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力 《南亚研究季刊》2011,(1):11-17,58
美国自1998年起对印实施高科技贸易制裁,涉及军民"双用途"的高科技项目禁运成为影响印美关系的重大障碍。随着近年来印美战略关系日益升温,印美民用核能合作启动,美国支持印度以特殊身份参与国际防扩散和军控机制,印美双方从各自的战略和经济利益出发,力图通过讨价还价推动高科技出口解禁的进程。奥巴马政府新近宣布对印度国防与民用航天部门解除制裁,表明印美双方围绕该重大问题的利益协调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美国多年的对印高科技禁运接近尾声。尽管印美围绕印度战略核发展的矛盾继续存在,但高科技贸易解禁将为印美战略关系提供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英国人从 17世纪开始在亚洲的活动 ,其主要据点就是印度。经过近 10 0年的发展 ,形成了英、印、中三角贸易。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印度在三角贸易中的地位也相应的发生变化 ,最终成为整个贸易体系的基石。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美国和印度贸易逆差和贸易争端的动态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货物和服务贸易双逆差是美印贸易逆差的根源,美国和印度货物、服务贸易结构存在失衡;全球贸易摩擦常态化趋势增强将降低美印贸易增速,改变美印贸易不平衡格局的发展方向。"双反"调查是美国对印度实施的重要贸易救济措施;中止协议和行政复审成为印度企业突破制裁的重要途径,但美方频繁采取日落复审方式延长"双反"措施的实施期;"337调查"成为美印知识产权贸易摩擦的主要形式。贸易保护主义破坏全球价值链,必然会遭到WTO有关成员方的共同反对。  相似文献   

4.
韦健锋 《东南亚》2013,(2):67-75
印度和缅甸在史前时期便有了往来。在19世纪英国吞并缅甸并把它纳为印度的一个省之前,印缅文化交往密切,贸易、移民活动时有发生。两国间的交往使印度文明对缅甸宗教、语言、文字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印度文明也成为推动古代印缅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说,印度文明是贯穿古代印缅关系的一条主线,是推动古代印缅交往的思想发动器,并为这种交往提供介质和平台。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印两国政治关系的改善,两国经贸关系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中印经贸合作发展中,川印双边贸易无论从总量上还是发展速度上与沿海地区相比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川印双方应进一步发挥各自历史、地理、人文等多方面优势、加强相关的制度建设,以便进一步促进双方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6.
苏月秋 《东南亚》2010,(3):78-82
早在清代中叶以前,云南与东南亚的丝棉贸易就开始勃兴,而到了近代,丝棉贸易则成为云南与东南亚之间最主要的一种贸易形式。1889年蒙自开关后,丝棉贸易的数量和运销方式都发生了显著的改变。由于丝棉贸易数目大、影响深,使得近代云南与东南亚的对外贸易通道发生了变化:这条贸易通道不再是一条以外销丝绸为主的"丝绸之路",而是具有互补型贸易特征的"丝棉之路"。  相似文献   

7.
"拉丁美洲贸易自由化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1996年6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办了"拉丁美洲贸易自由化问题研讨会",与会的30多位学者就拉美贸易自由化的原因、内容、效果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一、关于贸易自由化的含义。许多学者认为,...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与印度作为昔日的战略盟友、今日的战略伙伴,两国历届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双方在军事领域的合作与发展,军事技术交流及武器装备贸易通常是两国元首最高会晤中的重要话题之一。深入分析与研究俄印两国之间军事领域合作的新内容、新特点和新动向,可以清晰地看出,俄印两国保持密切的军事合作关系,一方面是出于双方的军事利益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巩固和提高双方各自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俄印军事领域的合作完全是一种相互依靠、相互利用的态势。  相似文献   

