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央的精神、上级的文件,有多少没有贯彻到基层、落到实处?这是一个不好统计的数字,也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但我可以负责地说,不仅有,而且还不少!黑龙江七台河东风煤矿去年“11·27”矿难发生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及时赶到事故现场,问该矿矿长和总工程师:“你们知道《紧急通知》和《特别规定》吗?”两人一脸茫然。李毅中提高声调,又问:“你们到底知不知道这两个文件?”两人无地自容,只好低下了头。这是两份什么样的文件呢?一份是去年9月30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特别规定》,另一份是去年8月22日出台…  相似文献   

2.
1948年冬,沈阳市皇姑屯机车厂,在饭堂的墙壁上贴着一张报纸,报纸上有墨笔抄写的歌曲,一位瘦弱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人正在满头大汗指挥大家演唱着歌曲,他就是马可。“哎!嘿!哎!嘿!为了咱全中国彻底解放!”铿锵的旋律,有力的歌词,大家越唱越起劲,寒冷仿佛早已被驱散在外。突然,马可把指挥的手势一收,跳下站台,掏出笔来,在报纸上把“为了打老蒋”改成“为了求解放”,把原来的歌名《我们工人有力量》改成了《咱们工人有力量》。  相似文献   

3.
翻开报纸新闻,时常可以看到关于矿难的报道,难怪“煤”会被人称作为“血煤”。本文试图通过造成矿难的政治、经济原因的分析,并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论证了矿难频发的原因规根到底可以归结为中国改革的路径选择问题和市场经济的不完善。  相似文献   

4.
考察干部要注重社会公论,而注重社会公论必然要涉及到群众基础。这里的“群众基础”指的是一个干部与其周围的人际关系,大家拥护不拥护、欢迎不欢迎、赞成不赞成,有多少人拥护、欢迎、赞成,又有多少人不拥护、不欢迎、不赞成。多年来,我们选拔任用了大量优秀中青年干部,在考察中充分走了群众路线,群众也给组织  相似文献   

5.
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里,不少人曾因在最困难的时刻遇见自己的同志而激动得热泪盈眶;在十年动乱中,又有多少人因受迫害失去了“同志”的称号而痛心、悲愤!谁能领略这种感情,谁就能懂得“同志”二字的深邃含义。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把“同志”比做亲兄弟;鲁迅则把为中国人民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引为自己的“同志”。可见,“同志”是一个多么崇高、亲切而又光荣的称呼,难怪有人曾这样比喻:一声同志,比冬天的阳光还要温暖,比芬芳的甘露还要沁人心脾!“同志”,这个称呼,不仅反映了我们革命队伍内部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而且也表明了在我们社会主…  相似文献   

6.
面对失去     
佚名 《党的建设》2014,(12):48-48
一个人坐在轮船的甲板上看报纸。突然一阵大风把他新买的帽子刮落到了大海中,他用手摸了一下头,看了看正在飘落的帽子。又继续看起报纸来。另一个人大惑不解:“先生,你的帽子被刮入大海了!,”“知道了,谢谢!”  相似文献   

7.
现在有些语言真是难懂,比古希腊哲学家的语言还要难懂,比如“爱是一种深蓝”,“女人是一种态度”。我曾试图理解它们的含义,但想到头痛都没有想明白。最近又在报纸上看到一句话,又够人思量一阵子的。这张报纸的一篇报道说,有一位小姐,时年25岁,是一家公关公司的职员,已经工作了两年,辛辛苦苦攒下了3万元钱,买了一只颜色和纯净度都不错的大钻戒,足足有70分(我不懂“分”是什么概念,姑且照抄)。这位小姐于是高兴地对记者说:“我的人生完整了!”我苦苦思索:完整的人生什么样?世界上的人各有不同的命运,不同命运的人有不同的人生。年复一年地为…  相似文献   

