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蒋介石在大革命时期,为何挑起"迁都之争",史学界一般认为:"一方面是因为革命形势的发展已使蒋介石感到在武汉无法实现其建立军事独裁统治的阴谋";"另一方面,南昌地区和江西已在蒋介石的控制之下。在南昌,他可以为所欲为"。其实,"迁都之争"是蒋介石阻挠汪精卫回国,争取时间完成反革命政变准备的"杰作"。这才是他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2.
1927年3月31日,时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郭沫若,撰写了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文章的发表犹如惊雷,引起社会各界激烈的反响。 曾被人戏谑为蒋介石“吹号的”郭沫若,因何与蒋介石反目直至决裂,最后奋笔疾书,撰写讨蒋檄文呢? 镇压工农 显露杀机 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蒋介石的势力日益膨胀。北伐军攻下南昌后,他自觉羽翼已经丰满,更加独裁霸道,以军干政,无所顾忌。在挑起迁都之争失败后,蒋决心放弃接受苏联的援助,与武汉国民党左派决裂,开始投入帝国主义怀抱。  相似文献   

3.
蒋介石“驱逐鲍罗廷”事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山舰事件之后,鲍罗廷利用各种机会来限制蒋介石,力图恢复到此前国民政府党政军分权、国共两党合作的革命局面,而蒋介石则期望巩固业已取得的各种权力,双方矛盾发展至迁都之争时已水火不容.值鄂赣僵持之际,蒋介石决定驱逐鲍罗廷,在经过必要的舆论准备之后,蒋将驱鲍的行动付诸实施.由于共产国际坚决反对撤换鲍罗廷,加之蒋介石在迁都之争...  相似文献   

4.
素有“文胆”之美名,被蒋介石誉为“当代完人”的陈布雷,自从1927年春在南昌被蒋介石“慧眼”相中,成为高级幕僚起,直到1948年自杀身亡,在长达21年的时间里,他一直是蒋介石最为信任的心腹。他听命于蒋,尽力“笔耕”以报蒋介石“知遇之恩”,并长期分管蒋介石侍从室。陈布雷文笔优美、老辣,蒋介石最为重要的文案,诸如《祭告总理文》《西安半月记》等均出自他手。  相似文献   

5.
1927年3月18日,蒋介石离开九江,乘“楚同”舰东下安庆,26日到达上海。4月12日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公开背叛革命。18日又在南京成立他的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抗衡。这一切看似来得很突然。其实,在此之前,蒋介石在九江进行了精心策划和安排,已经为公开背叛革命、成立南京政府作了充分准备。眼看计划破灭,产生自杀念头1926年11月8日北伐军攻克南昌后,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计划北迁。16日,国民政府顾问鲍罗廷、外交部长陈友仁、财政部长宋子文、交通部长孙科、司法部长徐谦和中央执委宋庆龄等迁都调查委员,离粤北上考察迁…  相似文献   

6.
1927.4.27--5.9武汉代表人数82人全国党员57967名生死关头中共五大,是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国革命与反革命势力激烈搏斗的紧急时刻召开的。随着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北洋军阀势力分崩离析,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继续维持其自身在华利益,纷纷拉拢掌握国民党军政大权的蒋介石。许多地方军阀和官僚政客也改换门庭,投靠了国民政府。蒋介石的势力不断扩大,走上了军事独裁的道路。1926年末至1927年初,在广州国民政府的迁都之争中,由于中国  相似文献   

7.
叶剑英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八一”南昌起义的组织指挥工作,但他对该次起义做出过特殊贡献。文章通过叶剑英通电反对蒋介石,加入共产党;秘送情报,贺龙、叶挺赴南昌;巧献计,阻止张发奎尾追起义军三个方面,论证了叶剑英对“八一”南昌起义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8.
1934年10月初,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打得正激烈。在南昌蒋军总指挥部,蒋介石的秘书长杨永泰手捧电报,振振有词地念道:“共军根据地已丢失大部,尚存瑞金、于都、兴国、长汀、宁化、瑞昌……”正在闭目养神的蒋介石听此忽地立起,双手反背,发出了一阵狰狞的笑  相似文献   

9.
“老蒋要我给他卖命,他算看错了人” 1927年3月初,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15师师长的贺龙,率部驻在大革命中心的武汉,师部设在汉口汉寿街补拙里15号。当时,蒋介石反共、反革命的面目已公开暴露,提出要把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从武汉迁到南昌,企图置于他的直接控制之下,并公开发表了反共反革命的演讲。  相似文献   

10.
1935年2月2日,方志敏在国民党江西省党部书记长俞伯庆的“陪送”下,从上饶集中营被押解南昌,囚于蒋介石的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在这里,他以笔为武器继续战斗,撰写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清贫》等10多篇的不朽文稿,共13万多字。  相似文献   

