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是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媒体以其特有的传播特点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创造了新条件,它丰富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资源、扩大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受众、拓宽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路径、创新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方式。在新媒体条件下,我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必须遵循主导性、开放性和渗透性原则,依托自媒体拓展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主体,运用大数据优化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路径,建设宣传阵地提升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平台,完善管理制度保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环境。  相似文献   

2.
<正>媒体不仅传播着信息,更传递着文化规范和价值理念。主流媒体是主流价值观传播的支柱性平台,已成为国际共识。在中国,主流媒体承载着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与使命。男女平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传播男女平等价值观是主流媒体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所谓男女平等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男女两性的人格与尊严以及在家庭和社会领域中的能力与价值、角色与分工、权利与责任进行评判时持有平等的态  相似文献   

3.
自媒体的广泛应用与迅速发展,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带来了极大的机遇与诸多的挑战。自媒体时代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需要不断创新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建权威话语主体、创新丰富话语内容、转换话语方式、持续优化话语环境。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解析了"开放"的内涵、阐述了意识形态与日常生活密切关联的基础上,从学校教育、媒体和互联网三个方面,探讨了开放条件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方式及其实现"认同"的传播途径,指出要实现在全球政治经济和世界历史视野下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新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含义,教育、媒体和互联网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键在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政治仪式在唤起历史记忆、具象价值理念、营造情境体验、实现精神再生等方面的功能价值,使其在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中具有独特优势。政治仪式的边界模糊、内容异化、形式陈旧、传播运用不够等现实挑战,要求从合理挖掘时空资源、建构历史记忆,应对媒体传播挑战、提升传播效能,科学运用仪式操演、凝聚中国力量等方面充分发挥政治仪式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智能传播已成为一种新兴的媒介传播技术,其既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提升提供了新机遇,也带来了诸多挑战。这些挑战主要表现在:信息生产主体的创变性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影响力,信息内容分发的偏颇化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力,信息情境沉浸的过度化降低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凝聚力,媒体传播格局的失衡化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引导力。提升智能传播时代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可从四个方面着手:提升主体媒介素养,构筑强大的意识形态联盟;优化算法推荐技术,调治社会公众的信息食谱;加强平台内容建设,提供主流导向的信息内容;加快主流媒体发展,构建弘扬主流价值的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7.
"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广泛应用打破了主流意识形态所掌控的传统媒体对话语权的垄断,从传播渠道、传播模式、议程设置、信息资源等方面严重挑战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威。自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要改变其在意识形态斗争中对广大青年话语权争夺的不利地位,增强时代感和感召力,须大力建设反映主流话语的自媒体平台,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受众"的切身需求,重视对青年群体的媒介素养教育,加强对自媒体平台的应用管理,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自媒体队伍。  相似文献   

8.
主流意识形态与视觉化传播具有内在关联。图像作为视觉化的主要内容,承载着一定的意见态度和价值理念,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与功能。理性形式的意识形态内容可以通过感性、可视的图像展现。在视觉技术赋能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视觉化传播成为现实,但也面临着自身图像传播能力不足、视觉文化的负面影响以及外在因素掣肘的困境。推进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视觉化传播,就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当前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新趋势,实现传播内容、方式、技术、机制、人才、平台等全方位创新,从而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阐释力、说服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在网络信息化条件下,网络信息传播的新特征颠覆了传统信息环境下枯燥抽象、单向传播、单一封闭的传播格局,这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方式的转型成为必然诉求。新形势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新型实现方式可以体现在三个主要方面:立足生活、凸显审美价值,从抽象式转变为形象式;平等参与、开展民主讨论,从独白式转变为对话式;贴近对象、构建综合化平台,从单一式转变为立体式。只有与时俱进地推进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方式的创新,才能牢牢把握网络信息化条件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正>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旗下有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15家媒体,在职员工2100多人,是海南省媒体种类最多、传播范围最广、人员规模最大的主流媒体机构,也是区域性意识形态建设主阵地。近年来,海南广电深入实施"海洋强国看三沙卫视、视听海南看广播电视、媒体融合看网络电视、美丽中国看旅游卫视"的"海视合美"战  相似文献   

