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     
《创造》2007,(3):8-8
"去年GDP增长10.7%,未现明显通胀,避免大起大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20.9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5%。经济增长连续四年达到或略高于10%,没有出现明显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2.
吴先满  李慧 《群众》2014,(9):66-67
<正>江苏经济在经历30多年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的超高速增长之后,目前已进入次高速或中速增长轨道。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2014—2015年,江苏经济年度增长的合理区间以保持在9.0%—10.0%为宜。一、对2014-2015年江苏经济年度增长合理区间的研判1.与全国比较从新中国成立以来这60多年的大的时间尺度或经济运行周期的长波理论来比较,江苏经济增长对比全国经济增长大体呈现出"低  相似文献   

3.
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来,引发了研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热潮,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辜胜阻 《人民论坛》2012,(22):38-39
如何看当前经济形势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态势明显。目前经济增速已连续6个季度回落,尤其今年二季度经济同比增速降到8%以下。如何实现经济的"稳增长"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话题。那么,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面临哪些挑战?政府如何发力才能更好地"稳增长"呢?  相似文献   

5.
剧锦文 《人民论坛》2010,(11):22-23
我国这种长期快速增长还会持续多长时间,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大问题。关于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一直存在"悲观论"和"乐观论"两类观点。尽管从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来看,中国经济增长步入下降通道将是必然的,但是可以认定,未来中国经济维持一个高成长期有着更深刻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格局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一是经济增长速度表现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2010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2.3%、13.8%、14.2%和13.6%,中  相似文献   

7.
金宗志  黎江 《当代广西》2013,(23):14-15
今年,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南宁市工业经济仍持续、健康、较快发展,1-9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743.68亿元,同比增长22.9%。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2.6%,工业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支撑。过去,南宁市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0%多,工业成绩单一直拿不出手。如何补足"短板"——"南宁市经济发展的关键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在工业。"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余远辉提出,要以"蚂蟥精神"抓招商、抓工业,全面提升现代工业总量和  相似文献   

8.
现在,社会各个方面包括学界、经济界对于"稳增长"已有了高度共识,这有利于调整我们对于经济发展的看法和理念。前不久,习近平主席讲到了"不以GDP论成败",这就意味着应当逐步扭转中国长期以来经济高速增长的思维定势,习惯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其实,把中国经济放在全球范围内来看,仍然是高速增长,因为全球经济体中少有超过7%增长率的。  相似文献   

9.
刘彦华 《小康》2013,(3):33-34
中国需要寻找新的增长动力,才能在增长上实现实质性的突破。进一步的城镇化被人们寄予厚望。然而,如何在房价上涨透支未来的背景下推动新型城镇化仍是个值得探讨的新命题。2012年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大幅增加,规模接近百万亿元,政府通过鼓励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已初见成效。下行、企稳、微升,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画出了一条"V"形曲线。然而,"硬着陆"、"黑天鹅"、"灰天鹅"……一直以来,看空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主要特点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持久的高速经济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9.8%.这段时间的经济发展有高增长、高投资、高贸易顺差、低通胀以及低要素成本等主要特点.反思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可以看到经济结构的不完善,经济增长动力来源的局限以及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不足等问题最为突出.只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保障我国进一步的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增长通胀组合2010年下半年以来出现显著"相对滞涨"现象。2004-2006年是中国经济增长和通胀的黄金组合,这三年GDP增长速度分别为10.1%、11.3%和12.7%,考虑到通胀的半年滞后效应,对应这三年的通胀率分别为3.2%、1.4%和2.4%。相比起这一黄金组合,2010年下半年以来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傅春  詹莉群 《理论月刊》2012,(11):5-10,1
中部地区良好的资源禀赋对该地区经济发展创造了优势条件,发挥了巨大作用。利用Romer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将自然资源纳入生产函数,分别与"资源尾效"模型和"全要素生产"模型相结合,通过回归模拟,分别测算出(1988-2009年)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中自然资源带来的"尾效"和"贡献"值;结果表明中部六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自然资源有限性而带来的隐性限制,自然资源尾效普遍存在于中部各省的经济增长中,其中河南和山西省排名前二。在各生产要素中,自然资源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为15%,发挥作用次于资本和人力资源;从结构上看六省自然资源生产率要素结构呈现出"能源主打,水土作衬"的特点,其中90%的资源贡献来源于能源资源。然而,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也产生了巨大的压力。运用VIEWS6.0分析了能源、土地和水资源生产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中部地区能源生产与消费和国内生产总值三者的走势基本保持一致;对GDP贡献最大的第二产业消耗的能源最大,远超过第一、三产业和人民生活能耗。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部地区耕地资源和林地逐年下降,威胁着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13.
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前2年的高速发展,2013年民间投资增幅快速缩小,从2011年的35.8%,下降为25.9%,3年间增幅波动达到近10个百分点。2014年上半年增长动力继续减弱,特别是2014年3月份以来,民间投资增速较为罕见地出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情况。2014年1-6月全省民间投资比上年同期仅增长14.7%,低于全省固定资产3.4个百分点。同时,也明显低于全国20.1%、中部地区20.4%的民间投资平均增长水平。我们认为民间投资下降主要原因,除受我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已经由经济“增速换挡期”初步转入平稳增长的轨道,但新的风险挑战不容低估,新的任务更为艰巨,应积极创造条件,加快转向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已经初步进入平稳增长轨道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6.8%,增速与上年四季度持平。经济增长已经连续11个季度保持在6.7%~6.9%这一区间,平稳增长特点进一步显现。从市场需求看,一季度出口同比增长14.1%(美元口径),  相似文献   

15.
自主创新是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经济社会持续20多年快速发展的骄人成就,GDP年均增长达9.1%.但需要清醒看到的是,我国经济的增长方式还属于粗放型.GDP增加值中,绝大部分的贡献来自于资金、人力等生产要素投入增加的拉动,而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快速和持续发展阶段70%~80%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和VEC误差修正模型,对影响经济增长的信贷因素进行分析,综合考虑银行信贷发展与经济增长长期和短期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我国存在信贷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供给引导型"关系,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仍主要靠信贷扩张刺激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而信贷利用效率和利率应该成为长期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之一的消费是"跛脚";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在资源、生产要素供给、市场、环境等方面是不可持续的。湖北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行"错位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满足国内消费需求,通过消费的较快增长带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2014年,台湾经济逐步从谷底反弹,主要经济指标好转,呈现温和增长态势,全年经济增长预估为3.43%,多年之后首次成为亚洲"四小龙"经济增长之首;外贸出口、投资与消费出现同步增长;民生问题有所改善,薪资增长、物价走低、失业率下降。但对外经济开放与重大建设工程遭遇重大挫折。2015年,台湾经济总体仍会呈现较为平稳的增长态势。经济形势走出低谷自2010年台湾经济意外创下新世纪以来两位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以云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定量分析人力资本以及其他投入要素对云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我们看到,1978~2007年期间人力资本投入对云南省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和总作用分别为13.3%和39.8%.因此,当前重视发挥人力资本作用,应采取提高云南教育投资效率,实施人力资本激励和制度创新,以促进云南经济增长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关键在于找到经济增长过程中环境变化的内在规律,建立促进环境友好型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利用湖北省1990年至2013年的相关数据,对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着重考察减排技术、治污投入在上述关系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提升减排技术,增加治污投入,是湖北省跨越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实现环境友好型经济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