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网络技术的迅速崛起 ,使图书馆从信息的拥有者和提供者转变为信息产品的生产者和提供者。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特点有四个 :信息服务手段现代化 ;馆藏来源多样化 ;服务方式虚拟化 ;服务领域广泛化。创建网络环境下党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新模式要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图书馆主页 ;建立信息资源指引库 ;建立信息资源数据库 ;建立电子阅览室 ;提高图书馆员的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2.
网络出版对传统编辑出版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以网络期刊、网络图书、网络博客、网络游戏等为主要形式的网络出版业获得了蓬勃发展。这一态势对我国出版行业的影响极为深远。它改变了传统的编辑出版概念,使得出版作为"信息内容提供者"成为我国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作为新生事物,在它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网络出版对传统的编辑出版概念的挑战以及网络出版业当前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作了一些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以网络期刊、网络图书、网络博客、网络游戏等为主要形式的网络出版业获得了蓬勃发展。这一态势对我国出版行业的影响极为深远。它改变了传统的编辑出版概念,使得出版作为“信息内容提供者”成为我国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作为新生事物,在它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网络出版对传统的编辑出版概念的挑战以及网络出版业当前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作了一些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传承者、信息服务提供者的党校系统图书馆,为党校的科研与教学发挥着思想库的作用,它是提高党校科研、教学的重要手段。信息资源建设是党校发挥思想库作用的实现途径之一,目前信息资源建设助力思想库作用存在着一些问题,助力党校思想库的作用的信息意识谈薄;表现在助力党校思想库作用的信息获取能力较弱。因此,我们要找准信息资源建设与发挥思想库作用的结合点,以知识创新带动信息资源开发,建设决策思想库,加强图书馆员能力培养等助力党校发挥思想库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产生、发展和普及,形成了信息资源高度开放和高度共享的网络化信息环境,由此开辟了信息交流与传递的全新途径。图书馆作为社会重要的信息资源基地,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的提供者,对信息化、网络化浪潮的冲击更为敏感。因此,为继续维护和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网络反腐得到政府的认可和社会各界的重视,腐败现象的高发、多发呼唤反腐方式的创新,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为网络反腐创造了良好的契机。网络反腐具有鲜明的特点,政府在网络反腐中是多重角色的统一,既是被监督者,也是制度的提供者;既是各种反腐资源的整合者,也是网络舆论的引领者。这要求政府正确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防止角色冲突,才能进一步推进网络反腐工作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已突破了传统文献资源范畴,扩展、延伸为一个内容更为丰富、形式更为多样的新型图书馆馆藏体系,消息资源已从单一的传统文献资源扩展到包括传统文献资源、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等多种媒体在内的、涵盖范围较广的各类信息资源。馆藏结构也由传统的物理砚实馆藏进入虚拟现实混合馆藏,使图书馆在信息服务中拥有更为完善、坚实的后盾,对图书馆的管理创新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从而产生了  相似文献   

8.
其一,网络新媒体使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发生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从传播时间上看,微媒体、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大量的社会信息资源能以最快的方式得以社会化传播;从传播空间上看,网络新媒体缩短了空间地域限制所造成的信息传播障碍,大大降低了信息交流和获取成本;从传播方式上看,网络新媒体通过建立双向沟通机制,实现了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有机的互动和交流;从传播形式上看,网络新媒体更加立体化、形象生动,增强了信息传播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这都使在传统意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信息技术使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进入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跨时空信息资源共享的新阶段。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具有信息量丰富,形式多种多样,传播范围广、速度快,虚拟化、无复本的特点。在网络环境中,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要处理好拥有和获取的关系、协作与共享的关系、现实馆藏与虚拟馆藏的关系。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10.
杨顺祥 《当代贵州》2009,(18):71-71
9月1日,贵阳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即日起,贵阳市正式启动市政府系统网络新闻发言人工作。该市将在“中国·贵阳”政府门户网站上设立贵阳市新闻发布会和网络舆论监督回复专栏,以此整合传统新闻发布会的信息资源,集中以视频、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在互联网上发布新闻、信息,并以“网络新闻发言人”名义,采取发帖、跟帖的形式对网络舆论进行回复。  相似文献   

