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卡冉战神     
<正>绘制年代:清代外形尺寸:125 cm*48 cm收藏机构: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相传人世间有三百六十个鬼作祟,人们便迎请卡冉纽究大神下凡镇压鬼,分别镇压了东、南、西、北、中五方鬼、父母鬼及众鬼,从此人类健康长寿、和平幸福。纳西族卷轴画卷轴画,纳西语叫"普劳幛",是东巴用矿物质颜料绘制于土布上的神像画,数量众多,有长卷、多幅和独幅等多种,是东巴绘画艺术跨入发达阶段而趋于精熟的标志。每幅卷轴画主要画一尊大神或护法神,大神画有萨依威德、依古阿格、恒迪窝盘和祖师东巴什罗、药神、战神等,每  相似文献   

2.
略论东巴教的本土神祗谱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东巴经提供的新资料研究东巴教的一个本土神祗谱系,可以看出纳西族关于本土神祗的一些观念,纳西族东巴教中本土信仰的神灵观及其与纳西族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生产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一谱系与东巴常常所称的另一个"大神谱系"有本质的不同.结合东巴教的仪式系统和东巴经,深入探究东巴教的神祗谱系和神灵结构,分析其来龙去脉、历史演变及其与纳西社会、民俗之间的关系,将会为深入探析东巴教的多元宗教体系提供更多有意义的线索.  相似文献   

3.
纳西族是一个开放进取、富有艺术才华的民族。她与汉、藏、白、彝等民族为邻,文化上长于吸收、融合其他民族文化之精华,创造出自己的灿烂文明。东巴象形图画文字及东巴巫师在祭祀活动中绘制的各种画牌画卷,构成了东巴文化中最富特色的部分。其中,木牌画是一种最为古老的东巴绘画形式。木牌以松木制成,画时不作草稿,内容庞杂,有神灵鬼怪,云雾山水,动植物等,有的用象形文字以解释画的涵义。有尖顶和平顶两类,尖顶画牌一般绘有神灵,平顶画牌通常画鬼怪。所画图案极富想象,形象生动,线条流畅,色彩鲜明。木牌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古羌人插木牌行地祭…  相似文献   

4.
一什么是东巴文学? 在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需先弄清与之相关的几个概念。东巴教:纳西族历史上的一种多神教,具有原始巫教的自然崇拜性质——山、水、风、火……各种自然现象和自然物,均视为神灵而崇奉。它一无教主(只有传说中的始祖丁巴什罗),二无寺庙教堂,三无统一组织,四无系统的教义教规,五无特殊权势,六无传教活动,实际上还不成其为正规的宗教,现已趋于消亡。东巴:东巴教的教士(永宁纳西族称“达巴”),都是男人,多系贫寒阶层的劳  相似文献   

5.
东巴教是纳西族的一种古老宗教,其特征是多神崇拜和万物有灵。用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经典有1500种,30000余册,内容包括哲学、历史、宗教、医学、天文、历法、民俗、文学、艺术等,被誉为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东巴”意为智者,他们往往集巫、医、学、艺、匠于一身,是东巴教  相似文献   

6.
杨福泉 《思想战线》2013,39(5):67-71
东巴教有个基于敬畏大自然、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理念的"还树债"仪式和同名口诵经,它们与东巴教祭大自然之神的"署古"仪式和相关象形文字经书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学术界多年来忽略了对东巴教口诵经"枯使"(ku sheeq)的记录、翻译整理和研究。东巴教口诵经难以固定成文字经书,与其产生与相关仪式内容灵活随机变化密切相关。东巴教口诵经的翻译整理研究,对口诵经与象形文字经书、与民间祭词谣谚等的关系会有深入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杨福泉 《思想战线》2002,28(2):53-57
唐代 ,吐蕃军事势力一度控制了麽些人滇西北、川西等地 ,吐蕃本教对纳西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于西藏吐蕃统治者实施“扬佛灭本”的政策 ,迫使藏地本教祭司逃亡或被流放到滇西北、川西等地 ,形成了本教对纳西本土宗教的进一步影响。从东巴教的神体系以及东巴经与敦煌吐蕃文书之间的密切关系中 ,也可以看出唐代吐蕃本教对东巴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纳西族的东巴教,是介乎原始巫教与发达宗教之间的过渡性宗教,在以信奉万物有灵,崇拜多神为主的基础上,先后融合藏族苯教、内地佛教、藏传佛教和道教的内容。用树木雕刻成的木偶,是东巴在宗教仪式中制作所用神鬼面偶时参考的模型。现藏云南民族博物馆的木雕有30多种,它们的作者大都是80多岁的老东巴,这些老东巴在近几年来陆续病故而成为最终的遗作。这些木雕生动稚朴,神态各异,注重刻划头部和面部,身体四肢则较为随意,多为坐状。内容主要是各种各样的神,有的为凝神沉思状,有的若举目远眺态,有的张口欲鸣,形貌古怪。动物造型的木雕则活泼可爱,…  相似文献   

9.
东巴教创始人丁巴什罗及其生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纳西族简史》(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124页言:“东巴教是纳西族自己固有的一种多神教。奉‘丁巴什罗’为始祖。纳西语叫它的巫师为‘东巴’(永宁等地叫‘达巴’),故称东巴教。……丁巴什罗原住拉萨附近,在同喇嘛一块学经时,因与红教大喇嘛斗法失败,遂创立东巴教。”以上看法在对纳西族东巴教的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  相似文献   

