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972年7月23日,曹聚仁先生在澳门逝世,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和周恩来极其关注。周总理不仅委托香港《大公报》社长费彝民先生在港澳成立曹聚仁先生治丧委员会公祭,还评价他为"爱国人士",为其墓碑定稿:"爱国人士曹聚仁先生"。同时,安排其亲属赴港悼念与料理后事。曹聚仁先生的爱国精神备受国共两党政要所推崇。左翼文坛的"乌鸦"曹聚仁字挺岫,号听涛,常用陈思、阿挺、丁舟、赵天一、土老儿、沁园等笔名。1900年6月26日,他出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真心诚意 曹聚仁竭尽全力 1956年7月,当章士钊受中共委托,从北京到香港,为国共和谈穿针引线的时候,另一个神秘人物也风尘仆仆地肩负同样使命从香港来到北京,这个神秘人物就是曹聚仁。  相似文献   

3.
散木 《党史博览》2011,(4):14-18
曹聚仁是一位报人、记者和作家,是一位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特殊的历史机缘,他曾扮演了一个特殊的角色。当然,这是幕后的故事,一直鲜为人知。直到后来,原周恩来办公室主任童小鹏发表了一篇回忆文章,以及1998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了三大本《周恩来年谱》,随之曹聚仁的女儿曹雷在海外媒体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父亲原来是“密使”》的文章。当年两岸秘密来往的许多情节才浮出水面,而曹聚仁扮演的,正是居中“穿针引线”的一个角色。  相似文献   

4.
柳哲 《党史文苑》2005,(6):16-20
曹聚仁既非北大教授,也非北大学生,何来北大情缘?这首先得从曹聚仁这个人说起.曹聚仁(1900-1972),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谜样的人物".身兼作家、记者、学者于一身的他,一生写下了4000多万的文字,世人鲜可匹敌.他还是一位知名的社会活动家与自由主义的理性批判者.解放后,他在香港为"第三次国共合作"而奔波,深得国共双方领袖的器重.  相似文献   

5.
曹聚仁既非北大教授,也非北大学生,何来北大情缘?这首先得从曹聚仁这个人说起。曹聚仁(1900-1972),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谜样的人物”。身兼作家、记者、学者于一身的他,一生写下了4000多万的文字,世人鲜可匹敌。他还是一位知名的社会活动家与自由主义的理性批判者。解放后,他在香港为“第三次国共合作”而奔波,深得国共双方领袖的器重。他早年就读于杭州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后就在“十里洋场”的上海谋生,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和新闻生涯。曹聚仁与中国学术重镇的北大到底有没有一些关系?这个问题,笔者思索了很久,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近代历史人物中,鲁迅已经成为传记出版最多的一位了。四、五十年代出版过王士菁和朱正的两种,加上香港出版的曹聚仁的一种,一共三种。八十年代初期,又接连新版了七种  相似文献   

7.
《湘潮》1986,(11)
最近,隆回县委党史办在县公安局档案室发现了一册珍贵的图书——《中国抗战史画册》,曹聚仁、舒宗侨主编,联合画报社印行,一九四七年五月出版。该书有照片数百张,文字三十万左右,用文字贯串图片,以图片纪录实象,生动有  相似文献   

8.
李海流 《党史文苑》2012,(15):41-43
范长江,是中国现代新闻史上最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之一。他的名字在中国新闻界可谓如雷贯耳。然而,在台儿庄大战期间,他亲赴战场采访的往事却鲜为人知。台儿庄战役打响后,中外记者数十人陆续到前线采访。中国记者有《大公报》范长江、《新华日报》陆诒、《星光日报》赵家欣、中央社特派员曹聚仁夫妇等20多  相似文献   

9.
南京雨花台安息着一位特殊的前贤.此人生前为台湾与大陆的统一,为国共两党的合作,往返奔波,呕心沥血,可谓精诚之至.不料,竟在最后的时刻未能如愿.这位几十年不得闻世的两岸使节就是曹聚仁.他是新中国建立后,来往于毛泽东和蒋介石之间的秘密座上宾.  相似文献   