8.
把时针拨回到50年代末. 人们不会忘记,在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一亩地长出20万斤粮食”的年代,有几多“卫星”上天,又有多少人命赴黄泉.沉重的记忆、血和泪的代价,曾给多少人的心灵留下难以抹去的、痛苦的阴影.历史发展到90年代,人们心灵上的创伤还没有完全愈合.“水份”这个幽灵却又飘荡起来,且大有泛滥成灾之势!  相似文献   

9.
自从人类造出了被称作“原子弹”的这个东西之后,不,确切地说,是自从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之后,人类,不论大国小国,强国弱国,富国穷国,没有一天不因它而担惊受怕。恐怕谁也说不清,自从1945年到现在的半个多世纪里,为了限制有更多的国家或地区掌握这项技术,也不知花费了人类多少精力和财力,尤其是大国小国,强国弱国之间又打了多少“嘴仗”。这样一说,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当北朝鲜在9月上旬宣布他们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之后,有多少人吃不安,睡不眠——无异于在全世界又引爆了一颗“精神原子…  相似文献   

10.
“父逝子继”、“兄终弟及”那一套,不仅在企业经营、行政管理上行不得——你看看我们周围,它已经误了多少人和事,在学问上、在求取科学文化的征程中,我说也一样是行不得的。只是这一套,似乎今天还有信之者。比如上周当瑞典传来决定把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伯格时,同时也就得悉他父亲老科恩伯格47年前曾获奖,于是又有一场旧论翻新的好看。甚至,已经不局限于茶余饭后、口耳相传的层面。《人民日报》刊发杨健的文章,在批评此种倾向时说及:一些报纸甚至迅速推出了6对父子、4对夫妻、1对兄弟荣获诺贝尔奖的报道,标题做得很吸引人:《问鼎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11.
著作权也称版权,是法律赋予创作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享有的专有权利。①关注近几年的新闻媒体,可以发现新闻侵犯著作权的现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分析个中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新闻竞争日益激烈,抢到独家甚至首家新闻都愈发困难,而在一轮轮的扩版热潮后,报纸版面迅速膨胀,这又需要有更多的新闻来填充,于是一些记者和新闻单位就不择手段,经常可以看到外地新闻被改头换面后就被搬到了本地的报纸上,甚至连新闻摄影作品也难逃被剽窃的噩运。几年前南京火车站发生火灾时,南京某报就大胆地“拿来”了北京西站火灾事故时的一张照片,最终也没能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已告别短缺经济时代,报纸早已不是卖方市场。在受众阅读需求趋向多元化、客观上可供选择的报纸又太多的情况下,报人特别是地市报人应该怎么办?我们常德日报社的思考和实践是:在增强必读性上下功夫。增强必读性,必须强化受众本位观念,将市场规律与新闻规律结合起来,嫁接各类报纸优势,使新闻传播的形式和内容更具影响力、吸引力。一、强档推出“特别报道”,靠冲击力增强必读性。“新闻要短”、“新闻以短取胜”,这是业内人士的共识。但是,今天的党报读者,其阅读需求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浏览短、平、快的新闻,但他们特别喜受有深度、有厚度的,由表及里,与人们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煤矿重特大事故愈发触目惊心,广泛引起世人关注。尤其从去年10月份以来,河南郑煤集团“10·20”矿难,死亡148人;陕西铜川“11·28”矿难,死亡166人;今年辽宁阜新“2·14”矿难,死亡 214人;广东梅州“8·7”矿难,死亡123人。这些事故的频繁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事实说明:煤矿安全工作已经到了必须大力改革的地步。为了小康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深化煤矿安全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煤何以失去本色,变成刺痛人的眼睛、心灵、五腑六脏的鲜红色?这是否像一张“巨幅红牌”暗示我们的社会哪里出了问题?是否警示我们的政绩建设者们在经济指标和利益追逐途中闯了红灯?我们听说过洪水猛于虎,苛税猛于虎,现在又有了新的说法——矿难猛于虎。本刊约请北京、上海、湖北等地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专题探讨,专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矿难进行了透视,眼光深邃,见解深刻,现予以公开发表,以此来祭奠矿难中的亡灵,呼唤全社会经济、政治、法制建设中以人为本的精神。 ——编者  相似文献   

