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大学生自杀现象层出不断,暴力伤害同学等现象屡见不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这些现象出现的首要原因就是当代高校大学生生命意识薄弱,更有部分大学生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对生命意义、生命价值的追寻迷失了方向。这些现象已然成为家长、学校、社会各界对于高校大学生关注的重点,也引发了人民对大学生生命意识现状的深入思考。本文从当前大学生对生命意识认识的现状出发,分析影响大学生对生命意识正确树立的原因并阐述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大学时期是建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然而,逐年增多的大学生自杀、暴力事件突显出我国大学生生命意识的缺乏和生命责任感的淡漠。应引导学生认识并尊重生命,提高生命责任意识,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大学生自杀现象,引发了各学界的广泛关注。学界对大学生自杀现象进行研究的成果日益增多。本文在梳理学界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综合的视角,阐述了大学生自杀的现状、原因,提出了应对大学生自杀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对德性的追求是人类福祉的重要部分,也是道德信仰和终极关怀的价值追求。信仰作为人类追求的一种最高价值目标,是人类精神生命和人生幸福的最终依托。透过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冲突表象的背后,其实还蕴含着更为深层次和复杂的因素,究其根源在于道德信仰的缺失。因此,道德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必须从重建主体的生命基石,重塑道德信仰入手。  相似文献   

5.
生命意识是每个人对自己生命的自觉认识。在社会转型期,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人们的生命意识缺失现象日益严重,尤其在当代大学生中自杀自毁、校园暴力、浪费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对生命意识和生命本质理解的淡薄使很多生活在象牙塔之中的天之骄子以极端的方式对待生命。造成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的深层次原因是当今高校生命教育的滞后,因此,笔者从当今大学生生命意识现状入手,探究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的原因,从而呼唤高校教育向生命价值回归,进而提出强化高校生命教育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生命的敬畏与珍视,是现代社会健康人格的一个重要标识。自我漠视和否定生命价值是现代社会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已经严重影响到家庭和社会的安定。大学生是自杀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7.
正一、大学生逆境感恩品质培养的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大学生自杀现象呈现上升趋势。根据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近期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大连、沈阳、哈尔滨等地高校10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是否有过自杀念头",统计结果显示:超过四分之一的大学生有过自杀念头。导致自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一些大学生面对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恋爱压力、家庭经济压力、疾病压力、人际压力时无法承受,面对各种逆境常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主力军,他们的信仰状况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未来.当代大学生存在信仰不稳定、信仰多元化、信仰世俗化、信仰功利化问题,导致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的原因可以从多元文化因素、教育因素、社会因素、信仰主体四个角度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从提升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竞争力、创新大学生信仰教育、改善信仰环境和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四个方面强化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但最近不断发生的大学生自杀现象,引起了全社会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反思。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责任感的现状,以及大学生责任感弱化的原因,提出了培养大学生责任感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极端行为的分析和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挑战和诱惑,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其中,个别学生因不堪重压,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做出一些极端行为,尤其是大学生自杀行为,为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本文拟对极端行为中的对己极端行为———自杀行为做一些分析和探讨。据调查,我国大学生自杀率约为万分之二。虽然大学生自杀的人数不多,但往往社会影响很大。因此,分析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原因和特点,对有可能自杀的大学生及时教育、帮助,对维护其身心健康和避免自杀悲剧的发生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一、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分析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信仰危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宗娟 《世纪桥》2010,(1):115-117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大学时代是信仰选择的关键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转型不断加剧,在当代大学生信仰体系中,积极、健康、上进、理性的元素占据主导地位,但部分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了一定的困惑,出现信仰迷失。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信仰危机表现为:信仰的多样性、信仰的世俗性和功利性、信仰的非理性和非科学性。当代大学生出现信仰危机不是偶然的,影响其信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复杂多变的宏观社会原因,又有不够理想的高校思想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等微观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是依法治国的主力军。大学生的法律信仰蕴含着大学生对法律的最高期望,包含着实现法治中国、最终实现人类幸福生活的理想。目前大学生的法律信仰严重缺失,文章分析了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现阶段应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其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3.
信仰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具有重要的意义。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理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是当前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关键所在。针对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困惑,文章从环境根源、主客体根源等多方面深入分析了导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原因,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养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萍 《世纪桥》2013,(1):87-87,97
近年来大学生无视生命、伤害生命的现象在高校中不断出现并呈现上升趋势,这一现象应引起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高度重视。通过对哈尔滨市多所高校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分析得知,部分学生并未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本文从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四方面分析大学生生命观存在问题的原因,为有针对性的进行生命观教育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祖国的希望的未来,但最近不断发生的大学自杀现象,引起了全社会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反思.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责任感的现状,以及大学生责任感弱化的原因,提出了培养大学生责任感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王桂枝 《世纪桥》2012,(15):18-19
针对当前大学生党员存在信仰多元化和信仰危机的现实,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共产主义信仰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分析了共产主义信仰缺失的表现与原因,寻求多种途径强化大学生党员共产主义信仰,引导当代的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世纪桥》2017,(7)
信仰,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精神现象,是指人们找到精神归宿,确立了人生目标追求。它决定人们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科学信仰观确立的基础。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美好未来的重任,信仰马克思主义,应是每一个青年大学生具备的基本素质。然而现如今,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持怀疑态度,致使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等问题愈加严重。本文从经济、文化、教育和自身发展等方面,努力探究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杨淑玉 《世纪桥》2012,(7):66-67
本文针对大学生出现的人生信仰危机,政治信仰弱化,宗教信仰热衷等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借助儒家文化中有关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的层级责任意识和以“道”为主,“道”、“器”兼修的实践行为,对于当代大学生人生信仰的重建及践履,提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15,(11)
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信仰的认知明显不足,改进和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信仰教育必须正视这一现状。本文就"什么是信仰"、"我们为什么需要信仰"和"大学生应该信仰什么"三个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弥补大学生信仰认知的漏洞,澄清大学生在信仰上的错误认识,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  相似文献   

20.
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养困境主要表现为信仰需要和信仰“被崇高化”的冲突、信仰工具层面和价值层面的疏离、信仰教育中理性与非理性的博弈、文化多元社会与大学生信仰选择能力薄弱的矛盾。解决这一信仰困境要重视作为信仰的马克思主义,重塑回归现实生活的信仰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批判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