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案例及问题 在2017年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工作过程中,笔者直接参与了5395名各类型残疾人的信息数据动态更新工作,其中精神残疾人1693名.我对其中一名姓王的阿姨印象很深.她是一名有10年病史的精神残疾人,在数据采集现场出现了情绪强烈波动,对精神残疾人来说这是一种典型状态,而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考验我们应对突发状况能力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残联十年     
我从事残疾人工作已经10年有佘,这10年对我来说是努力奋斗、不断创新、硕果累累的10年;也是知难而上、塑造正确人生、提升整体素质的10年;更是逐步加深同残疾人之间感情、割合不下残疾人事业的10年。  相似文献   

3.
残疾人工作要做到“和”“实”“新” 记者:就我们所知,宜昌市的残疾人工作一直有着很好的基础,在全省乃至全国都走在前列,而您对残联来说,却称得上是一名新兵.面对这样的反差,您在就任理事长之时,有过怎样的考虑? 张在印:应当说,残疾人工作对我来说是任重道远的.这不仅体现在我刚刚来到残联之时,就是现在,经过3年的工作实践,我认为要做的工作还是太多太多.  相似文献   

4.
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会经历许多的第一次。2013年,是我50多年生涯中,经历人生第一次颇多的一年,也是充满温馨、充满感悟、充满期待、充满挑战的一年。这一年,我离开曾经工作了近30年的残疾人工作岗位,从大连市残联转岗到大连市人大常委会工作。一名坐轮椅的重度残疾人,能有机会走进所在城市的权力机关,能成为庄严国徽下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的一员,能有与社会进一步深度接触的机会,这无论是对我个人来说,还是对我所代表的残疾人群体来说,都是一件非常重要、令人鼓舞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2010年,对我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它让我从一个外资企业的打工者转变为为残疾人服务的工作者。新的工作、新的环境、新的挑战。我不断自问:作为一个镇残联专职委员,我能做好吗?我能给残疾人带来一点帮助吗?如今经过这一年多时间的磨炼,镇残联给了我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看到我镇残疾人庞大数目沉甸甸的责任感;第一次与领导和同志们讨论交流、共同探讨工作中所遇到问题的融洽感;第一次能独立完成领导交办任务的自信感;  相似文献   

6.
每当要开残运会的时候我都很激动,因为对残疾人来说参加体育运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他自身来说是一种突破。很多残疾人,平常在家里,不出门。人们经常说他残了,废了。但是一天人们告诉他,你残了,但是你不废。他知道,我虽然盲了,虽然聋了,虽然肢体残疾了,但是我不是不能,而是能。他参加了运  相似文献   

7.
去冬岁末,我应邀参加了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第三届全国理事会代表大会暨第八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好新闻颁奖仪式。其时,正好是新促会13周岁的生日。对我来说,这也是个难以忘记的日子:会上,受第二届理事会委托,我作了《关于修改章程的说明》,从而完成了在新促会承担的最后  相似文献   

8.
2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是对于一个人、对于一项事业来说,却是重要的历程。20年来,我见证、参与了,也受惠于残疾人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努力用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奋斗拼搏向人们说明,残疾人通过奋斗,一样能够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样能为社会做贡献。  相似文献   

9.
企盼与呼唤     
无障碍是第九次“全国助残日“主题内容之一,它标志着我国已经把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到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代表了全国6000万残疾人的共同利益和迫切要求。无障碍对我这个生活在农村的残疾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似乎离我很遥远。但一次特殊的出国旅行,强化了我的无障碍观念。去年1月,我有幸随沈阳市残联代表团途经香港赴泰国首都曼谷观摩“远南残疾人运动会“,一路的经历感触很多,其中几件小事令我至今难忘。离家远行,对于依靠拄双拐走路的肢体残疾人来讲,最困难的莫  相似文献   

10.
我叫王随利,是西安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主任。今年2月24日,《陕西日报》刊登了陕西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命名表彰2001年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消息。我作为一名残疾人工作者,荣幸地名列“优秀公仆”名单首位。对我来说,  相似文献   

