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吕永红 《理论月刊》2012,(10):133-136
随着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完成,民族主义的声誉江河日下,反思民族主义成为理论界重要的研究课题。耶尔.塔米尔的《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在追求民族视野的同时保持对一整套自由主义信仰的信念的推动下,试图依据自由主义的一套价值来反思、评价以及建构一种新的民族主义理论,其实质是一种反思的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2.
赵稀方 《探索与争鸣》2023,(4):62-74+178
自由主义如何面对民族主义成为当代重要思想命题,从思想史角度对两者关系进行梳理,才能展现这一论题内在的复杂与张力。在这个维度上,追溯自由主义者霍布斯、洛克、贡斯当、阿克顿等与民族主义思想之间的关系,分析体现在马克斯·韦伯和卡尔·施米特那里的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的紧张,进而阐述二战之后自由主义处理民族主义的两种方式——一是以哈耶克为代表的民族主义批判,一是以赛亚·伯林和耶尔·塔米尔以自由主义包容民族主义的努力,可以见出,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虽然分别代表了人类的集体性和个人性这两种古老的维度,两者彼此依存也彼此冲突,但终究要走向调谐。  相似文献   

3.
殷毅山 《传承》2012,(14):80-81,85
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对于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的推动起着一定的作用,也是作为新兴资产阶级救亡图存的价值选择与救民救国方案,在当时看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种新民之思想难以根除中国的问题;而梁启超新民视野下的民族主义本质上调和了自由主义与国家主义之思想。从此角度出发,分析其新民视野下的民族主义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在近代中国,文化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毕竟共栖一世,因而在思想上就难免有同为一炉的印迹: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一定的文化决定论倾向;与现代性的相伴而生。然而,从另一角度讲,文化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由于时代感悟的不同,必定有其不同的特征:相异的文化取向;不同的现代性追求方式。  相似文献   

5.
范若兰 《思想战线》2006,32(1):20-25
殖民地、第三世界国家民族主义和女权主义在社会性别观念变化、妇女解放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民族主义在争取民族独立中的主导地位和女权主义的从属地位,决定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妇女解放主要是由民族主义、民族国家和男性主导的,难以达到真正的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之史的考察──从民族意识到民族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随着华夏中心论的破灭而逐渐形成的 ,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 ,早期维新者吸收西方的国家主权和国家平等理论 ,民族意识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早的体现。在甲午战争的刺激下 ,民族主义正式形成。维新人士希望通过吸收西方的自由平等民权思想资源 ,把传统的君主专制中国塑造成现代型的民族国家。国家局势的进一步恶化 ,国人对满清政权的失望也日益加深 ,各方人士从自身的学术素养和政治立场出发 ,各自提出不同的民族主义主张  相似文献   

7.
王浩翰 《传承》2011,(20):72-73,88
民族主义是伴随西欧构建民族国家历史进程中的自然产物,但对于近代中国来讲,却是在西方列强欺侮侵略的民族危难与社会危机特定历史背景下催生的舶来品。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有着不同于西方历史语境下的民族主义的文化特质。其中,禀承着中国传统文化与在不同发展阶段所具有的文化特质成为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最为突出的特性之一。文化性亦可成为研究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合理视角。  相似文献   

8.
后殖民语境下对泰戈尔民族观的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个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前殖民地作家泰戈尔的作品具有明显的反殖民倾向,因此他通常被批评家界定为民族主义作家。但事实上泰戈尔认为民族主义与殖民主义一样,以政治目标为判断是非的最高标准,扼杀了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理想,同时也放弃了东方社会对于和谐社会的理想追求,制造了新的对立,冲突以及不平等。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大陆,民族主义问题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梁启超是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理论的奠基者,其民族主义思想和理论贡献理应受到学界的重视,而就已有的成果来看,此方面的研究尚嫌薄弱.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和理论,坚持国内各民族一致对外的“大民族主义”,他对大民族主义观的坚持源于其明确的国家思想和对国家的认同;其民族主义观念和自由主义观念密切相联又有矛盾,表现出自由民族主义的特征.梁启超的民族主义属于健全的民族主义,在今天依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自由主义思潮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新自由主义,是相对于古典自由主义而言的,也是古典自由主义的极端演化与发展。在西方经济学中,新自由主义是指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大萧条以来,与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相对立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期主义的较量  相似文献   

