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怎样看待有位的喜与忧,不仅是每一位为“官”者必须首先面对和回答的问题,而且是检验其为什么当“官”、当什么样的“官”、当“官”追求什么的试金石和分水岭。当然,有位是可喜的。在人生的征途上,一个人获得某个级别的位置、掌握一定的权力,一方面使他拥有了更好地践行“三个代表”和为人民服务的平台,另一方面又是他事业有成的标志,是其追求新的奋斗目标的起点,有利于他更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既然如此,云胡不喜?一个人在得到“官位”、获得某种权力的同时,也承担了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责任重于山。唐朝岑文本被提升为中书令,不但没高兴…  相似文献   

2.
一般人在前进的征途中获得官位,都会认为是事业取得成就的体现,是仕途获得成功的标志,无疑令人兴奋和激励,值得可喜可贺。然而,中国古代有一位高官却恰恰相反,他不是得官而喜,而是得官而忧。  相似文献   

3.
最近,笔者走访农村一些地方,发现村委会办公室的墙上被各种牌子占得满满的,这些牌子的内容多数都是各种规章,各类领导小组名单,其文字用电脑打印,镶在铝合金的镜框里,挂在墙上琳琅满目,十分显眼,还有一些‘样气”。可以看出,这些地方为落实上级部门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态度不可谓不认真c但是,笔者也曾听某“村官”感叹:上边下来的任务多得很,再这样做下去,牌子只好放家里了。此话颇有道理。确实,有的地方,一些上级主管部门不从实际出发,事无巨细,统统要求成立“领导小组”,并且统统要挂牌上墙,这样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  相似文献   

4.
县委书记袁毅的喜与忧邢光阳在镇安县,人们都知道县委书记袁毅有个与众不同的脾气:别人认为喜的事情,他会忧;别人认为忧的事情,他却会喜。有这么两件事可以证明。植树造林季节到了,一家报纸的记者到镇安县采访,见城区周围绿化搞得不错,便采写了一篇稿子,文中写道...  相似文献   

5.
有过而反之身则身惧,有善而归之民则民喜。语出《管子·小称》。意思是做了错事而能把错误揽到自己身上,自己就会受教训;做了好事而能把功劳归到民众身上,民众就会高高兴兴。这是古人所注重的为官之道。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官”却恰好相反,凡是好事都是自己做的,凡是错事都推到别人身上。“五毒书记”张二江直到临死还在喊冤叫屈:“真是冤黑了天。”“我就是太体贴别人,才不懂保护自己。”“我没有受贿一分钱,是他们要送给我,我要是交了公,冷落了别人的心啊。”冠冕堂皇,可恶至极。非淡泊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  相似文献   

6.
在反腐败斗争中,人们出于对公仆的爱护,关于“官”的话题似乎就多一些,前不久见到一篇文章,叫做《治治“官聊”主义》,意思是指当前有的“公仆”一味坐而论道聊大天,不干实事;后又见到一篇杂谈,叫做“警惕”官了“主义》,意思是要防止有的公仆对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笔者在这里,所要指出的,则是“官僚”主义的危害同样亦不可小觑。 何谓“官僚”主义?僚者,望也,“官僚”主义,笔者就姑且界定为:官僚者观察对待人和事物及处理问题的角度、方法也。  相似文献   

7.
说说“官”     
官,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字眼。因为每个社会都有一些公共事务需要处理,所以就养了一批批所谓的“官”。设“官”的初衷无疑是维护基本的社会秩序,但因为官职可以为当“官”者提供许多便利,所以当“官”、保“官”就成为一些人努力追求的目标。从古到今,尽管中国社会经历过无数次的朝代更替,中国百姓为了命运进行过前赴后继的抗争,但中国人对“官”的依赖、关注和期望却没有多大的改变。对于“官”内涵的理解,许多人还停留在旧的观念上;至于“官”的称呼,更是沿袭以往的习惯。过去,“官”是指在政府机构中担任一定公职的人。今天,严…  相似文献   

8.
《党的建设》2011,(6):63-64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刊登顾兆农的文章说,现在,“我是谁”这个问题,对有些人来说,已经有点弄不清了。在一些人看来,“我”就是某某长、某某总,水平总比别人高,能力总比别人强,站得总比别人高,看得自然也比别人远,所以,我说你听,我说你做,似乎是天经地义。坐公交。挤地铁,踏自行车,在农贸市场里跟菜贩们讨价还价。  相似文献   

9.
王一化  张建华 《奋斗》2001,(4):55-56
古人云:“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说到“政声人去后”,已是老生常谈的题目了。但笔者读了长篇通讯《好官薄熙来》后,颇有所感,老生再谈。  相似文献   

