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爱国运动兴起的前后.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股留法勤工俭学热潮。这股热潮.给相对封闭、正在觉醒中的中国带来极大的冲击,加剧了中国大地的裂变。在勤工俭学的人流中,也有一批江西籍的热血青年。那么,究竟有多少江西人士赴法勤工俭学,是哪些人.他们后来的作为又怎么样?  相似文献   

2.
一五四时期,面临严重民族危机的中国大地兴起了一场青年知识分子到法国勤工俭学的热潮。一大批有志青年怀着满腔热血,到欧洲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先后有数以  相似文献   

3.
正五四运动时期,面临严重民族危机的中国大地兴起了一场青年知识分子到法国勤工俭学的热潮。一大批有志青年怀着满腔热血,到欧洲去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先后有数以千计家境贫寒的知识青年来到欧洲文明的中心法国,一面做工,一面求学。他们通过勤工俭学掌握欧洲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立志归国后通过"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办法,使中国富强起来。踏上留法之路1912年,吴玉章、蔡元培、李石  相似文献   

4.
王蕙 《党史文苑》2001,(2):16-19
20世纪初,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股赴国外勤工俭学的热潮。在为数众多的留学生中,有一位年过半百、缠裹小脚的老太,带着一双儿女远渡重洋,赴法国求学,成为留法勤工俭学队伍中特殊的一员,她就是蔡和森烈士和中国妇女运动先驱蔡畅的母亲葛健豪。 从葛蓝英到葛健豪, 一段动人的故事   葛健豪,原名葛蓝英。这是一个带旧式妇女特点的名字,有娴静、乖顺的含义。从葛蓝英到葛健豪,里面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葛蓝英出生在湖南湘乡县一个书香人家。小时候跟随哥哥读过几天私塾,思想比较开通,认为一个人只有读书,才能有前途和出路。…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为了恢复重建,急需大批劳动力,因而放宽了对中国青年的入境限制。在一些进步社团的鼓励和帮助下,当时不少中国青年学生先后赴欧洲勤工俭学,从而形成了一股勤工俭学的热潮,史称勤工俭学运动。  相似文献   

6.
黎余 《当代党员》2021,(6):25-27
寻路五四运动前后,一大批胸怀救国梦的中国青年远渡重洋到法国"勤于做工、俭以求学",史称"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四川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赴法人数最多的省份,重庆则是四川开展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据统计,四川参加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人数达511人,而重庆仅巴县和江津两地就有93人。  相似文献   

7.
五四运动前后,在中国掀起了一场留法勤工俭学热潮,周恩来、朱德、聂荣臻等均参加了留法勤工俭学,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先后有1700多中国学生赴法国勤工俭学,被称为世界留学史上的“空前盛举”。这场大规模的留学热潮,最初起源于中国人在法国开办的一个豆制品公司。 1902年,清末李石曾作为驻法公使孙宝琦的随员来到法国,成为中国第一批留法学生。李石曾在巴  相似文献   

8.
由留法勤工俭学生至中共留法勤工俭学群体的发展过程颇为复杂。从雾里看花到亲身体会,留法勤工俭学生对于工学互助主义和勤工俭学有了从笃信到怀疑的转变。家庭因素、早期活动经历的影响,以及蔡和森等“先觉者”的积极引导,使部分留法勤工俭学生由模糊或不确定的政治倾向初步转向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之路。1922年6月旅欧“少共”成立后,中共留法勤工俭学群体通过开展内部训练、对外宣传,在现实淬炼中成长为信仰坚定的职业革命者。综观从留法勤工俭学生到中共留法勤工俭学群体的心灵轨迹可知,现实因素的触发、成员的相互影响、先进理论的引导在不同时空个体之中频繁互动,展现出经济处境、实践活动、理论素养、性格特质等因素对人物信仰选择的影响差异,进而折射出思想转变的反复性、过程性与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史上,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有着重要的影响。此运动无论在中国的政治、科技、教育还是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皆造就了许多栋梁人才。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有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蔡和森等;有科学家钱三强、严济慈、张竟生等,有艺术家冼星海、李健吾、常书鸿、潘玉良、林风眠、欧阳予倩和焦菊隐等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迄今已近百年,岁月悠悠,光阴荏苒,在巴黎,能寻找到这些前辈的故地已如大海捞针了。但巴黎十三区意大利广场旁现今还有周恩来、邓小平住过的旅馆旧址,墙上镶刻着周恩来的浮雕头像。而巴…  相似文献   

10.
赵世炎,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组织活动家。他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积极热情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同华工、勤工俭学学生运动相结合的道路,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在赵世炎诞辰100周年之际,为缅怀赵世炎无产阶级革命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弘扬其革命精神,激励今人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遵循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中国共产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事业,特就赵世炎在留法勤工俭学期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杰出贡献予以评介。 一、与工人打成…  相似文献   

