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云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正确代表之一。在各个历史时期,陈云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为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陈云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作出了正确论断,指出知识分子中的大多数属于雇佣劳动者;重视广大知识分子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没有知识分子,革命就不可能取得胜利,要和敌人"抢夺"知识分子,批评了各种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偏见,指出和纠正了知识分子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知识分子是"国宝";注重中青年知识分子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关心知识分子工作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2.
熊亮华 《湘潮》2011,(11):7-11
1937年12月,陈云接替博古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当时全面抗战刚刚开始,为了使党能够承担起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历史重任,1937年5月,毛泽东在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上提出了组织工作的重要任务:"我们党的组织要向全国发展,要自觉地造就成万数的干部,要有几百个最好的群众领袖。"陈云来到中央组织部后,为适应抗日战争的新形势、新任务,着重抓了四个要点:干部政策、群众工作、学习、党性党风教育。  相似文献   

3.
民主是当代思潮中的热点,也是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长期探索与追求。陈云关于经济决策民主的思想和实践是其中的精华。文章从经济决策的程序民主,经济管理的制度民主,规划、设计的方式民主,经济发展的目标民主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陈云关于经济决策民主思想的具体体现;指出其中的历程和经验在我们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值得深入学习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4.
陈云对改革开放的重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陈云为改革开放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率先在1977年3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主张让邓小平复出;带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实现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必须解决一系列重大历史遗留问题:力主综合平衡并成功领导了建国后的第二次大规模国民经济调整;率先提出社会主义时期的经济应由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两部分组成;较早表态支持安徽等地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的做法;率先提出对外开放也可以到国外投资办厂的主张;强调处理好积极改革与稳步改革、搞活经济与宏观控制的关系:大力倡导并积极推动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强调发扬党内民主及民主的制度化;反复提醒广大党员干部警惕改革开放中的消极因素,坚持理想信念,等等.陈云的这些思想和做法,对改革开放的启动、推进、深入和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云的对外开放思想是陈云经济思想在对外开放方面的展开,体现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务实性、稳妥性。陈云关于对外开放方面的言论,无论是从正面提出的,还是从反面提出的,都是以坚持对外开放为前提的,都是为了搞好对外开放、使对外开放朝着健康方向发展。陈云对外开放思想的核心、精髓,主要体现在辩证处理以下四个关系上:既要大胆开放,又要循序渐进;既要微观搞活,又要宏观管理;既要使对方有利可图,又要坚持以我为主;既要充分利用开放的积极成果,又要重视开放带来的消极后果。陈云对外开放思想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但历史形成的东西不等于是过时的东西,我们要从中提炼出那些反映基本国情,符合客观规律,在长时期内起作用的内容,使之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为我们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增强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云把党内民主生活的状况同党的事业兴衰成败联系起来,这不但为我们深入思考和总结党的历史,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路,而且对于党的建设和推进党的事业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陈云一再强调要正确对待党的历史和党的领袖的重要性,认为如果不这样,"将来就可能出赫鲁晓夫",党的历史就有可能被否定;如果党的历史被否定,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就有可能被颠覆。陈云不仅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为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做出了杰出贡献,而且他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对我们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斐 《理论研究》2005,(3):52-54
陈云作为党的卓越领导人,在其党建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民主集中制思想,他论述了坚持民主集中制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民主和集中的关系,进一步阐释了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内涵;并从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持“四个服从”、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坚持民主集中制。  相似文献   

8.
党员干部对党要忠诚,关系着党组织和党员的纯洁性,这是延安时期陈云就系统论述过的党建问题。在党长期执政的环境下,这个问题已经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牛鼻子"。陈云当年强调党员对党忠实,是为了党能够在动荡严苛的历史环境下保持自身纯洁性。对那些对党不忠实的党员,陈云态度非常明确:一定要严格处理,决不姑息迁就。要确保党员对党忠诚,需要正视各种复杂状况,态度要务实、坚决。这是陈云党建思想的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9.
江丹 《党史博览》2021,(5):17-20
陈云在党内堪称“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陈云写下了数百篇重要的文稿,主要收录于《陈云文选》和《陈云文集》中.这些文稿,是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陈云的一生有四个写作高峰期,分别是在商务印书馆时期、主持全国总工会党团工作时期、延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均产生于这几个高峰期间.陈云之所以能在这四个时期写出大量的文章,是由当时社会历史条件和他对革命实践的深入思考相互作用所促成的.  相似文献   