10.
《天津支部生活》2009,(5):51-51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类干部被群众称作“官油子”。重用“老实官”,淘汰“官油子”,是有效抵制用人方面不正之风的重要手段。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官油子”具有以下一些特征:一是资历老道,有能力。“官油子”一般是官场老手,有一定能力,但是却不用在为人民服务的正地方,而用在为己谋私牟利的歪地方。二是关系广阔,路子多。“官油子”都有自己在各方面的关系网、情感圈,喜欢结党营私,善于搞小团体。三是不谋事业,只谋人。“官油子”也做事,但是一般都不是正事,或者说只做一些表面文章,将更多的心思用在谋人上。四是不喜实千,爱吹牛。“官油子”们通常很少下基层,即便下去了也是蜻蜓点水式地走个过场、秀个形式,却很爱吹,也很会吹、很能吹,有着能将死人吹活的超强“本事”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一些时间来,大学校园里出现了“毛泽东热”,《昨天的中国——领袖及元帅内幕》、《红墙内外》、《毛泽东人际交往艺术》等书刊充实在大学生们那琳琅满目的书橱之中,毛泽东的音容笑貌、轶闻趣事触目皆是。“毛泽东热”成为当今中国大学生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股热潮,如何正确引导,应成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笔者认为以下四个方面是引导大学生正确“寻找毛泽东”时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2.
自从有了官这样一种社会管理者的角色,有关民与官之间的话题便成为从未停息过的永恒话题。话之所及,几乎可以涵盖所有社会生活领域。长期以来,百姓与百官之间也一直都互有看法,互有想法,互有说法。本期“热门话题”就以“七嘴八舌说官员”为题,刊登一组不同职业不同角色的“民”们对“官”们的一些看法、想法、愿望、要求与呼吁,以期使我们的官更清,民更和,干群关系更亲密。  相似文献   

13.
任炳在《前线》(北京)2006年第6期撰文指出,做官是个风险颇大的行当。不少人曾绞尽脑汁研究、探索能不能做个不断“进步”的“平安官”?尽管大多数已经碰壁,但仍有一些人认为已获“真经”,还在身体力行,这就是“不做不错”。何谓“不做不错”?简而言之是:做事难免失误,不做决不  相似文献   

14.
华多 《前线》1989,(12)
人们常说,人是感情的动物,这话大抵不错。所谓“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另一说为喜、怒、哀、惧、爱、恶、欲),就是人类所独具的心理特质。七情中的“悲(或哀)”,更是人们常常表露的一种情感。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不仅世道多艰,要引出人们的悲辛,个人的种种不幸遭际,也常使人产生或者悲凉或者悲苦或者悲愤或者悲恐之情。翻开中国文学史,也许诗人骚客们的感情格外敏锐、细腻的缘  相似文献   

15.
秋日诗语     
也许是出生在秋季的缘故,对秋天有着割舍不断的感情。说到秋天,古人多有肃杀悲凉的感叹。吴文英在《唐多令》里写道:“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说文》中称:“愁,忧也。从心,秋声。”《广雅》:“秋,愁也。”可见“秋”本有“悲愁”之意。“愁”字上面一个“秋”,下面一颗“心”,看来,秋天让人们从心底里发愁。  相似文献   

16.
《孟子·公孙丑上》说:“人告之以有过则喜”,意思是说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错误就感到高兴。这就是我们常讲的“闻过则喜”。“闻过则喜”的思想修养标准从提出到现在已经两千多年了,然而,要真正做到闻过则喜,并非易事。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乏看到一些人闻过则怒、则跳。还有一种人,人家指出他的缺点错误时,他表面像尊弥勒佛,咧嘴“喜”滋滋,实际内心百般不舒服,左耳听,右耳冒,“喜”而不改,我行我素。由此可见,闻过则喜,也有真喜假喜之分。如果只是喜在脸上,或喜在口头上,而不是喜而省过、改过,这种喜只是自欺欺人而…  相似文献   

17.
前几年,上海某刊上发表了一位上海史工作者题为《关于“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文章,提出上海租界有严重的殖民主义现象,但根据种种迹象和史料分析,外滩公园并没有挂过“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文章登出后立即遭来一些老人的反对,他们还振振有词地讲亲眼看见过这块牌子,这倒底是怎么回事呢,还得从“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出现讲起。本世纪初,一位民权主义者拉都莱特(K.S.Latourette)来中国考察,以后出版了《中国的发展(《TheDevelopmentofChina)》。该书在海外出版,原来并无多大影响,1932年《上海通志馆期刊》…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中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队伍中,有由中国知识青年们和学生青年们组成的一支军队”,这支军队是“反帝反封建的一个方面军,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军”。研究党史,有必要了解和研究这个“重要的方面军”的情况。厦门大学成立于一九二一年四月六日,是我省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高等院校。在漫长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党的领导下,厦门大学曾燃起绵延不断的革命斗争烈火,被誉为祖国东南的民主堡垒。本文试图就笔者所搜集到的一些实  相似文献   

19.
《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第4期刊登的《论解放战争的第三条战线》(以下简称《战线》)一文,是一篇颇有新意的探索之作。遗憾的是,该文将解放战争的第三条战线称之为“国民党将领率部起义”,笔者认为,这种提法是不科学的。对此,笔者发表一些浅见,同张春英同志商榷。第一,《战线》错误理解了朱德一段话的原意。《战线》引用了朱德1946年10月30日在《祝高树勋将军起义一周年》文中  相似文献   

20.
<正>媒体报道,深圳近期出现了一个新现象,被一些人视为"无用之书"的文史哲书籍销量走高,有的还成了畅销书。看罢新闻,且喜且忧。喜的是,人们的读书取向在回归、品味在提升;忧的是,"有用"、"无用"的争论仍有所闻,废弃不读的现象并未消失,否则人文书籍在书店里受欢迎也就不会成了"新闻"。"无用之书"是不是真的没用?毛泽东同志不仅自己酷爱读书,还鼓励党员干部要经常读书。就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惜墨如金的《工作方法六十条》里,也是苦口婆心地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