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震  刘喆 《天津检察》2008,(2):44-44,21
所谓“潜规则”,笔者认为是指在明文规定的各种正式制度之外,实际存在、隐藏于事物内部,获得人们广泛认同和遵循的潜在规律和规矩。“潜规则”是人治社会的产物,其根源是对制度、规则的蔑视和对权力的崇拜。  相似文献   

2.
一、“潜规则”与近代中国的落后“潜规则”一词是吴思先生的发明。为了完整地准确理解潜规则的定义,我们先看看吴思先生在他的《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一书中对潜规则一词的解释。吴思在该书的内篇首页中写道:“在中国历史上的帝国时代,官吏集团极为引人注目。这个社会集团垄断了暴力,掌握着法律,控制了巨额的人力物力,它的所作所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的命运。对于这个擅长舞文弄墨的集团,要撇开它的自我吹嘘和堂皇表白才能发现其本来面目。在仔细揣摩了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之后,我发现支配这个集团行为的东西,经…  相似文献   

3.
《中国审判》2010,(4):60-60
“民以食为天”,1元钱虽然不多,却深深地关系着民生。在很多行业的“潜规则”面前,法律所带给人们的便是还社会一份公平与正义。该案的判决,打破了餐饮行业消毒餐具收费的“潜规则”,成为消费者维权的典型案例。对此,本刊采访了本案的主审法官陈锦璇。  相似文献   

4.
“收人钱财,替人办事”虽是上不了台面的“潜规则”,在时下的官场一些人中却颇有市场,一些腐败官员总是收了钱财才肯替他人办事,自然,办的事也多是上不了台面的事;而求人帮忙者,因获得了利益,对此也不声张,使“潜规则”交易不暴露。这种“潜规则”使党风、政风受到严重影响。广西武宣县六峰山林场副场长兼党支部书记何建把,官虽不大,却颇懂“潜规则”,在有人找上门来时狮口大开,向他人索取巨额钱财,但因职权所限,为他人办不成事后,却又认准对方不敢声张,不按“潜规则”将钱退还。堪称“牛人”一个。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商业贿赂日渐成为一种市场“潜规则”,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秩序,成为严峻的法律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力 《法庭内外》2007,(12):31-33
上google网上一搜,会出现“约有4,600,000项符合潜规则的查询结果”,虽然最早这一名词出现在娱乐圈,但不久“潜规则”一词就替代了各行各业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交易。除了娱乐圈。其他行业一提“潜规则”,大家心知肚明地都知道那大多特指金钱交易或权钱交易。  相似文献   

7.
孙欣 《法律与生活》2009,(10):16-16
“贱女孩”案件开庭的消息再次在舆论界掀起对“潜规则”的讨论,这距离韩国女星张紫妍自杀不过月余,“潜规则”的旋风又从韩国刮到了中国。  相似文献   

8.
曹林 《公民与法治》2013,(10):33-33
规则,是一社会公平遵守的章法,但前面一个“潜”字,就足以牺牲掉应有的公正。当一个地方银行副行长轻松搞定4个户口,小小车管所笑纳2100万红包的消息一再刺痛社会神经,向“潜规则”亮剑正成为很多公众的呼声。  相似文献   

9.
罗雯瑶  黄冲 《政府法制》2009,(19):46-47
餐馆要收取餐具消毒费、开瓶费,酒店12点退房,买打折商品和特价商品不能质量三包……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明确提出“挑战消费潜规则”。据中消协不完全统计,已在各地征集到800余条消费潜规则。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搜狐新闻社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053人参加),仅0.6%的人表示“没遇到过”消费潜规则。  相似文献   

10.
马涤明 《检察风云》2011,(19):61-61
不管拼什么,最终都是“拼爹”:没有好务找不到关系,有钱也没有用;可是爹要是没能耐,上哪弄那么多的钱?其实,很多领域、很多事情,现在已经无所谓“潜规则”了——人人都晓得,大家都在“自觉”遵守,且唯恐不能“被潜规则”——“没有关系铺垫,  相似文献   