10.
李琦 《党的文献》2005,(4):25-29
关于婚姻 本刊记者李琦(以下简称"李"):于若木同志,您与陈云同志共同生活了58年,关于陈云同志的话题,您想讲的话一定很多.我们首先想知道的是,您和陈云同志是如何认识的? 于若木:1937年11月29日,陈云同志到延安的第一天,我就见到他了. 我是随着青年知识分子的洪流,1937年10月到延安的.那时候,他是中央领导人,我是一个普通党员、普通知识分子,在陕北公学学习.那天,我们忽然听到飞机的声音.  相似文献   

11.
散论陈独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陈独秀的研究,或一生,或一阶段,或一专题,已经相当不少了,要想在一篇文章中整体论陈独秀是很难的.本文就"道与世更"、二次革命、右倾退让、不解之缘、"桥的生命"五个自感兴趣的问题,说一点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月4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的创始人之一,陈潭秋同志诞辰110周年。中央组织部、中央党史研究室与中共湖北省委联合召开纪念大会,以此来纪念陈潭秋同志为中国革命做出的历史贡献,这是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最好的缅怀。东北地区曾是陈潭秋同志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早在1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在中国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首先体现在从五四运动到第一次大革命期间,他对传播和实践社会主义所作的贡献;其次体现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对苏联社会主义的分析与反思.陈独秀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4.
从上世纪5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的40年间,陈云不下数十次到杭州。尤其是从1977年起,他每年春季都要到西湖小住,长时几个月,短时几十天,大都是3月来,5月走,有时春季不来秋季来。他把杭州作为他的第二个家。  相似文献   

15.
论陈独秀的宗教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认为孔子之道不适应现代生活,反对将孔教立为国教;民众有信教的自由,应发扬宗教伟大而崇高的人格精神和热烈而深厚的情感;民众有不信教的自由,也有反对宗教信仰的自由.  相似文献   

16.
西湖会议是大革命时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陈独秀政治命运的一个转折点,同时也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这次会议,使陈独秀等中共领导人放弃了之前反对国共合作的主张,转而同意实行国共合作。大革命最后的结局,是否是成也此,败也此?历史需要我们仔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与中国近代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在中国近代革命史、文化史、思想史、政治史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中不仅积极参予教育实践活动,而且撰写了大量的教育文章,发表了许多著名的教育演讲,阐发了较为深刻而又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因此,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尤其是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发展史上,陈独秀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一如所周知,陈独秀从青年时代起,就积极参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者和立场坚定的革命者。但直至中国共产党创建前,陈独秀的主要社会职业却是教…  相似文献   

18.
《陈云传》一书是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中央文献出版社于2005年6月出版的.该书的编写者都是当今国内研究陈云的专家.该书以生动的笔触、翔实的史料,向读者介绍了陈云伟大的一生.  相似文献   

19.
我对陈云同志的思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举行陈云生平和思想研讨会,是很有意义的.特作书面发言,以表达我对陈云同志的深切思念. 陈云同志由于家境贫寒,只念了小学就走上了社会.他当过学徒和店员,参加革命后搞过农运和工运,从事过地下工作和中央的保卫工作,到过苏联和共产国际,领导过党的组织工作、军事工作和经济工作.从社会下层到身处高位,从白区到苏区,从"打天下"到"治天下",这么丰富的社会和革命经历,再加上他一生勤奋学习、尊重实际,善于从革命斗争和群众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智慧,因而成为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成为政治、经济、战略大家.  相似文献   

20.
1943年3目,国民党出版了由陶希圣执笔、以蒋介石名义发表的《申国之命运》一书。该书鼓吹中国的法西斯主义和个人独裁,诬蔑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书中只字不提抗日,却暗示要消灭共产党以及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为掀起新的反共磨擦作舆论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