9.
独特的对俄地缘优势使黑龙江省成为对俄贸易的"桥头堡"和"枢纽站",在我国沿边开放中居举足轻重的地位。对黑龙江省与俄罗斯2000—2011年间贸易数据的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对俄贸易在黑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中具有较大拉动作用,其中进口比出口具有更大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和平与发展》2021,(1):79-93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美国与印度防务伙伴关系的发展,两国防务贸易和技术合作发展迅猛,成为美印安全防务合作的最重要领域之一。美印两国持续推进合作的背后是彼此在战略、军事和经济等层面的考量:美方图谋联印制华,促进防务系统"互用",抢占印度防务市场,攫取丰厚利润;印方则试图借力美国应对安全挑战,提升印军武器装备水平,建设自身国防工业能力,助力印度的大国梦想;双方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战略对接和利益交汇。虽然双方合作成果丰硕,美国成为印度先进防务装备和技术的最重要来源之一,但也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包括印度的战略自主诉求、美印军售/采购程序差异、技术转让执行困难等。展望未来,美印防务贸易和技术合作有望在分歧中保持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global positions of China and India in merchandise trade. It first compares the integration models of China and India and, thereafter, examines the core factors that drive their trading relationships. With respect to their global trading partners, there are considerable differences in the influence of economic drivers of trade for China and India. Combined larger markets, similar consumer preferences, similar factor endowments and linguistic links enhance global exports from China. Alternatively, smaller market size, discrepancy in consumer demands, dissimilar factor endowments and combined stock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 drive India’s global trade.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differences in the structure and demand of China vis-a-vis India dictate the divergence in the profile of their trade determinants. Such divergence in trade drivers, however, dissipates when taking into account Chinese and Indian partnerships on a regional basis – with East Asia,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MENA), Latin America, European Union (EU), and Africa.  相似文献   

12.
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为印度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及发展空间,印度很重视发展与欧盟的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而印度作为一个发展潜力极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极为丰富,欧盟同样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印度的贸易关系。目前双方的贸易关系进展平稳,但也存在不可避免的挑战,特别是欧盟东扩后,双边贸易关系的前景面临着更多的变数。  相似文献   

13.
印度低碳经济对策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气候变化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问题,同时也关乎人类的发展,《京都议定书》创设了包括碳汇在内各种产品和服务的全新市场,但目前收效甚微,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在全球“清洁发展机制”(CDM)市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分析印度的碳减排适应性措施,将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最直接的借鉴素材。  相似文献   

14.
李丽 《东南亚》2011,(2):31-37
国际政治经济学为我们理解国际贸易提供了一个清晰简易的视角,通过这一视角,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理论,并在此指导下更好地分析国际社会上的贸易行为。中国和印度的贸易额迅速增长,是对方增长速度最快的贸易伙伴之一。两国的产业结构既存在互补的方面,也存在竞争的一面。本文试通过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国际贸易理论,从影响两国贸易关系的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的因素对中印贸易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Establishing the CIN Economic Corridor fosters cooperation among China, India and Nepal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connectivity and enhancement of cultural proximity. As the gateway to South Asia for China and others on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Nepal can map itself as a regional financial and trading hub and seize additional growth opportunities.  相似文献   

16.
一、四川省与东盟贸易现状四川省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地缘上与东南亚相对较近,便于与东盟国家发展经贸往来。同时,四川省是我国西部的经济大省,是西部门类最齐全、优势产品最多的工业基地,也是我国加强与东盟发展经济贸易、加大经济合作的重要省份。四川省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拥有的  相似文献   

17.
The Doha round of multilateral negotiations has witnessed the relocation of Southern powers towards the core of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decision-making structure. Brazil and India are the only developing countries that have participated consistently in all major ministerial phases of the Doha round between 2001 and 2008. Their consolidation as trading powers cannot be attributed solely to their status as emerging economies. Their projected legitimacy as representatives of the global South has operated as a catalyst in facilitating their relocation. In various phases of negotiations, however, Brazil and India have refrained from playing a proactive role in driving negotiations forward. Their defensive stance has raised questions about the two countries' prospects for systemic leadership in world trade. In explaining this condition, this article will argue that Brazilian and Indian trade diplomacy is consistently directed towards maintaining broad bases of followership. Brazil and India are disposed to exercise assertive leadership only when that accommodates the expectations and preferences of their followership in the global South. Their preoccupation with constantly reasserting their Third World image often renders blocking agreement the preferable strategy to avoid paying a high price in terms of legitimacy.  相似文献   

18.
从“东进战略”的实施看印度的东亚合作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冷战后对外战略的调整,印度开始一改往日囿于南亚、困于中巴、局限印度洋的状况,在积极发展同美、俄等西方大国关系的同时,致力于实施以东盟为突破口的“东进战略”,并因此成为东亚合作进程中一个日趋重要的域外因素。但是,“东进战略”的实施不可能一直一帆风顺,印度国内问题和印巴危机、印度的大国构想与东南亚国家“平衡外交”策略的冲突、中美日等亚太大国在东南亚的竞争等因素都有可能使其“东进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受到制约。印度要想与东亚国家在更大规模和更深层次上开展合作,未来仍将面临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19.
印度根据自己的农业资源禀赋,走出了一条以两次"绿色革命"为代表的独具特色的技术型农业现代化之路,印度的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拟从印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先后发生在印度大地上的农业大变革,揭示印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技术内涵.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