11.
武采办 《中国监察》2008,(10):34-35
近日,我们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实地访问等多种形式,对政府采购主要环节中存在的“潜规则”现象、成因和治理难点进行了专题调研活动,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治理政府采购领域商业贿赂“潜规则”现象的思路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5年5月,笔者作为迟尚斌的法律顾问前往深圳帮助其处理与健力宝足球俱乐部之间关于解除聘用合同的后续事宜。在深圳的一周里正值深圳事件的高潮,当时最流行的词除了“球霸”,便是“潜规则”。当迟尚斌在北京开完新闻发布会以后,媒体就说迟尚斌已经触动了足球圈的潜规则,而当事件的发展脱离公众预想的轨道时,媒体也会出来说是潜规则使然,于是潜规则之说流行一时。所谓潜规则实质就是暗规则,是一种区别于表面规则——“显规则”的规则,也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则,在操作时,只可意会,毋需言传。中国是一个盛产潜规则的国家,因为中国社会在传统上对…  相似文献   

13.
日前,刘云山同志在河南调研时期主持召开的座谈会上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从严管理干部、管好干部,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显规则”不落实,“潜规则”就有市场。刘云山同志的这番话,既体现了中央的一惯要求,也击中了当前选人用人工作中的时弊,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时下,一些地方干部选拔工作中的“潜规则”很有市场。一些干部的任用形式上走“程序”,实际上是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有的表面上走的是正常程序,实际上搞的是“暗箱操作”。初始提名“个人授意”、民主推荐走走形式、考察考核“自我论证”、个别酝酿“统一思想”等“潜规则”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14.
最近沧县检察院牵头召开支农惠农资金监督预防职务犯罪座谈会上,令很多涉农部门感到头痛的是“潜规则操作”下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感情投资”该不该人罪问题。作为基层官员,要有所为,就要“跑部进钱”,通过“潜规则操作”“感情投资”打通“人际关系”.努力吃到偏饭,争取项目,地方得到优惠,称之为“有作为”为老百姓办了实事。  相似文献   

15.
河南生猪“瘦肉精”案件被曝光以来,“瘦肉精”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瘦肉精”到底是什么东西?苊害几何?添加“瘦肉精”是行业“潜规则”还是个案?猪肉还能不能吃了?国家首席兽医官于康震就这些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16.
所谓“潜规则”,就是隐藏在背后的和现行法律法规相违背的而又实际起作用的规则。 时下,“潜规则”存在于我国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严重地阻碍着法律法规的执行,影响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是一种典型的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7.
陈可 《法人》2011,(3):13-13
每个行业都有既定的“潜规则”,有些尽管说起来骇人听闻,但在业内却早已司空见惯。房地产业也毫不例外,从铺天盖地、眼花缭乱的楼盘广告,到令人后怕的房屋质量隐忧;从地王高价拿地拖延入市,到开发商捂盘惜售;从银行贷款失约到购房者信息被贩卖……楼市“潜规则”伴随了购房者买房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8.
虽然还有半个月才正式开学,但是对于很多新生家长来说,已经在到处打听“分班行情”,甚至到处托关系,想尽可能把孩子照顾到一个“好班”去。调查获悉,其实从幼儿园到高中,各个年龄段的新生分班都存在各自固有的潜规则,有些规则是“不能为外人道也”。(8月16日《扬子晚报》) 这些“不能为外人道”的潜规则,说穿了,无非还是老一套——走后门、托关系、花钞票。近年来,尽管各地教育部门三令五申禁止编排“快班”、“慢班”,“好班”、“差班”,“重点班”、“普通班”,或搞学科类特色班。  相似文献   

19.
许经纬 《江淮法治》2009,(12):54-54
就像当年李宗吾先生从三国历史中看出“厚黑规律”一样,吴思先生十年前从中国历史中发现了“潜规则规律”,并于2001年著《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如今,潜规则概念已被海内外广泛认同,吴思也由此被称为“潜规则概念之父”。2009年2月此书修订版问世,修订版中不仅主要通过生动描绘史书中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傅达林 《检察风云》2014,(12):14-15
从种种“中国式求人”的现象中,不难看出中国的社会运行成本很高,这与社会交往中的良性规则文化缺失有关。观察国人的社会生活,往往是一幅令人费解的图景:人们花费很大力气构建起一套契合法治的显性规则,但在交往中却又弃之不用,仍旧采取古老社会遗传下来且经过利益固化的潜规则。破解“中国式求人”困境,必须深入到社会肌理反思规则文化的异化,从中重新培育尊重良性规则的社会交往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