11.
2008年的3月份,我来到杂志社。在学校呆了整整20年,初入工作岗位对什么都很新鲜。记得第一次出差是去福建惠安,采访一个为残疾人事业奉献一生的老模范。所有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那么新奇,我虽极力装出老成的样子,却还是被人家一眼看出是刚出校门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2.
编读往来     
编辑同志: 您好! 《中国残疾人》今年第1期首页《辞旧迎新 更上层楼》我不知看了多少遍,谢谢编辑部同志对我们残疾人的亲切问候!说心里话,我是怀着激动的心情看完的。这首“祝辞”虽短,但是字字句句充满了对我们残疾人一片真情。在这里我代表我们聋哑朋友再次向编辑部同志衣示感谢。你们为宣传报道我们残疾人事业辛苦了! 我和《中国残疾人》相识是在1992年,那年我在  相似文献   

13.
请给残疾人文明称谓 陕西省岐山 赵林祥 我是个聋人,虽然没有听力,但被人称为“聋子、哑巴”也是有感觉的。这种直呼残疾缺陷的称谓掺杂了污辱咒骂的意思,对于因残障而敏感多疑的残疾人来说往往觉得是被打入了另册。但是,无论残疾人怎样愤愤不平,嘴长  相似文献   

14.
在为数不多的残疾人刊物中,我钟爱《中国残疾人》。我不知道《中国残疾人》创刊的具体日期,但是,她和我相逢相伴已有十七个春秋了。 最早看到《中国残疾人》,是在1991年的春天。那是我出外矫治残腿时,在火车上看到的。我当时就被他丰富多彩的栏目、新颖实用的内容所吸引,仿佛是走进了一个新天地。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个残疾人,叫李引红,又是山西省阳城县残联的理事长,22岁时因公致残,双眼双手遭严重创伤,在生活道路上拼搏了30年。1997年调到县残联,开始为残疾人的事奔走呼号。 我是残疾人,我要求自己时刻想着残疾人的疾苦和利益。董封乡郭马村残疾人刘燕锁,左上肢缺失,爱人自小双目失明,育有一子一女,家庭生活十分困难。我多次专程到他家慰问,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帮他的儿女完成学业。残疾人孟彪、陈露瑶需要康复治疗,我和  相似文献   

16.
有家才心安     
案例背景参加工作5年以来,我发现辖区内残疾人基本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心理问题,他们有的由于先天原因生活不能自理,有的没有成家或者和家人分离独处,需要别人帮助。而他们对于家和团队的渴望是常人难以理解和想象的,"家"对于社区这34名残疾人来说是港湾是殿堂。  相似文献   

17.
雕刻人生     
我出生于1963年,老家在浙江东阳。1988年我来到海南,先当工人,后来自己创业办了家具厂。2003年,我的家具厂成为了残联的残疾人培训基地,我开办残疾人技能培训班,免费教授残疾人雕刻技术。培训完,学员愿意在厂里千的我就留下。现在厂里100多人中有10多个残疾人,大多都是当初参加过雕刻培训班的学员。残联很支持我,常来看望我们这里的残疾人。特别是海南省副省长,也来过好儿次,还特别关心我们残疾人企业发展得怎么样,问长问短的。那年刮12级台风,厂棚都刮掉了,省残联又给资金又慰问,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和支持。  相似文献   

18.
又一位残疾人接受我的采访,我又一次与残疾人面对面.将近20年了,我采访残疾人的最大感受,是尊重采访对象的感受,而且这个尊重必须是发自内心的. 15年前,我采访一个辅具中心,正赶上一位肢体残疾人在装配小腿假肢.陪同我的残联同志走过去,掀起他的裤腿给我讲解,和对方连个招呼都没打,而对方也是木木地由着他说、由着他摆弄.我心里特不是滋味. 我们的工作是宣传残疾人事业,要经常采访残疾人.  相似文献   

19.
轮椅上的爱     
残疾人也有性爱权。我相信没有人会否认这一点。本期海外刊登的《轮椅上的爱》原载在韩国的《中央日报》,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不难看出,对残疾人来说,即使想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可能也要付出很大努力。在韩国汉城的许多地方,人们内急时有三个地方可去:男厕所、女厕所或者残疾人专用厕所。对于坐轮椅的残疾人来说,他们对能够有第三种选择而感到高兴。不过很多人抱怨说,街头  相似文献   

20.
我叫朱仁海,是江苏省高邮市龙虬镇的残疾人专职委员,至今已开展工作5年多了。走过这风风雨雨的5年,给我留下更多的感受不仅仅是工作努力,还要一心一意地想残疾人所想,急残疾人所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