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正在元代来华的欧洲人士中,最著名的和影响最大的是马可·波罗。在13-14世纪这个时代里,丝绸之路上的风云人物,最值得大书特书的就是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及其游记的问世。一13世纪蒙古在中国北方崛起,西进灭亡西夏王朝,南下中原,先后灭亡金朝和南宋,建立了统一中国的元朝。元朝只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在13世纪上半叶,在近半个世纪中,蒙古人以蒙古大漠为中心,通过三次西征,一直抵达多瑙河、波  相似文献   

2.
《党政论坛》2006,(11):25
短短80多年时间,竟出现过三个“南斯拉夫”,如今又已一一化为历史的陈迹。顾名思义,“南斯拉夫”的意思就是南部斯拉夫人的国家。“南部斯拉夫人”是对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斯洛文尼亚族、马其顿族等诸多民族的统称,他们从公元7世纪起就居住在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有的还曾兴邦立国;但到15世纪后,南部斯拉夫各民族就分别被置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的统治之下。从19世纪中叶到一战结束,随着上述两大帝国的衰落和最终崩溃,塞尔维亚和黑山等民族纷纷争取到独立地位。在此大背景下,1919年,第一个“南斯拉夫”诞生:它始…  相似文献   

3.
谭嗣同之死     
王重旭 《各界》2010,(8):29-29
6月11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一百多年前,大清光绪皇帝在这一天颁布(《定国是诏》。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的满清王朝,尽管风雨飘摇,但它还是希望通过这一次变革,革除痼疾,富国强兵,让一个古老的帝国焕发青春,重新崛起,于是“咸与维新”。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11)
满蒙联姻是清朝的一项国策,在清朝的崛起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满蒙联姻政策不同于其他朝代的联姻政策,有着时间长、人数多、多层次、制度化和变化性等特点,使得满蒙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有了更加深入地交流,从而促进了满蒙两个民族的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孙兴杰 《党政论坛》2012,(10):21-21
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亚洲的GDP总量超过欧洲,亚洲经济崛起已成为不争事实。近日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公布的《军事力量对比:2012》研究报告给出判断:亚洲军费开支将首度超过欧洲。这引发了媒体热议。不过,亚洲和平崛起,仍面临重重挑战。  相似文献   

6.
东亚的崛起,使自近代以来西方在世界经济政治生活中一直占据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东西方力量结构的变化,使两者间原来具有的依附性的不平等关系开始转变为相互依存的平等关系.东亚对西方亦步亦趋或受遏制的时代正在成为历史.西方对东亚经济优势的丧失,必然会连带性地造成其对东亚的道德优越感和文化优越感的丧失.东亚的崛起,打破了西方经济增长和主要动力中心说、现代化即西化说、欧洲战略中心说和西方文明中心说一度在世界学术界所占据的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7.
《环球时报》2008年4月14号报道:古往今来的世界大国,其所走的崛起之路各异,但有一点却是相通的,即在其崛起的过程中,无不伴随着重大的理论创新。英国在完成工业革命、走向"日不落帝国"的征途上,  相似文献   

8.
<正>印度的经济崛起,之所以非常缓慢(尤其和中国相比),很大程度在于其缺乏中央集权的传统。因为,在相对成功的治理之下,政治上的中央集权,投射到经济上,就会变成高投资(良好的基建),这是工业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后发国家快速崛起的高效路径。其实,印度也是有过中央集权的。在公元前4…世纪的时候,印度的孔雀王朝开始崛起,这个王朝是印度历史上少有的中央集权王朝。不过,当时还处在奴隶时代,而不是自耕农  相似文献   

9.
对防卫意图的研究从最初的防卫意图性质研究再到后来其衍生的偶然防卫、偶然防卫与打击错误结合的研究,学术界和司法实践中一直都在持续进行着。围绕着防卫认识与防卫目的是否有必要存在、偶然防卫等方面展开的讨论,以1979年刑法典的颁布以及1997年刑法修正为时间节点,防卫意图研究的四十年发展状况可分为1979—1996年、1997—2019年两个时期。通过回顾以往四十年我国防卫意图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状况来研究未来防卫意图的发展趋势,在"偶然防卫"的合法性、防卫意图与其他正当防卫要件的关系问题以及偶然防卫与打击错误的结合等方面可进一步推进我国防卫意图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张文木 《党政论坛》2009,(10):47-47
一 实力逻辑是是美国200年历史进程的一个重要经验。 美国在崛起的过程中,考虑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削弱欧洲,尤其是英国的世界霸权地位。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就是要保证有一个最好是能够从东面牵制欧洲的力量,显然苏联成为美国实现这项战略目标的最佳搭档。  相似文献   

