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建构现代国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立农民对国家政治认同的过程.中国的现代国家是民族——国家、民主——国家和民生——国家三者有机统一的结合体.中国真正开启现代国家建构的历程之后,农民政治认同的类型几经变迁.当前,我国农村发展处于历史跨越时期,这预示着农民政治认同正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期.  相似文献   

2.
第七讲乡镇企业是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的主力军讲农村商品生产,不能不专门谈一谈乡镇企业。因为乡镇企业一开始就以商品生产者出现,它虽几经曲折,但已发展成为我国农村重要的经济力量。它的发展速度超过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平均速度,并显示出特有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中庸研究观点介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庸是中国认识史上的一个古老的概念,它所表述的思想长期以来多为人们所歧解。在古代,中庸被誉为“至德”,备受推崇。在近现代,中庸则被视为明哲保身,横遭非议。历史只有在几经褒贬之后,也许才能见其真相。80年代以来,为恢复中庸的本来面目及其在中国思想史上应...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中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启  肖竞 《理论导刊》2006,(7):10-11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几经变迁,目前存在着供给主体错位、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失衡、供给机制扭曲等问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建立起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体系,其中,以中央、省级供给主体为主导,以县乡及农村社区供给主体为支撑,以农村合作组织与非赢利部门为依托,提高新农村建设中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几经改革,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当前迫切需要改革重组农村金融体系,建立政策金融、合作金融、商业金融和其他金融机构并存的农村金融体系,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6.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旋律。我国的现代化发端于160多年前的西方入侵,侵略者带来了近现代工业文明.但救亡压倒一切,革命、战争不断,现代化夭折。从严格意义上说,中国的现代化过程,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的。1949年建国后本可以认认真真地搞现代化,但“革命”(阶级斗争)又压倒了生产。现代化的努力几经曲折,是1978年的改革开放把中国带进了现代化的快车道。1978年GDP总量仅3624亿元,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文艺思想在新时期的丰富与发展王浩学毛泽东同志从提出“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至今,历史已几经沧桑,祖国的文艺百花园也始终紧随着政治运动的风风雨雨而生养不息。新的阶段新的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在新时期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几经发展,几经调整,在曲曲折折的道路上,中国地质勘探事业在20世纪90年代终于被确认为是“基础性产业”,江泽民同志说它是“整个工业生产最前端的一项基础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和八五计划》建议中提出:“地质勘查是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不可缺少的“前期工作”,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农村发展战略是深 深扎根于中国现实国情基 础上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的根本问题。由于建国后历次“左”的失误,到1978年底,中国广大农村,仍有几亿农民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这不能不引起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高度关注。邓小平复出以后,以其高瞻远瞩的目光考察了中国的现实国情,敏锐地抓住了农村问题这一关乎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成败的重要环节,首先从农村开始改革,提出了中国农村发展的大战略,从而为解决中国农村问题及整个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问题指明了正确…  相似文献   

10.
东山涛 《各界》2011,(8):75-77
“文革”结束以后,中央决定实施改革开放的国策。然而,作为一个地域庞大、情况复杂的国度,中国的改革不可能同时、同步进行。为此,需要选择一块合适的地方作为“突破口”,先行试验,为全国提供借鉴才行。几经斟酌之下,中央最终选择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作为先行“马前卒”。  相似文献   

11.
我公司是由原扬州纱厂发展成为集纺、织、染、服装、经贸为一体的省级企业集团,1981年4月,在全国率先创办了职工政校。20年来,尽管领导几经变动,体制几经变化,外部环境几经变幻,我们始终如一地坚持抓好职工政校。到目前为止,已对职工进行了十五轮轮训,培训职工52600人次,自编教材120多万字。长期系统的政治轮训,大大提高了全厂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企业被评为江苏省质量效益型企业,“五亭牌”涤棉纱被评为江苏省名牌产品,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连续多年获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  相似文献   

12.
论内陆地区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郑晓幸内陆地区发展的关键部位在农村,内陆农村是决定中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之一。80年代,内陆农村经济面貌发生了具有深刻意义的变化,而当中国改革进入向市场经济转轨阶段、国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成长阶段的时候,内陆农村...  相似文献   

13.
王硕 《瞭望》1989,(38)
在旧中国历史上,人们面对形形色色的地方病束手无策。新中国的诞生为地方病区人民带来了战胜疾病的曙光。40年过去,中国地方病防治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也走过一条几经起落的艰难之路。  相似文献   

14.
李东柱 《学理论》2009,(10):195-196
基础教育在中国教育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国民素质有待于整体提高,尤其在农村,我们有广大的农民,因此,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好坏,将关系到整个中国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只有改善并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我们国家才会在经济,文化建设上实现平稳、均衡、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徐士林 《学理论》2009,(10):103-104
中国城市中目前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体系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但农村中却还留有许多空白,灾难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挑战。现阶段,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诸多不足,灾难又给农村社会保障带来了新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从加强立法,完善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制度等多个方面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6.
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毛泽东重视农村农民问题,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邓小平重视农村农民问题,从农村开始了伟大的改革,最终取得成就并影响全国。在伟大的变革中,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被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称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这个创造内涵丰富,形式独特,蕴含未来,既体现了当代农民锐意改革,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又高奏了改革开放的主旋律,它是农村继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又一场带方向性的变革。这个改革引起世人关注。国外友人称中国…  相似文献   

17.
(一) 河南新乡县的刘庄,不是80年代春风化雨滋润下“突发”的那类典型,它从互助合作运动的狭窄胡同中走向眼前的宽广大道,这番经历带有传奇色彩;作为刘庄的党支部书记史来贺,50年代就是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如今又成为著名的农民企业家,这在全国也属罕见。最近,我们访问他时,他讲了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记者团来到刘庄参观,惊叹之余,问史来贺:“中国农村,几经风雨,你这个刘庄为什么能常盛不衰,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城市化和城镇化是两条不同的道路。中国的农村应该走城市化道路,而非城镇化道路。农村城市化应该通过申型城市辐射发展模式来实现。城镇化是实施小城镇模式,实际上,中国所实施的小城镇策略在现实申很难实现。  相似文献   

19.
由“包产到户”所引发的中国农村改革,及其所带来的中国历史巨变,为世界瞩目。四川是我国农村改革发源地之一,在短短的二十年间,各级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高举小平理论旗帜,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进行了一系列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世纪之交,...  相似文献   

20.
农村电影艰难地走向市场程红根在中国广大农村,数以亿计的农民至今没有构成中国最大的电影市场。农村看电影难的呼声不绝于耳,成为困扰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广大电影工作者的紧迫问题。诸多难题使银幕难挂村边进入90年代后,由于农村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农村电影发行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