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逢佳节生孤寂,辄遇生辰叹暮迟”,这是我十年前的诗句。友人说:“看来你的心境至今没有改变”,也许如此。节日、生辰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欢愉的,对我而言没有任何意义。在过去,单位还实行值班制度,我几乎是主动要求年节值班。我降生到这个世界的日子几乎没有几个人知道。我的家族过去只能是家长过生日。记得前几年的生日之际,  相似文献   

2.
这张影碟你看过没有?”晓晨从后座轻轻敲敲我的肩膀。2002年元旦,公司组织全体员工到郊区的一个风景区开会兼休闲,两天后回城的路上,天黑黑,车摇晃,大多数的人都在昏昏欲睡。“什么名字?”我问。“《花样年华》。”“很老的片子了。”“我问你看过没有?”“没有。我住的地方没有影碟机。”“老土。可以用电脑看呵。”“你一直带着的?”“是呵,我觉得你应该看。你写文章的,应该看看。”“谢谢你。”我接过那张影碟。晓晨没有再说话。又轻轻躺到了后座上,我估计。在黑暗里,我笑了笑。晓晨是个轻轻巧巧的女孩子,虽然顽皮,但很识…  相似文献   

3.
上个月我到风景如画的云南大理去旅游,期间顺便看望了多年未见面的三舅。我和三舅拉起了家常,并讲述了这次旅游的所见所闻,三舅饶有兴趣地问我喝过大理的三道茶没有,我摇摇头。三舅笑着说:"来到大理一定要喝三道茶,这是我们白族逢年过节、生辰寿诞、男婚女嫁时特有的民间风俗,也是白族的待客礼。"  相似文献   

4.
尤今 《东南亚纵横》2001,(10):61-62
一般而言,伊朗人热诚好客,待人有礼,处处给人予宾至如归的感觉,唯独对于女人包头巾一事,非常执著,非常坚持,不论你是不是伊朗人,只要是女人,都得披上头巾…… 万万没有想到,飞机在德黑兰一着陆,我便因为头巾的问题而出其不意地吃了一记闷棍。 当时,我兴致勃勃地迈着大步走出机舱,然而,就在飞机的出口处,机舱人员嘱我止步,一脸严肃地问道: “你的头巾呢?” 我轻轻松松而又老老实实地答: “没有,我没有头巾。” 岂料对方以毫无妥协余地的口吻摇头应道: “不行,没有头巾,你根本出不了机场!” 觉得他“危言耸听”,然而…  相似文献   

5.
我与作家袁一强是多年的忘年好友。最近,他邀我为其即将结集出版的中篇小说集《祥子的后人》写篇序文。由于没有思想准备,我笑着说:“你早已是著名作家了,我哪有这等资格?”但对老友的“抬举”,我还是高兴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6.
椅子流泪了,这是我所没有料到的。望着椅子满眼的泪水,我的脑海里没有“意外”或者别的什么,因为发现自己早巳是热泪盈框,因为感动!椅子的故事感动了我,椅子心底蕴藏的那份浓浓的、美丽的人间真情感动了我!  相似文献   

7.
杨天 《海内与海外》2000,(11):63-64
马多尼(Mattioni)是我在意大利留学时认识的众多意大利人之一。当时我刚学完一门设计课,准备找个地方去“理论联系实际”。学校鉴于我的“中国血统”,便有意将我安排在马多尼所在的工作单位——米兰工商会(CA-MERADICOMMERCIONDIMILANO)实习。听说他们商会常与中国人打交道,而且是从来也没有吃过亏。他们商会还令当地的华人敬而远之,被当地华人视为“阎王殿”。我始不知其因。原来有段时间,商会跟随意大利政府对中国人实行“禁区”政策,禁止中国人在意进行商业考试和注册。后来虽解除禁令,华人仍因其官僚作风太烈,服务…  相似文献   