10.
东巴教是纳西族的传统宗教,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三坝纳西族乡白地行政村是纳西族地区公认的东巴教圣地。传说东巴教创教人阿明什罗就诞生在这里,在山洞中修行并最终创立了东巴教,此洞因而被称为“阿明灵洞”,成为东巴教最重要的圣迹。传说中,东巴教的始祖丁巴什罗也曾经在白地的白水台进行过传教活动。此外,白地被尊奉为东巴教圣地,还和那里曾出现过许多威震纳西族地区的大东巴有关。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与外界的联系相对闭塞,如今的白地村纳西族仍然保留了许多传统的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11.
纳西族的宗教信仰是东巴教,东巴是东巴教祭师,也是纳西族东巴文化的重要传承人。东巴教不同于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那样的人文宗教,也与原始宗教有所区别,而是一种原始宗教向人文宗教过渡的宗教形态。因此,它虽以神秘主义为主要特色,唯心主义为基本特征,但也保存了丰富的古老文化,对我们认识古代社会及先民的精神世界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纳西族的文字情况比较复杂,除广为知晓的东巴文以外,还有哥巴文、玛丽玛萨文、阮可文,以及解放后创制的拉丁字母拼音纳西文。东巴文是一种象形表意文字,因用来书写纳西族东巴教经典而得名,共…  相似文献   

12.
《圣经》的开篇写道: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的实施向世人证明:今天,神的奇迹可以用人的力量实现了。  相似文献   

13.
正莆田是一个多神的地方,据说,能叫得出名字的神灵就有1000种之多。有村落的地方就有庙宇,就有供奉的神灵,就有虔诚的信众和连绵不断的香火。在这众多信仰中,既有古闽越族居地的原始色彩,又有中原传统的宗教信仰;既能接受外来宗教,也有本土产生的妈祖信仰和林龙江创建的"三一教",形成了诸神并崇的信仰特征,许多庙宇中甚至同时供奉几个、几十个不同教宗不同性质的神灵。平  相似文献   

14.
目前,日本的校内暴力大致可分为三神情况:学生对教师的暴力行力;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学生损坏学校财产、设施和设备的暴力行为。犯有暴力行为的学生已从一九七七年的六千三百发展到一九八一年的一万零四百,直到近两年还有所增加。导致校内暴力的主要原因是:1.家庭教  相似文献   

15.
向以鲜 《求索》2005,(8):140-141
杜甫在诗歌中常常提到一个重要的概念———神。复吹阴翳散,虚觉神灵聚(《雷》);晓莺工迸泪,秋月解伤神(《赠二十四待御契四十韵》),此诗中之“神”,其本意可能与超验的神灵或精神等意义相关,未关涉诗学本质。但是下面的用意则牵涉到诗歌美学或诗学上的重要概念: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独酌成诗》);挥翰绮绣场,才力老益神(《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进》);将军善画盖有神,偶逢佳士亦写真(《丹青引》);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醉时歌》)。这里的“神”,如果要用现代艺术创作概念来解释,则与灵感最为接近。本文将围绕杜甫诗歌中与诗学相…  相似文献   

16.
对于纳西族的东巴教,历来研究者都认为是一种原始宗教。本文通过东巴教基本特征的分析,认为东巴教既不是严格科学意义上的原始宗教,又不是严格科学意义上的人为宗教,而是原始(蒙昧)宗教向人为(文明)宗教过渡的一种特殊的民族宗教形态,或称后原始宗教形态。作者认为,不能把宗教简单地划分为原始宗教和人为宗教两大类,必须思考宗教形态发展的特殊性,如中间阶段,即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的有经典、有一定系统思想的宗教发展阶段,权且称之为后原始宗教形态。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民间信仰体系中,神灵主要有神、神仙、人鬼、菩萨、妖魔五大类。从理论上说,神仙与其它四类神灵是截然不同的:神仙既重灵魂又重肉体,是灵魂肉体同时长生不死的人;而其它四类神灵有的是自然崇拜的结果,有的是人死后灵魂所化,都重灵魂而轻形体,是万物有灵论和灵魂不死观念形象化的产物。但是自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神仙思想和神仙信仰以后,由于中国人对神仙的偏爱,其它四类神灵在漫长的信仰过程中,也逐渐向神仙靠拢,有的演变为神仙,有的沾染上仙气,出现了奇异的仙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正>茨中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与德钦县交界处。在这里,同时活跃着藏传佛教、天主教及东巴信仰等多种宗教信仰。走进茨中,不仅能看到秀丽巍峨的教堂,还能看见巍巍白塔以及随风飘扬的经幡。早晨,教堂里传来藏语唱诵的《圣经》,唱念式的旋律十分悠扬。教堂上空,时不时飘来缕缕青烟,这烟是佛教徒每日清晨向神山和神灵祈愿的煨桑。  相似文献   

19.
月神是中华民族崇拜的神灵,也是艺术创作的原型,通过月神原型分析,可以烛见中华民族和东方文化的价值及其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研究室于一九八九年十月二十六日至三十日在云南丽江召开了纳西族原始宗教及社会思想学术讨论会。从事东巴文化研究的学者,有关大专院校教师和期刊编辑共四十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1.东巴教的性质。对于纳西族的东巴教,历来研究者都认为是一种原始宗教。这次会议上,有学者通过东巴教基本特征的分析,认为东巴教既不是严格科学意义上的原始宗教,又不是严格科学意义上的人为宗教,而是原始(蒙昧)宗教向人为(文明)宗教过渡的一种特殊的民族宗教形态,或称后原始宗教形态。与此相联系,学者们还认为不能把宗教简单地划分为原始宗教和人为宗教两大类,必须思考宗教形态发展的特殊性,如中间阶段,即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的有经典、有一定系统思想的宗教发展阶段,权且称之后原始宗教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