11.
近来,美国出现了一种新的“尚武政治论”或称“新帝国主义论”。这种看法认为:美国已成为自罗马帝国以来在文化、经济、技术和军事领域占统治地位的新帝国,尽管是极“不情愿的帝国”。“新的称帝的时期已经到来”,但问题不是要寻求填补欧洲霸权衰落后留下的空间,而是美国是否承认或意识到它正在这样做。只有美国意识到这种情况后才能更好地对此作出回答。这种思想理念和  相似文献   

12.
赵晨 《党政论坛》2014,(16):37-37
自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一书面世以来,衰落和崛起成为当代国际政治研究的常用词。美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再一次传出“衰落论”,可很快,欧洲在欧债危机之后取代美国,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被提及“衰落”更多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一 公元516年,北魏帝国的宫廷发生了一次政变,年仅4岁的元诩被拥立为皇帝,也就是孝明帝,其生母胡太后临朝称制.帝国的车轮至此已经辗过了130个春秋.  相似文献   

14.
日本防卫厅7月27日发表的1999年度防卫白皮书,共六章约500页,是历来篇幅最长的一份。白皮书最引人注目的是它首次以白纸黑字写明,日本在面临导弹袭击或军事入侵前,可以采取先发制人的攻击行动,并解释这不算违反现行的"和平宪法"。这反映了日本防务政策从"专守防卫"转向"主动进攻"的重大变化。从日本历年发表的防卫白皮书看,在战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和平宪法"的约束,日本奉行"富国轻兵"、"专守防卫"的路线,并实行防卫费不超过国民生产总值1%的政策。然而,随着日本崛起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政界部分人头脑发热,宣称"一…  相似文献   

15.
德国:不忘往事正视历史本刊特约记者胡旭东波恩专电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军队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到今天,半个世纪过去了,德国从一片焦土和废墟上重新崛起,成为欧洲处于举足轻重地位的经济和政治大国。值此世界各国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  相似文献   

16.
《党政论坛》2013,(14):29-29
“亚洲世纪”是近年国际舆论的热词。自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日本、“四小龙”、中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崛起,及至本世纪亚洲延续了崛起势头,并在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冲击下仍能保持快速发展,这使得本世纪成为“亚洲世纪”的预言有了更多的论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雁楠 《党政论坛》2009,(4):48-48
广东商帮:目光漂洋过海海外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太阳无时不普照粤人社会。在近代,晋商、徽商等因为固守传统而日渐式微。而粤商却伴随着近代广东商品流通的扩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移民的高潮而崛起,广东商人发迹于东南亚和香港、潮汕地区。二次大战期间,广东商人虽然曾一度沉寂,但经过战后若干年的苦斗,又终于在上一世纪70年代后崛起于中国南部、香港及东南亚。  相似文献   

18.
英国是世界上最不具备崛起条件的国家之一,但就是这样一个面积小、人口少的边缘岛国,却在近代崛起并建立了"日不落帝国"。英国的崛起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政治改革带来的社会稳定、工业革命带来的经贸发展以及优势的海军力量,是其崛起的三大战略支柱,而后者又是最直接、最关键的战略支撑。英国崛起的过程充满着大智慧,今天中国崛起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与当年英国遇到的情况相似,因此应该深入研究近代英国的崛起。  相似文献   

19.
房宁 《理论视野》2014,(1):15-17
正改革开放35年来,我们国家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在,全世界像当年关注美国、欧洲、日本崛起那样关注中国的崛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内外对此也很关注。自从有国家、有政治以来,治理的问题就存在了。我们中国也有句话叫治国理政,我们党现在提这个问题是要推进它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从实  相似文献   

20.
向君 《学理论》2009,(20):222-224
欧洲中世纪大学教育脱胎于宗教神学教育,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但随着欧洲封建经济的发展及以后封建城市的出现、崛起,大学教育逐渐增加了社会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大批人文主义学者和思想家,大学作为维护封建宗教统治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却扮演了相反的角色,为欧洲的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演变是欧洲封建文明发展进程的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