8.
幽默精品屋     
《新青年》2003,(4)
大师傅某大学食堂。话说一日某位南方籍人士排队买包子,对师傅说:“来戏个包子(此公4与10不分)。”师傅:“几个?”此公:“戏个。”师傅:“到底几个?”此公一急:“Ten,ofcourse。”师傅答道:“Isee!”然后迅速给此公叉了10个包子,临了还加了一句:“早说不结了,这么费劲!”众人瞠然。借钱上大学时,有件事我一直记得。那是我第一次处女朋友,我向铺上的三弟借100元钱。他推说没有。我苦苦相求,以手表抵押,并承诺下个月还他200元,而且当众写下欠据,才算借到。结果出去后,是女朋友花的钱。当晚我把100元钱…  相似文献   

9.
“我非常失望。”柬埔寨友人对我抱怨不能如期对柬埔寨雷区进行采访,只能那么冷冷地回答,“去年为你申请到了准证,你又不来。而今年却在短短一个星期内就飞了过来,我们真的无能为力。我们这边办事,一关一关批下来,没有这么快。”  相似文献   

10.
门口响起了钥匙在锁孔里转动的声音,先生回来了。他没有像往常一样闯进厨房来拥我,而是半躺在沙发上发呆,衣服上血迹斑斑。我惊住了。忙问他:“发生什么事情了?”他吸了一口烟,“没什么,你先吃吧,我休息一下。”“我不想吃。”我坐在他的旁边沉默起来,这是我对先生不理我最大的惩罚。我知道今天他又遇上车祸了。先生是个交通警察,在事故科工作已经五六年了,对于生离死别、阴阳两隔,已经有些麻木了。其实不用说他,就连我,对那些卷宗里血淋淋的照片都已经有些漠然。但是今天有些不同,他分明是掉过泪了。他好像是看出了我的无奈…  相似文献   

11.
到达阿德莱德的第二天早上,我正在房间里收拾东西,一个白头发的老先生站在门口冲着我微笑,我猜中他就是儿子告诉我的越南房东张先生。我赶忙放下手中的衣服跟他打招呼,没想到他的汉语说的很好。我拿出从国内给他带来的铁观音和中国结挂件送给他,他非常高兴,说:“我知道这个茶叶非常的昂贵,谢谢啦。”当他得知那天我没有安排外出的时候说:“我退休在家没有事情做,如果你需要我帮忙就请讲给我听,千万不要客气。”  相似文献   

12.
10年     
当危险就在前面的时候,我害怕了。我知道她也害怕了。不过,她比我冷静而且坚强。一天下午。我和她偷偷去登郊外那座在我们眼里一直是“高不可攀”的山。好不容易到达了山顶,可是天却黑了。可以想像,两个女孩子,年龄小并且在这之前几乎没有离开过父母。在四周无人、风声阵阵的山顶心里会是什么滋味。我紧紧地握住她的手,她清楚地感觉到我在颤抖。我想哭,又怕被她训。听到她在我耳边坚定地说:“我们下山去!既然能来,就能回去。”上山容易下山难,她一直走在我的前面。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在黑暗中我们一步一步蹭下去,听得见虫鸣…  相似文献   

13.
一位战士问胡志明:“胡伯伯您为什么不结婚?”胡志明回答:“我还没有结婚,而不是我不结婚”。  相似文献   

14.
上个世纪90年代,交笔友是一件很盛行的事,但我以为,能够见面的、见了面依然通信的、8年不间断联系仍没有将纯洁的友情升级为伟大的爱情的笔友———除了我和大巧外,恐怕很难再找得到另外一对儿了。大巧真名叫熊洁,江西龙南县人,我们的相识其实有些偶然。1994年中考后的那个暑假,我特别无聊,偶尔在一本杂志的版底发现了大巧的交友信息(那时候她自称叫“巧巧”,“大巧”是交往几年后我为她起的名字),于是就先后写了两封信去“应聘”。遗憾的是,直到9月5日去柳州的新学校就读时,我寄出的信仍没有回音。然而,我一生都不会忘记,…  相似文献   