11.
“后真相”境遇下的网络空间建构出情理裹挟传播、娱乐化传播、圈层式传播等新型情感传播形态,在传播中嵌入情感化的认知取向、话语体系和行为模式。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开启了情感转向,网络情感借机入侵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原有的真理基础、权威话语、价值共识面临传播生态变革的风险。对此,应着力于建构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情理基础,增强主流媒体情感传播的竞合能力,促进网络圈层异化政治情感的正向转化。  相似文献   

12.
武峥 《长白学刊》2023,(2):49-57
全媒体时代的网络谣言与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具有内在的相关性。在网络舆论场域,网络谣言呈现出谣言传播强效化、谣言目标普世化、谣言界定多元化、谣言内容政治化等新特质。全媒体时代网络谣言对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建构带来严峻挑战:与主流意识形态功能的“分离”,离散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使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消隐。为了守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我们应从技术、道德和制度三个向度强化工作,从根本上守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对当前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正以网络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一些非主流或反主流的思想意识形成对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挑战。在网络文化语境中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观念,不但可以创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教育方式,实现网络文化研究的文化属性转向,还可以实现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一元主导多样共存的发展态势。最终达到网络文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协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肖红 《长江论坛》2016,(1):20-23
网络媒体塑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交往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也给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媒体传播视域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应基于需求满足理论和"把关人"理论,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开辟主流意识传播新途径,建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新机制,建立民间舆论引导机制,强化网络传播监管力度,促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15.
张珊 《人民论坛》2020,(8):138-139
全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应克服“去中心化”“碎片化”“结构化”等问题,充分抓住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以及全效媒体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增强主流媒体的引领力、传播表达的亲和力以及受众投放的精准度等,提升红色文化传播效果、扩大主流意识形态阵地。  相似文献   

16.
彭刚 《长白学刊》2022,(2):15-21
话语总是承载着思想和观念存在,并由此体现意识形态色彩。意识形态以话语活动的方式得以输出和传播,并达致其社会功能及价值目标的实现。将话语活动诸要素放置于生态学视角考量,其具有平衡性、竞争性及规则性之品性。新时代话语生态面临新兴话语模式的融入,并已显现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和影响,理应做出正视和回应。以话语生态的品性为建构基点,从话语自身、话语主体、话语场域等方面给予审视和重塑,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良好运化和强大引领力、凝聚力的发挥,从而不断推进主流意识形态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7.
《公安研究》2013,(10):92-92
吴晓斐在《理论改革》2013年第2期撰文认为,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新媒体有着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文化精英在新媒体平台上掌握着一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对大众施加社会影响力,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文化的主流媒体如能主动和文化精英结盟,可以更好的起到引领社会思潮和整合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统一战线》2013,(2):21-21
湖南科技大学教授、农工党员许爱清认为,运用新媒体加强舆论引导,占领互联网舆论阵地,统一战线当发挥积极作用。其重点是:(1)借助新媒体增强意识形态的整合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旗帜和向导,利用新兴媒体传播个性化信息的同时,实现意识形态整合与多样共存的辩证发展,从而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是向人民群众传播和渗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当前制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的主要问题是其路径尚未系统建构,渠道尚未畅通。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深刻地揭示了意识形态的概念、性质、功能、载体及实现途径,对于我们寻求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路径给予了重要启示:一是以隐性教育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二是通过创建传播和渗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物质仪式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三是充分利用多种传播渠道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受众的心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要是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其本质表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观念的传播与发展,是我国舆论宣传阵地的主要职责。在众多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因素中,受众的心理机制是十分重要的。从心理学的意义上而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受众的基本心理机制主要包括:认知图示的运动与契合是受众接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础结构;情感体验是受众夯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机制;需要驱动是受众接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根本动力;行为实践是强化受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念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