11.
刘岳 《前线》2021,(2):92-93
为生存为求学而斗争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理想,漂洋过海来到法国勤工俭学的中国学生,1921年1月突然闻听一个消息,巴黎华法教育会发布公告,给勤工俭学学生的维持费只发到2月28日,此后“脱卸一切经济上之责任,只负精神上之援助”。这等于把靠华法教育会发放的几法郎度日的穷学生逼上了绝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史上颇有影响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在苏联十月革命的影响之下,一批优秀的进步青年纷纷前往法国,他们积极地团结在共产主义的旗帜之下,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建立党团组织和各种革命团体。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为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建党活动提供了来自海外的组织基础、理论依据和人才支持,作出了特殊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3.
曾晓庄 《湘潮》2021,(3):30-31
陈公培是湖南长沙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又称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5名成员之一。1919年6月,受五四运动激励的陈公培赴北京,准备去法国勤工俭学。当年秋,他进入法文专修馆学习法文。这是一所专门为留法勤工俭学学生设立的预备学校。在这里陈公培有幸结识了赵世炎、鲁易等先逬青年,还与李大钊、吴玉章等革命前辈有了联系。  相似文献   

14.
赵勇 《湘潮》2015,(1):6-7
五四运动时期,不少青年为求救国救民的知识和真理,赴法开展勤工俭学运动。当时新民学会积极组织,不少女子积极响应,而蔡畅即是其中的先行者。蔡畅发起"湖南女子勤工俭学学会",在法四年参加三次重大斗争,并加入新民学会和旅欧支部共产党。本文从湖南女子勤工俭学兴起背景和蔡畅留法勤工俭学活动及其影响等方面来探讨,从而更进一步了解女革命家蔡畅,并力求从女子角度展示留法勤工俭学这场意义重大的海外留学运动。  相似文献   

15.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正赶上了1919年至1920年在中国出现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高潮,在湖南赴法留学工作中出力最多的毛泽东却最终留在了国内,他为什么没有赴法勤工俭学呢?这首先与毛泽东"为了实现目的,天涯海角都要去人"的想法有关。青年毛泽东和他那些志同道合的同志有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理想。特别是在这期间毛泽东在北京接触了李大钊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是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伟大斗争中产生的伟人。在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下,年轻的邓小平离开故乡,怀抱着"学点本事"和"实业救国"的理想漂洋过海远赴法国勤工俭学,寻求救国救民出路。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艰苦的生活淬炼了他勇于斗争的意志和品质,也使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与黑暗面有了初步认识,逐渐抛弃了"工业救国"的想法,进而开始重新思考国家和人生道路的选择。在赵世炎、王若飞等优秀共产党员的熏陶影响下,通过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并结合自身勤工俭学的切身体悟,邓小平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加入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邓小平在从事杂志编辑和领导革命斗争中逐步成熟。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期间,他系统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积极锤炼党性,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邓小平早年政治思想的演进历程,反映了他入党的初心,也揭示了他矢志不渝地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一生的精神来源。  相似文献   

17.
孙石月 《党史文汇》2000,(12):23-23
自 1919年3月 17日第一批青年赴法勤工俭学至1921年以后,再很少有青年以勤工俭学为目的去法国留学。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经历了一个短暂的高潮之后便很快归于沉寂。这一骤起骤落的运动,留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和思考。” 一、勤工俭学使青年学生体验和实践了“劳工神圣”和“与劳工为伍”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为当年勤工俭学运动的参加者子晖曾总结说:“我们至少做到了三件事:一、没有钱的穷学生也能出洋,打破了官费阔少的专利;二、中学甚至小学的也出西洋,打破定要大学专门然后出洋求高深学问,即人才教育贵精不贵多说。尤其很…  相似文献   

18.
1919至1921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中国学生兴起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全国先后有1500多名青年学子赴法。其中,四川80多个县共计有492名青年勇出夔门走向世界。当时仅简阳一县,就有10名学生投身到这一波澜壮阔的勤工俭学行列中。这10名学生是:刘子华、叶济澜、王秉乾,法国巴黎大学;周芗琴,法国南部大学;毛克生,法国里昂大学;陈文,法国中法大学;姜毓荣,法国农业学校;霍家新,法国所末尔高等工业学校;彭宝珊,法国巴黎工程专门学校;张国权,法国杜威工业专门学校。第一次世界大战行将结束之际,曾经留法的教育家和国内名流蔡元培、吴稚晖、…  相似文献   

19.
1930年2月11日,一架军用飞机从重庆广阳坝机场成功起飞。驾驶这架飞机的吴宥三因此成为四川驾驶军用飞机第一人,他终于实现了自己飞上祖国蓝天的梦想。而这一梦想,在他赴法勤工俭学时便深植于心,并为之不懈努力。带着梦想赴法留学"五四"运动前夕,为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浪潮在全国掀起。四川地区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由吴玉章亲自倡导和领导。在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冯都 《党史文苑》2008,(8):13-17
上世纪中期,江西创办了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简称共大)全省有总校1所、分校77所。总校校长和党委书记由省委书记和副省长兼任。共大实行半工半读,勤工俭学,国家花钱极少,个人免费就读。共大办了22年。为国家培养了22万余名建设人才。有86个国家和地区的549批外宾,共计7496人到共大参观、采访。许多省、自治区派人前来学习、取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