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曾经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3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和理论探索,我们逐步加深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到一九九二年初,邓小平高瞻远瞩,深刻总结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第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了科学的全面改革的蓝图。过去书本上没有的,《决定》上写了;老祖宗没有讲过的,《决定》讲了。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怎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决定》都作了实实在在的,有说服力的回答。《决定》帮助人们澄清了多年来在社会主义问题上存在的种种模糊认识,是我们重新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深入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的极好教材。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要正确领会《决定》的精神和各项具体规定,并在改革的实践中正确地贯彻执行。重要条件之一,是如《决定》所指出的,要从理论上加深对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解。依据实际经验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决定》在理论上有重大的前进。其中最重要的是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指出社会主又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其他一些理论上的前进,都与这个理论上的突破有关。而只有这样认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并按照这种认识改革经济体制,才可以使我们的企业充满活力,使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生机盎然。  相似文献   

4.
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对经济体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作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表明我们党对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决定》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为更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提供了可靠保证,成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瞭望》1992,(46)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重大成果之一,即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大事,是我国十四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什么叫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一项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传统的观念认为,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才搞市场经济。随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我们党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6.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作出的科学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腱,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依据。”承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的这个突破,打破了长期以  相似文献   

7.
第一节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科学论断,打破了把计划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反映了经过三十多年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党对社会主义经济性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先应该是企业有充分活力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得出的最新结论。全面地、系统地、深刻地理解这一结论,并用于指导实践,对于完成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共同富裕、同步富裕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究竟是什么关系?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作了明确的回答。《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社会要保证社会成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但是,共同富裕决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决不等于也不可能是所有社会成员在同一时间以同等速度富裕起来。如果把共同富裕理解为完全平均和同步富  相似文献   

10.
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部活的政治经济学。它描绘了我国全面改革的蓝图,为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开辟了道路,指明了方向,制订了方针政策和步骤。它不仅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而且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为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是指导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决定》重申党的十二大提出的“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阐明了在改革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问题,对于我们做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理论上依据新的实践经验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科学判断,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旧观念,创造性地发展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因此,可以说《决定》是中国版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决定》究竟在哪些方面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有重大发展呢?本文就这个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基本政策,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这个决定,以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学说由空想发展成为科学。科学社会主义,只有用科学的态度才能理解和掌握。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做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01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表明,在这个根本问题上,仍然是需要深入研究和认识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其中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对社会主义进行了再认识,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重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深刻地阐明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任务、方针、政策和步骤,是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围绕这一纲领性文件去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今后的重要任务。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一切事业的领导核心,当然也是当前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领导核心。因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有这样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为了国家的兴旺和人民的幸福,勇于兴利除弊,革故鼎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保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使改革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和基本特征的一个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也是我们深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理论依据。然而,要真正在理论上弄懂它,在实践中自觉运用它来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还必须突破商品经济问题上  相似文献   

17.
最近闭幕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就使我们党校教育正规化和教学改革变得更加迫切了。下面谈谈对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的一点认识和设想。 一、什么是党校教育正规化? 中共中央《关于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决定》(以下称《决定》)明确指出:“党  相似文献   

18.
“发展生产力”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不仅十分明确地回答和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根本任务、奋斗目标,而且深刻地论述了发展生产力的途径与手段。认真学习与把握“发展生产力”理论,时于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解放思想,认定前进方向.选准适度发展目标,不断推进我省机械工业走向新的发展阶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邓小平同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文中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现各尽所  相似文献   

19.
《瞭望》1993,(48)
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不但为我们勾划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而且也为我们制定了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模式的总体规划,是我们今后七年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体制进入市场经济体制的行动纲领。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好这个《决定》,贯彻好这个《决定》。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共同富裕、同步富裕和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究竟是什么关系?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作了明确地回答。《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社会要保证社会成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但是,共同富裕决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决不等于也不可能是所有社会成员在同一时间以同等速度富裕起来。如果把共同富裕理解为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不但做不到,而且势必导致共同贫穷。只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和一部分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