10.
曹雷 《新湘评论》2013,(4):11-12
整理信箧,翻到了一封上世纪50年代初,奶奶写给父亲曹聚仁的家书。信上写着:听寿(我父亲的乳名)你,五月卅日生你,我想着你生日,有味亟(极)啦,什么有味讲不来,我越老,越新鲜。老树开花。你那(哪)天来看我?妈妈字(括号内为曹雷注)写这封信时,奶奶已经70多岁了,  相似文献   

11.
杨杰 《党史博采》2005,(12):29-30
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之际,周总理约李宗仁的秘书程思远来京晤谈.周总理说:"宗仁先生(李宗仁)另有信给济深先生,表示将回国定居.  相似文献   

12.
时间:一九八一年六月二十九日、七月二日、七月九日共三次 地点:广州市惠吉西一坊五号二楼黎昌仁家记录 整理者: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 沙东迅黎昌仁先生说:1917年底,我在广东高师附中读书时,有一次见到高师同学谭祖荫在学校出了一个通告,说有一些书转让,我和同班同学黄庆(又叫黄良庸)就去找他让书,  相似文献   

13.
张大勇 《世纪风采》2007,(12):43-43
不久前,《盐城晚报》刊文,宣传苏北阜宁县回乡创业的富商郑洲先生不吝财力资助100名贫困儿童读书,直至大学毕业的善举。无独有偶,近日江苏籍富商英雄戴俊见义勇为,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名震中华,高山仰止。笔者以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倡扬先富起来的人富而思源、富不忘本,颇有必要;对富商中诸如戴俊、郑洲等人“富而有仁”的品质和风范要高声赞美。  相似文献   

14.
周建标 《前线》2013,(5):89-90
“仁义礼智信”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伦理道德传统,是人们喜闻乐见、公认的伦理道德准则,在当代仍具有普遍意义。“仁”说“仁”是孔子毕生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也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仁”的基本含义是博爱。  相似文献   

15.
为富当仁     
在中国儒家思想观念中,“为富不仁”是颇有广泛而深远影响的。此语既道出了剥削阶级惟利是图的本性。富,在绵长的中国历史上总是作为对立面被劳苦大众所仇视。仁,则是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古今中外对仁的赞誉颇多。长期以来,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富与仁几乎到了水火不相容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仁”是儒家学说的一个重要概念,从孔孟直至汉唐诸儒,对“仁”的诠释从未脱出“爱人”的视域。宋代的理学家们实现了对传统仁爱观的超越,完成了“孝悌之仁”向“生生之仁”的跃升。“生生之仁”所表达的价值理想已与先秦仁学大异其趣,其突出表现就是:它融摄和吸纳了道家自然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7.
仁学对于谭嗣同的哲学至关重要,既是其后期哲学的主体内容,也是其哲学的最终归宿。仁学凝聚了谭嗣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既是救亡之路,又是启蒙之方。谭嗣同的仁学集中体现在《仁学》中,而《仁学》则是他的“以心挽劫”之作。这意味着仁学与心密切相关,通过阐发仁学之所以能够达到“以心挽劫”的目的,是因为谭嗣同在仁学建构中彰显心学意趣。在对仁的推崇和论证中,谭嗣同宣布作为“天地万物之源”的仁“故唯心,故唯识”,通过将仁与慈悲相提并论,建构了仁、心、识的三位一体;在对仁的界定和诠释中,通过将通说成是仁之“第一义”,沿着仁—通—平等的致思方向,将拯救中国的希望寄托于慈悲之心的相互感化。  相似文献   

18.
吴叔珍被起诉后,检察官陈瑞仁成了台湾岛内的“司法英雄”。陈瑞仁出生于一个商人世家,中学毕业后,成功考入台大法律系,与陈水扁是同门师兄弟。  相似文献   

19.
潘竞仁因贪污被判七年徒刑一九九四年三月二十九日.永昌县人民法院以贪污罪判处永昌县供销商业总公司汽车总成大修厂会计潘竞仁有期徒刑七年。现年三十六岁的潘竞仁,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参加工作,一九八四年调永昌县农副公司,先后担任过营业员、出纳员、会计员,一九九一...  相似文献   

20.
孔子之“智”,是对外在“礼乐”的熏习和内在“仁”的体认,一方面注重外在之“学”和人际交往对“智”的助推作用,另一方面强调必须经由“仁”的内在安顿,“智”方才有效。孔子“智”论,既是政治论,又是伦理观,亦为道德观,还是修身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