15.
“文化大革命”的发生绝非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它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表现,也不是完善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必需手段,但它也不是一件孤立的偶发事件。“文化大革命”是我们党在执政党建设上发生失误,致使严重的“左”倾错误在党的指导思想上占支配地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吕梁故事     
龙在宇 《廉政瞭望》2014,(19):24-26
关于山西官场的一句话流传甚广——在晋南做官是和人斗,在吕梁做官是和钱斗。一名吕梁当地人士告诉廉政瞭望记者,聂春玉与杜善学,这两名来自晋南的官员一前一后来到吕梁,其实“既在和钱斗,也在和人斗”。  相似文献   

17.
“一个煤矿有10多个部门可以管理,每个都是你的爷!矿长挣到的钱,能有4%放进自己的腰包就算不错了。”曾是山西一座小煤矿的矿长,有着20多年矿龄的老童对记者说。山西左云“5·18”矿难,造成56名矿工遇难。社会舆论在对黑心矿主的瞒报行径极为震惊、愤怒之时,又不得不提起那“带  相似文献   

18.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把钱称为万能的金钥匙,把权看成是捞取好处的魔杖,把地位比作通行无阻的“护身符”。正是这三者具有强大的诱惑力,曾使多少人望眼欲穿,使多少人栽倒在人生的旅途上,又使多少人被摘掉了“乌纱帽”,所以被群众称作干部难过的三大关口。然而,这一切对于王文忠来,都没有成为人生道路上的激流险阻。年过五旬的王文忠身为湖北大悟县农税分局局长,每年有上千万元经过他的“一支笔”流进流出,没有一分流进他自己的口袋。他是县里的正局级干部,没有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自己子女办一件事。当记者坐在他简朴的办公室长谈时,他不时地发出感慨:“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从小吃苦长大,能有今天是党和人民培养的结果,我的终生愿望是为农民办些事,对我来说,人生太短暂了!”  相似文献   

19.
打开互联网,就看到《湖南涟源市一煤矿发生特大矿难造成16人死亡》的有关报道(见7月27日新华网),我只扫了一眼这个题目也就跳过去了,连打开看一眼的意思都没有。像我这样一个正常的人怎么会这样,惟一能解释得通的就是,看到这种事故犹如在媒体上看到腐败大案一样到了麻木的地步——这样的事故在媒体上看到的实在是太多了。但无论如何,我还是为我的麻木感到惊诧。我们大小煤矿发生矿难的频率到底有多高,我不知道,我用google搜索了一下,知道近几年,我国煤矿因公死亡人数每年都在6000人左右。2002年,我国煤矿每产百万吨原煤的死亡率是4.64人,其…  相似文献   

20.
李根龙 《唯实》2005,(9):126
今年7月14日和8月7日在广东省兴宁市先后发生两起特大井底透水恶性事故,共有139名矿工不幸遇难.有一个阶段如去年底,那接踵而至吞噬生命的重大矿难,几乎每隔七八天就来一次.据有关部门统计:2004年全国因矿难死亡人数达6千多人.而今年上半年,全国煤矿事故就死亡2672人,同比上升3.3%.其中特大事故死亡704人,上升114.6%.这数字还不包括今年7月15日新疆阜康致83人死亡的矿难,不算7月14日广东兴宁第一次矿难死亡的16名矿工和“8·7“兴宁大兴事故中123人等…….我国生产的煤矿占世界总量的35%,但是矿难造成的死亡人数却占世界矿难死亡总人数的80%,死亡人数与产量之比是印度的10倍,南非的30倍,美国的100倍.这是多么令人惨痛的数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