产品出口大幅度增大。面临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现,马来西亚正在降低普惠制下的各种商品项目的进口关税,正在  相似文献   

6.
泰国经济于1999年转为正增长;由于财政支出的支撑和出口有顺畅的增长,2000年持续了经济复苏。以电气机器、电子部件和汽车为中心,泰国的出口自1999年第二季度以后出现了坚挺的增长,带动了经济繁荣。在进口贸易方面,由于生产活动的恢复,原材料、部件等的进口有了大幅度的增长。由于遵循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世界贸易组织等组织的国际协定,泰国在贸易政策方面大幅度地实施了降低关税等贸易自由化措施。  相似文献   

7.
泰国 1999年泰国经济开始从1998年的严重衰退中复苏过来。制造业生产和对外经济部门均有了明显的改善。就短期看,它的金融业部门仍然面临紧迫的重组挑战;就中期和长期看,巩固其经济复苏与经济增长,它仍需进行工业调整、技术升级、改善教育与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8.
印尼经济经过1998年严重衰退后,从1999年和2000年开始缓慢走向复苏,但复苏的道路依然漫长。2001年印尼经济仍会增长,估计基本维持去年5%左右的水平,但不排除发生意外的可能。如果印尼再次发生政治和社会危机,印尼经济又将跌入危机的深渊。在印尼经济恢复的过程中,政治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2003~2004年东南亚经济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东南亚国家(本文主要指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经济增长的波动加剧。2003年 ,东南亚经济继续呈现复苏的态势 ,不过 ,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不尽相同。2004年 ,将是东南亚国家政权更替 ,经济重组和区域整合的关键一年。一、2003年东南亚经济呈现复苏态势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 ,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长出现了较大的波动起伏。1997年东南亚国家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 ,1998年各国经济普遍陷入严重衰退 ,1999年和2000年却出现快速复苏或强劲反弹 ,而到2001年多数国家经济又急转直下 ,甚至呈现负增长。2002年后 ,东南亚经济再次出…  相似文献   

10.
西欧经济走向复苏关树芬一、西欧经济衰退已到谷底西欧经济经历两年增长放慢(从1990年中至1992年)和一年衰退(从1992年中至1993年中)之后,已进入萧条阶段。从总产出看,这次衰退超过了上次衰退(1980-1982年),成为1975年以来西欧最严...  相似文献   

11.
美国新经济是另一个神话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经济自1991年4月开始从上次衰退中回升后,至1999年11月已持续增长了103个月.预计进入2000年以后,仍将继续增长。这将比80年代上升期92……  相似文献   

12.
1999—2000年菲律宾的外资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菲律宾的外国直接资本投资额比1998年减少20%,为从峰值年份1997年以后的连续两年减少。进入2000年以后,由于国内政治、社会治安形势的前景不明朗等原因,外资投资额仍趋减少。菲律宾政府在从1999年到2000年期间内提出了鼓励外资投资  相似文献   

13.
2000年新加坡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由于制造业、批发与零售商业等产业部门的产值有顺畅的增长而达9.9%,有了高于1999年5.5%年的高经济增长水平。但是由于美国经济增长的减速、国际市场对电子产品的需求疲软等原因,增强了新加坡经济前景的不透明感。对2001年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预测数字已从年  相似文献   

14.
西欧经济走向复苏关树芬一、西欧经济衰退已到谷底西欧经济经历两年增长放慢(从1990年中至1992年)和一年衰退(从1992年中至1993年中)之后,已进入萧条阶段。从总产出看,这次衰退超过了上次衰退(1980-1982年),成为1975年以来西欧最严...  相似文献   

15.
1994年以来,德国经济开始好转,历经两年的经济衰退几近消失,出现了广泛强劲的复苏。其复苏势头大大超过了德国经济“五贤人”委员会1994年初时作的预测,并为今后几年经济进一步增长奠定基础。种种迹象表明,德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 一 1994年春季,德国经济“五贤人”委员会预测1994年德国经济增长1.5%。到第3季度时,德国经济学家们则普遍认为德国经济看好。据估计,德国1994年下半年包括季节因素在内的生产总值的增长可达3%到  相似文献   

16.
中泰贸易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中国加入WTO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与泰国之间的对外贸易得到长足的发展,加强两国的贸易往来有利于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发展。一、中泰两国商品贸易的基本特征分析1.中泰双边贸易额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根据表1所示,从1993年到2003年,中泰两国的贸易总额从13.52亿美元增长到了127亿美元,增长了近10倍。除了1996年贸易总额有下降之外,即使是在泰国深受金融危机困扰的1997年和1998年,两国的双边贸易还是保持了11.8%和4.5%的增长率。1999年处于低迷的泰国经济走出低谷,2002年经济复苏,2003…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三年,尽管西方经济已从八十年代初期的危机中逐渐复苏过来,然而,由于民族冲突的连绵和自然灾害的袭击、斯里兰卡经济受到严重挫折,国民生产总值仅增长4.1%(按不变价格计算)低于1982年的5.0%。到了一九八四年,看来已从1983年的严重挫折中恢复过来而有所回升。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特点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世界经济复苏态势受挫,美、欧、日三大经济板块增长同步放缓,新兴经济体亦受到牵连,全球经济增长呈“南高北低”的双速格局.欧债危机是制约世界经济稳步复苏的最大障碍,由于其解决前景尚不明朗,失业与“通胀”等制约全球经济增长的风险因素依然存在,今后一个时期的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9.
尽管全球经济有所复苏 ,但2002年柬埔寨的经济增长幅度下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保持审慎 ,公共支出政策与税收政策、贸易体制和金融业部门的重组等方面的改革均有相当程度的进展 ,但仍需作进一步的努力。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幅度的加大和国内改革提高经济效率 ,柬埔寨的经济前景看好。宏观经济评价2002年柬埔寨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从2001年的6.3 %下降到4.5%(见图1)。但2001~2002年期间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却与前此的四年期间的年平均增长率5.3%相近。农业部门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增长在过去曾由于根深蒂固的农业结构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香港经济承接2000年复苏的走势,2001年保持低速平稳的经济增长。进入第四季度后,因突遭“9·11”恐怖事件的影响,香港经济的回升放缓,其各项经济指标的表现均未如预期。但从整体来看,在2001年世界经济不景气和美国恐怖袭击事件的双重冲击下,香港经济的基础依然比较稳固,全年经济增长率仍可望达到2.6%左右。诚如不久前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所说的:香港经济复苏的势头,是亚洲地区内最好的地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