11.
蒋介石与苏联顾问鲍罗廷在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的关系非常复杂。蒋介石在创建军校和处置商团事变过程中,屡受鲍罗廷臂助;鲍罗廷在改组广州国民政府和压制西山会议派方面,亦得到了蒋介石的积极配合。"中山舰事件"使广州的权力格局发生改变,两人在善后处置中继续合作,并就整理党务与北伐问题进行磋商。其后,围绕"迁都之争",以两人为代表的汉赣分歧渐增,双方最终走向决裂。从本质上而言,蒋介石和鲍罗廷的合分历程,受到党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枫叶 《党史文苑》2010,(1):42-44
他曾是西北军战将,又成了蒋介石的救命恩人,却和周恩来保持着单线联系。蒋纬国说他是潜伏在蒋介石身边时间最长、最危险的“共谍”;朱德元帅却不止一次称他“有奇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3.
1933年春天,因为叛徒告密,陈赓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抓获,后来被压送到南昌。蒋介石见到陈赓时说:“陈赓,你瘦了。”陈赓回答:“瘦吾貌而肥天下。”陈赓说:“校长也瘦了。”蒋介石说,“国家如此,生灵涂炭,寝食不安哪!”陈赓说,“身为一党一国领袖,校长瘦而天下更瘦,这是为何?”蒋介石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14.
正一1934年10月10日晚,中央红军开始战略转移。随后,中央红军顺利地突破了蒋介石设置的三道封锁线,但在通过敌人第四道封锁线时,却被迫同国民党军进行了惨烈的湘江之战。1934年10月15日,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由"剿"共行营南昌登上自己的座机,先后飞往西安和成都,对西北、西南地区进行视察。待蒋介石得到中央红军全部撤离中央根据地的确切情报时,中央红军已通过粤界进入湖南了。蒋介石匆匆回到了南昌大本营,两份重要的情报随即摆在他面前:一是向瑞金前进的国军获得了中  相似文献   

15.
正虽然蒋介石早在1935年就已决定将四川作为对日抗战的大后方、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据地。但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首都究竟迁到什么地方,却一直悬而未决。直到是年11月12日蒋介石与林森晤面会商并共同决定迁都重庆之前,都没有国民政府究竟会将首都迁到某一具体地点的记载和说明。那么,重庆为什么能在四川乃至西南众多的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的不二选择呢?笔者认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除了重庆具有四川所包含的"地大、物博、人众以  相似文献   

16.
1933年春某日,因叛徒告密,陈赓将军于上海被捕。后押送南昌,蒋介石于科学仪器馆(现南昌图书馆)召见陈赓曰:“陈赓,你瘦了。”将军对曰:“瘦吾貌而肥天下。”将军谓蒋氏曰:“校长也瘦了。”蒋氏对曰:“国家如此,生灵涂炭,寝食不安哪。”将军曰:“身为一党一国领袖,校长瘦而天下更瘦,这是为何?”蒋介石哑然。1943年夏某日,毛泽东主席于延安抗大作整风报告。陈赓将军忽抓耳挠腮,东张西望,后整衣起立,直奔主席台。毛泽东一愣,问:“陈赓同志,有何急事?”将军不语,取主席搪瓷杯,“咕咚咕咚”喝之。而后,擦嘴、…  相似文献   

17.
收 买 北伐的军歌还在武汉三镇的上空回荡,蒋介石已经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贺龙对他的政治部主任、共产党员周逸群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蒋介石屠杀工农,是个王八蛋!” 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组成国民政府,同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他对政府秘书长李仲公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湘西有条龙你知道吗?他现在在武汉。你把他拉过来,我给他一个军长,一个江西省政府主席……”  相似文献   

18.
1974年4月5日凌晨,全台湾出现了罕见的狂风暴雨,雷电交加声中,蒋介石走完88岁的生命历程。这是蒋介石肉身的终点,却也是他真正“神化”的开始。其实,早在蒋介石的生命还没画上句号之前,“蒋公”在台湾就无所不在,全台湾也早就把“蒋公”当成偶像崇拜着。  相似文献   

19.
友人向我介绍,周征环老人是蒋介石“或乱建国总队”的成员。为了人们了解“俄乱建国总队”的内幕,我便前去采访。已届是蛮之年的局征环对当年“俄乱建国总队”的情况仍然记忆犹新,他向我侃侃而谈:IWh年6月底,蒋介石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从此发动了向各个解放区的全面进攻。然而,蒋介石却把内战说成是共产党槁内乱,而把向解放区大举进攻的行动美名曰“勘乱”。为了加强剿共力量和为蒋经国培植势力,1948年初,继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勘乱建国训练班”之后,蒋介石又成立了“截乱建国总队”。那时,我是三…  相似文献   

20.
“一谍卧底弄乾坤,两军胜负已先分”,说的就是“红色特工”郭汝瑰。这位蒋介石心中的“军界精英”,竟然是中共秘密党员。然而,等到他第二次加入共产党时,中间却是隔了半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