15.
失去的金山     
有个穷人死后,上了天堂。他决定一定要瞅个机会,到上帝的面前,讨个公道。终于等到了一天,上帝接见了他,询问人间的情况。他仗着胆量,问上帝:“我可以向您问一个问题吗?”上帝看了看他,微笑着说:“说吧,把你心中的疑惑都说出来。”“人间都是你的子民,并没有您特别的亲人,对吧?”“是的!”上帝很痛快地回答。“那么,您为什么要给一些少数人那么多的财富,而让大多数人受穷呢?”“哎,我给人间所有的人的黄金是一样的,但是他们每个人能拿到多少,却由不得我了。”“您说谎!”穷人有点火了。“你跟我来!”上帝带着那个穷人…  相似文献   

16.
“我虽然是‘老外’的长相,没有中国血统,但我对中国有着特殊的感情,我有一颗百分之百的中国心和一腔百分之百的客家情”。  不错,正是他曾经受到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亲切接见,他被中国大陆10个省(市)聘为政府顾问,1996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给他作了专题报道,介绍他的成功之路,他就是美洲华人、著名美国侨领、美国梅州同乡会会长、美国中华团体工商联合会总主席、美国熊氏集团董事长、美国《国际日报》董事长熊德龙先生。  龙年访龙岩  或许是缘份和巧合,千禧龙年,回“家”过年的熊德龙先生来到福建闽西龙岩,一个“…  相似文献   

17.
历史的眼睛模不得沙子,也容不得假话。此文集迟到了十年。这十年来,为配合东北某出版社为我出版(文集)的计划,我拒绝了好几家出版社的再版要求。经济损失之大不说,文坛上也有人风传我“封笔”了。好不容易将稿件发排,等我用近八个月的时间校对完稿件,却被告知,“没有书号了”,“还没有出书计划。”后来听说,是怕亏损。等我明白过味儿来,要求自费出书,该社又要书号费,十本书,要二十五万元!想想当初约稿时的恳切和信誓旦旦,今日竟变得如此无情无义,真是令人心寒。难道真是拙作由畅销变成滞销,一夜风雨,物是人非了吗?非也…  相似文献   

18.
和郭子的友谊始于高一。那时,“小虎队”的歌曲红极一时,我表哥开了一家音像店,因而“小虎队”的歌我几乎每一首都唱到了一定的水准。一天中午,我正沉浸于随身听里劲爆的乐曲中,郭子坐到我旁边让我教他几句。我便毫不推辞地教他唱了那首“小虎队”的经典之作———《爱》。这样,我和郭子之间就有了一世“音”缘,还有后来“铿锵二人行”的雅号。1997年,我们又考入同一所大学读中文系。我们之间的友谊更是如日中天。我们几乎吃在一起,睡在一起,情同手足。我们读的是专科,在这个日益崇尚高文凭的年代,我们没有选择繁华似锦的大都市…  相似文献   

19.
一天回家,远远地看到女邻居和她的小女儿站在楼门口,天寒地冻的日子,母女俩穿得都多,小女孩更像一个棉球,圆滚滚的,扬脸向妈妈要求什么。近了才听明白,是女孩要按门铃。那妈妈说,家里没有人,按门铃也没有人开。小女孩扭捏着。我抱起她,“来,按阿姨家的门铃,有姥姥在家。”回家的时候,我也喜欢按门铃。听到的准是母亲的一声儿“喂———”,我知道她没事儿,这一天平平安安的。我说:“妈———是我———”门便在八楼之上母亲的遥控下“嗒”地一声开了。冬天的时候尤其不喜欢站在外面找钥匙。听到母亲的一声“喂”心中便会温暖…  相似文献   

20.
那日去逛书店又遇上云浦,因为书店有明星签名售书,他来采访。我躲得远远的,生怕不小心上了他的镜头,他看到我,笑嘻嘻地:“你看人家前呼后拥的,你也出了书,怎么和张爱玲似的?”我气。“你俗不俗?别提张爱玲好不好,张爱玲让你们这群乌鸦嘴说得早就面目全非了,我14岁从旧书摊上看到《流言》时,全世界有几个知道张爱玲,现在全世界都说张爱玲,张爱玲被你们说恶俗了,她要不死,也会气死。”他说你怎么还是这么伶牙俐齿,这可怎么嫁出去?然后他又问,“最近有什么新作没有?”我叹口气:“哪里有,没有新的爱情,又没有优秀的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