11.
西方新自由主义理论及其批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自由主义是最近二十余年来西方政坛的主流政治思潮。这一新自由主义 ,既不是指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 ,也不是指三十年代罗斯福新政时期以强调国家干预为特征的新自由主义 ,而是特指以“撒切尔主义”、“里根经济学”为代表的一整套新自由主义思想和政策。英美右翼政府在七十年代末上台以后 ,以哈耶克、弗里德曼的学说取代了凯恩斯主义 ,从而引发西方世界二十年不衰的新自由主义浪潮。本文试对西方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新自由主义的当代霸权地位、新自由主义与全球化和“第三条道路”的关系、以及西方左翼对当代新自由主义的批判进…  相似文献   

12.
丛日云  马涛 《探索与争鸣》2023,(10):55-80+178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正在迈向后民族主义社会。民族、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是现代个人在萌发和成长的早期超越天然的血缘、地缘等小共同体的束缚而将情感归属与政治忠诚投向更大的共同体的结果。具有权利、尊严与平等意识的现代个人的出现,带来了现代个人主义的价值革命,也推动了以族裔、文化和政治认同为基础的三位一体的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的形成。而日益以自我为中心,追求更多自由选择、自我表现和自我解放的后现代个人的产生,掀起了后现代主义价值革命。后现代主义者颠覆了现代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将民族或民族国家视为束缚和压迫的力量。后现代主义政治和知识精英们以多元文化主义解构现代民族主体文化,以身份政治和超国家政治解构民族国家族裔属性,同时后民族主义者积极构想后民族国家建制,试图建构抽空了族裔和文化内涵的政治共同体作为后现代人的家园,推动了西方的后民族主义转向。这导致后现代主义的西方个人归属感丧失,国家凝聚力下降,国家族裔和文化根基被蛀空,自由民主活力枯竭,国家面临衰败和解体的风险。在民族国家组成的国际秩序中,其竞争力也受到削弱。重新审视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的内涵和价值,认识西方后民族主义的困境,有助于辨清西方文明演变的趋...  相似文献   

13.
产生于17世纪英国的近代自由主义思潮和思想体系在西方社会流传最广、影响最深,已成为西方文化的一种很重要的传统.本文在西方自由主义发展的大背景下试着解读密尔的传世名著<论自由>,探究它在自由主义思潮源流中的地位和意义,并联系我国法治的实际谈了自由主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自由主义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政治思潮之一,是居于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和思想体系。新自由主义以古典自由主义理论为基础,以倡导国家积极干预、实现个人自由和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为特征,从19世纪末至今,在现代西方政治思潮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成为当代西方诸多国家制定政策和实施政务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吴晓燕 《前沿》2006,(12):52-55
新自由主义是源于古典自由主义的一种经济思潮,其核心是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新自由主义被西方大国从经济思潮上升为了国家意识形态,从理论推向了实践。只有全面理性认识新自由主义,把握其实质,才有助于我国在全球化竞争中识别各种理论学说,增强经济自主性,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6.
吴海山  巴特那生 《前沿》2011,(21):41-43
作为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自由主义在20世纪经历过两次嬗变。第一次发生在1929-1933年大危机之后,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转向强调国家干预的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第二次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滞胀"危机之后,凯恩斯主义被新自由主义所替代。自由主义的两次嬗变,对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田娇 《传承》2010,(21):150-151
文化民族主义和政治民族主义是民族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文化民族主义强调对自己国家文化的民族认同感,而政治民族主义强调的是对自己国家政治的强烈的政治认同。主要对文化民族主义与政治民族主义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宋晓敏 《前沿》2009,(1):56-59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潮源远流长,是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发生发展所依托的重要思想理论,是现代文明的基本思潮之一。西方自由主义传入近代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也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具有思考和启示意义。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正是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碰撞的结果,自由主义思潮与中国近代社会密不可分。本文从自由主义的产生起源以及与中国近代社会的联系等角度,探讨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下产生的悖论和启示.以及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总结自由主义思潮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理论意义与今天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韩喜平  刘岩 《求索》2022,(2):21-27
自由主义是西方近现代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思想基础,自由主义的基本观念是西方主流的理论前提和价值原则。自由主义正是通过在理论前提和价值原则层面的基础地位对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生成、发展和对外扩张持续施以强大影响力。自由主义在过去几百年里为西方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通过这样的先发优势也影响了世界上的其他后发国家。由此自由主义似乎成了“先进”甚至成了“标准”。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自由主义固有的问题已成为阻碍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的观念障碍。其个体性和竞争性的隐蔽前提需要通过新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来消弭,以破解当今世界难题,推动世界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下半叶 ,欧洲国家内出现了严重的民族认同危机 ,导致地区民族主义的兴起。地区民族主义的兴起既有社会历史的因素 ,同时也深受全球化进程的影响 ,是对全球化转变和国家衰颓的反应。全球化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削弱了民族国家认同 ,促使了地区民族主义的兴起。同时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 ,这种地区民族主义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