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学习月刊》2012,(13):23
未来十年是湖北发展的"黄金十年"。立足湖北实际,着眼未来发展,省十次党代会作出了振奋人心的战略判断。多重机遇眷顾"好运湖北"。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湖北成为拓展内需市场的前沿阵地;新一轮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转移,湖北成为资本、产业亲睐的"洼地";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湖北畅享一系列政策优惠。  相似文献   

2.
整合提升我省水运口岸,形成有区域特色的航运产业集群规模优势,对提高湖北对外开放水平、切实提升经济外向度有着重大意义.湖北作为长江中游重要省份,有着天然的水运优势.发挥湖北水运优势、发展港口经济是实现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省委、省政府从深入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出发,着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  相似文献   

3.
提高湖北长江经济带综合竞争力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湖北省委省政府制定"两圈一带"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显示了湖北长江经济带已成为湖北省经济发展的主轴。而要真正发挥以武汉为中枢,以恩施、宜  相似文献   

4.
<正>长江干线流经湖北8个市州48个县市区逾千公里。湖北省是长江干线流经里程最长省份,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和三峡库区所在地,担负着“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的重大政治责任和特殊使命。在湖北推进长江大保护监督能力现代化,形成与流域高标准综合治理、长江高水平保护、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监督新格局,是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一项紧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决定》出台。标志着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进程全面启动.基于长江干流在湖北各区段自然地理环境、基础设施状况及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性.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要采取分段开发、重点突破的战略。从目前情况看.武汉一黄石段、宜昌一荆州段分别是湖北长江经济带东西端优势资源最集中、产业基础最坚实、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重点区段.率先推进武汉一黄石段、宜昌一荆州段两个重点区段开放开发、先行突破.有利于充分发挥优势.实现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良好开局:有利于促进湖北长江经济带与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圈带互动、融合发展:有利于推进“两圈一带”总体战略顺利实施.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秦尊文 《学习月刊》2012,(13):28-29
未来十年是湖北发展的“黄金十年”。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有望形成我国新的重要增长极.将为湖北的发展开辟新的领域、拓展更加广阔的空间。”可以说.未来十年是“黄金十年”.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即“中三角”)的形成与发展.对于湖北和长江中游地区都具有“黄金”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关于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出炉,年内有望出台。届时,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将纳入"长江经济带"统一发展。目前,各地迅速行动,抢抓机遇,积极谋划沿长江地区的经济布局;各省市紧抓"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通支流"12字方针,纷纷提出各自依托长江经济支撑带的发展思路。地处上游的四川,要大力做好做足"延上游、通支流"的文章。  相似文献   

8.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增长区域,它包括由四川、重庆组成的长江上游经济区,由湖北、湖南、江西组成的长江中游经济区,由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组成的长江下游经济区,共七省二市,国土面积共有148.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5.4%;2005年底共有人口48417万人,占全国的37.03%。长江经济带连接东、中、西三大区域,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三大战略的实施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是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实施,为长江经济带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湖北区位优势明显,是长江经济…  相似文献   

9.
正石首横跨长江,呼应湘鄂,有着独特的地理坐标和文化音符。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大幕开启,长江中游城市群和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石首作为对接两大战略区域的重要节点,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此,我们必须紧扣发展主题,围绕"进位提质"的总目标,按照"经济发展不受行政区划局限、城市建设不受行政级别局限"的观念,统筹"一江两岸"发展,突出"一城两翼"建设,全力打破交通瓶颈,着力打造发展平台,倾力打开环境屏障,加快将石首建设成为湖北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新型工业城市、山水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努力构建鄂南湘北区域中心。  相似文献   

10.
正长江"九曲回肠"石首段临江化工企业转型升级,湖北宜昌整治"化工围江"……在擘画长江经济带发展蓝图时,习近平提到了几件具体的事情。为什么提及这些事儿?有何寓意?文章与您一起领悟总书记对这些事儿的思考。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市,人口和生产总值均占全国40%以上,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在习近平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涂勤学 《学习月刊》2009,(22):69-69
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是省委、省政府继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之后,确立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作为沿江县市之一的石首市,如何抓住这一新的历史机遇,主动全面融入湖北长江经济带,谋求经济社会更大的发展,是当前我市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一、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形成在长江中游地区,现有湖北武汉城市圈及宜荆荆城市群、湖南"3+5"城市群、江西环鄱阳湖城市群(也称"鄱阳湖生态经济圈"),四者正好连成一个整体,是三省经济精华地带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武汉城市圈最早于2001年底由湖北省社科院提出建议并得到采纳,2002年初由武汉市委市政府牵头发起推动,2003年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2006年4  相似文献   

13.
长江荆州段是湖北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节点区段.是开放开发潜力最大、要求最紧迫的一段,也是目前湖北长江经济带的“短板”.其开放开发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整体水平.在推进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开放中.在率先推进武汉—黄石段、宜昌—荆州段开发开放的同时.要超常规突破性的推进荆州段开放开发。  相似文献   

14.
依托长江水运优势 大力发展临港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和武汉新港的快速发展,湖北必将重现"黄金水道"的繁荣与辉煌,鄂州地处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圈层,又是长江经济带中的节点城市,长江流经我市有80.1公里,深水岸线达46公里,陆域宽广,岸线资源十分丰富。鄂州要依托独特的长江水运优势,加快港口建设,发展临港经济,  相似文献   

15.
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湖北时指出:"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长江经济带得天独厚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湖北省科教资源丰富,以武汉光电工研院、航天科工激光研究院、地大资源环境工研院为代表的一批新型研发机构,不断探索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范式,积极协同创投基金等资本力量,采用"新型研发机构+创投基金"的创新模式,将湖北省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逐渐成为引领重点产业发展的"产业创新大脑",推动形成湖北创新的新引擎、新力量。  相似文献   

16.
西沱古镇     
<正>西沱位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坐落在长江南岸。因附近江中有一回水沱,又因北周时为施州(今湖北恩施)西境,与临江(今重庆忠县)分界,故历史上称为"西界沱",明代后简称"西沱"。西沱历史悠久,从发现的沙湾遗址、砖瓦溪  相似文献   

17.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局,高度重视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分别于2016年1月5日、2018年4月26日和2020年11月14日,在长江上游的重庆、长江中游的湖北武汉和长江下游的江苏南京,先后3次主持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  相似文献   

18.
《求是》2014,(19)
<正>湖北在国家区域发展格局中处于枢纽地位,肩负着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和推进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重要使命。全面深化改革,必将为湖北攻克体制顽疾、破解发展难题提供新的历史机遇。日前,我们就湖北新一轮深化改革与发展专题,采访了省委书记李鸿忠。记者:新一轮改革的广度、深度、力度和难度都前所未有,蕴含的机遇也前所未有。如何准确把握改革契机,化解制约湖北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李鸿忠:把握住、利用好全面深化改革的  相似文献   

19.
湖北长江经济带西起恩施州巴东县,东至黄冈市黄梅县,沿江地区包括武汉、黄石、宜昌、鄂州、黄冈、荆州、咸宁、恩施等8个市州的48个县市区。本文拟对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新战略机遇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滚滚长江水,日夜向东流……"自古以来,长江就是一道限隔南北的天堑。江西、湖北、安徽三省,隔江相望,望水兴叹,在九江长江江面上架起一座桥梁,这是多少代人梦寐以求的祈愿啊!九江长江大桥如今以雄健的姿态横跨南北,它在诉说着属于它的风流,也在诉说着关于建桥者们当年美丽的故事和故事外的"传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