11.
陈桂兰  李习彬 《唯实》2008,(5):78-81
昌平等地科委探索经验表明,科委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与生产者,应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建立其履行职能途径,并形成组织网络,探讨并逐步规范每一组织途径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李剑力 《学习论坛》2006,22(1):45-47
产业集群已成为当今世界一种新型产业组织形式,不同地区可以通过产业集群的培育和持续发展来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由于存在着“市场失灵”和“政府失效”,产业集群发展不能仅靠市场和政府单方面发挥作用,应该是双方共同发挥作用。政府作为制度的提供者,可以通过培育市场,完善市场经济秩序,创造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利用可支配的要素资源促进地方协作网络的形成,从而增强产业集群的整体优势。  相似文献   

13.
网络生活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也产生了信息依赖、信息沉溺、信息焦虑、信息暴力等信息困境;增强大学生网络信息选择利用能力,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虚拟实践教学,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以优化大学生的网络生活,解决信息困境。  相似文献   

14.
浅析中文网络资源的开发现状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Internet成为重要的信息通道,为人们快速获取信息提供了方便,但同时,网络信息资源的无序扩张使得用户从网上获取的信息只是大量重复的表层信息。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一个关键问题。1.中文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1中文网络信息质量良莠不齐,数量相对匮乏。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发布信息的自由,任何人都可以生产网络信息,加之目前没有特定机构对上网信息进行审查,各种虚假信息遍布网上,网上信息的发布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格式,为信息的传播和检索设置了障碍。另一方面,中文网络信息资源相对匮乏,  相似文献   

15.
陈比 《湘潮》2013,(8):70-71
资源动员理论认为资源总量的大小及其整合程度是社会运动成败的关键,动员通过促进资源的获取及整合导致社会运动的产生。本文从社会认同、互动讨论和信息扩散的角度分析虚拟社群组织集群行为的资源动员机制。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运动形式,网络动员的效力与虚拟社群集群行为所需的人力、环境、信息资源的总量,以及这些资源得以整合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网络社会的发展催生了网络信息权利的兴起,网络信息权利具有很强的政治影响力,它拓展了社会舆论空间,对传统媒介话语权提出了挑战;是传统政治体系运行方式的有力补充;对政府的权利运行模式提出了挑战。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网络信息权利与信息义务的平衡,实现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政府引导机制的有效整合,消除信息鸿沟,保障信息权利的公平公开。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已进入21世纪,正面临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急剧变革,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都强烈地感受到新时代的冲击与震撼。我国政府适时提出了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奋斗目标。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功能是配置新资源,在新资源配置中包括创新信息服务体系和创新资源的分配体系等。图书馆作为社会重要的信息资源基地、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的提供者,在国家创新信息服务体系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图书馆是社会需求的产物,其天职就是为社会提供服务。服务永远是图书馆工作的主旋律,图书馆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和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图书馆,图书馆的读者服务观念以及读者工作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图书馆馆员要求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以网络为依托,大力开展读者工作和信息服务,拓展服务领域,充分发挥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作用,促进读者服务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信息化时代网络环境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 1.对馆藏建设的影响.作为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图书馆信息化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各高校图书馆掀起一股信息化浪潮,给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带来了新的变化.(1)馆藏构成:改变了长期以来印刷型文献占主导地位的状况,电子文献和网络信息资源成为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2)采购渠道:增加了网上采购、联合采购、集团采购形式和电子资源(数据库)网络使用权的购买方式等.(3)评价标准:馆藏评价不仅要看"拥有"即现实馆藏,还要看"存取"即网上信息资源的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我国的网络信息资源得到了飞速发展 ,但从总体上看 ,仍然存在地域分布不平衡、内容广泛而质量不高等缺陷。为了加快网络信息资源建设 ,文章提出了出台信息资源政策、创造有利环境、制定相关标准、规范网络信息资源建设行为等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