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正>在白云缭绕的哀牢山麓,波涛涌滚的红河南岸,有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这里被称为"哈尼梯田的故乡"。在这里,森林、村庄、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生态系统,闪现着人类的智慧和光华,传统而独具特色的哈尼长街宴、雄浑古朴的哈尼古歌等民族文化让人回味悠长,这里就是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元阳。  相似文献   

2.
李维 《创造》2015,(9):72-73
<正>元阳是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近年来,全县紧紧抓住昆一玉一红文化旅游产业经济带建设的机遇,围绕"哈尼特色、5A景区、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总体目标,依托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内抓建设,外抓宣传,强势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一、以科学规划为引领,明确旅游发展方向。按照"高品位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突出"观光、体验、休闲、生态"为一体的旅游功能,着力打造哈尼梯田品牌。编制完成《元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新街镇风  相似文献   

3.
省内信息     
《今日民族》2013,(6):62-63
红河哈尼梯田申遗成功6月22日,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投票通过中国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至此,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成为我国第45处世界遗产和我国首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遗产,云南的世界遗产达到5个,成为中国的世界遗产大省。  相似文献   

4.
2013年6月22日,红河哈尼梯田申遗成功,顿时"哈尼梯田"成为一块热土,各样人等纷至沓来,各种问题也接踵而至,其中对于哈尼梯田保护与发展问题,呼声最为强烈。针对红河哈尼梯田农业和景观的破坏,当地政府以及有识之士做了大量的工作,红河哈尼梯田生态及景观虽有恢复,但衰退的趋势并没有彻底遏制住。也许是因为我们太注重发展,太注重现代理论,太注重现代保护手段而忽视或轻视了"传统"。传统是联结今天和明天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5.
考察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推动其参与和支持旅游发展,是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步骤.以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贵州巴拉河旅游区为例,研究表明,巴拉河旅游区居民对旅游发展的影响持肯定态度,但不同类型居民对旅游发展态度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白光红 《创造》2004,(4):16-18
一、哈尼梯田 文化的资本转化 哈尼梯田作为一种文化已得到了世人公认,可谓誉满天下.我国将红河哈尼梯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说明哈尼梯田文化已经步入世界文明的门槛.  相似文献   

7.
红河哈尼梯田农业生态及景观, 由高山森林、 中山村寨、 下半山梯田所构成, 是一个三位一体的独特的农业生态系统和整体的大地艺术景观。 因此, 对她的任何部分的破坏,都将失去整体, 所谓 “牵一发而动全身”; 也因此, 对她的恢复和保护也应该全方位进行。 在大量运用现代理念、 现代理论、 现代手段对红河哈尼梯田进行保护和发展的时候, 我们应该“发现传统”, 利用传统知识和传统保护方式服务于今天。 实际上, 红河哈尼梯田农业生态及景观的现代恢复, 就是全面恢复和发展哈尼族的传统文化, 就是保护和发展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  相似文献   

8.
哈尼梯田     
“哈尼”,意为“居住在半山腰的人”。千百年来,森林、村寨、梯田和河流,养育、铸就着这个民族。哈尼人让生命在隐匿于深山的土地上朴素地绽放,精彩地完成生命的延续,在波澜不惊的生存活动中,在延绵的群山完成了大地上最美的雕塑,创造出了人世间的伟大奇迹--哈尼梯田。春耕、夏锄、秋收、冬藏,哈尼人把每一个细节都密切地融入到自然生态的环境里,使梯田稻作农耕文明成为遵循自然规律、善待自然环境的农耕典范。可以这样说,梯田是哈尼人真正的人生舞台,梯田是哈尼人对生命最真实、最真情、最发自内心的演绎。  相似文献   

9.
<正>文化惠民,包括但不限于物质方面给群众带来的实惠。云南世博旅游集团,对元阳梯田的文旅开发,其给当地带来的好处,就不只是就业、脱贫,或者红米卖得好价钱这样简单。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旅游,以及相关产品的开发,当地人在获得实惠以后,更有动力和能力去维护人与人的和谐,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红河哈尼梯田,是红河,甚至是云南在民族文化方面的宝贵精神财富,一本无字天书。数百年间,梯田见证的不仅仅是哈尼族等当地少数民族勤  相似文献   

10.
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示范区开发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李炎 《思想战线》2000,26(5):82-85
滇西北香格里拉腹地中甸县,是云南省生态旅游开发示范区.近年来,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旅游扶贫原则指导下,构建保护性开发模式,开发设计并建成了以中甸县城为旅游中心城镇的碧塔海、松赞林寺和霞给村生态旅游示范区.这不仅丰富了生态旅游理论,更重要的是为云南乃至全国提供了一个生态旅游区开发的示范模式.  相似文献   

11.
马莉 《今日民族》2013,(8):19-20
我国滇南亚热带山区的哈尼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深厚的农耕民族。哈尼族人民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的大地奇迹——哈尼梯田,其雄奇的自然景观令人震撼,其灿烂的文化内涵令人敬仰。它所呈现出的森林——村寨——梯田——江河四度同构的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和独特的梯田文化,蕴含了人与自然高度和谐发展、和睦相亲的古老文化,是现代二十一世纪崇尚自然的人类所追求的一种精神。作为其中至为重要的森林,或者说树,对树的敬畏和崇拜,在哈尼人心中、生活中,乃至祖辈传唱下来的诗歌、传说中,即哈尼文化中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2.
欧光辉 《创造》2003,(3):4-5
一、元阳旅游的资源元阳县是一个资源极为丰富,自然景观奇特,少数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边疆县。境内有不少的民族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都是极有潜力和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一)元阳梯田。梯田,不只是元阳有,但元阳梯田素有面积广、分布高差大、开造之奇、气势磅礴、举世无双的美称。元阳19万亩梯田从海拨100多米的红河岸边断断续续,婉蜒迂回于千壑万岭之中,延伸至2000多米的山腰坡顶。似长蛇舞阵,浩浩荡荡;似天梯凌空,通往天际;如天落碧波,蔚为壮观。充分利用这一世界罕见的独特资源优势,打造哈尼梯田世界品牌,将吸引更多的海内外…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云南时要求,要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这既是提升云南整体实力的重大举措,也为元阳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特别是为元阳哈尼梯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战略机遇。元阳拥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19万亩哈尼梯田被中外游客赞誉中华风度,世界奇迹,被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  相似文献   

14.
正元阳的哈尼梯田在2013年被列为世界遗产,遗产区范围很大,有82个村寨。这么大的遗产,如何保护,是多方面临的问题。在该遗产保护中,森林、水系、村寨、梯田是最基础的四个要素,而村寨保护又是其中难点,尤其是当地民居——蘑菇房的保护非常困难。2015年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朱良文深入元阳地区,对当地村寨中的蘑菇房进行内部改造实验,这种在原有房屋建筑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是广西重点打造的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之一。该区域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民族风情淳朴浓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富集。要不断丰富该区域民族文化的内涵,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将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实施民族文化"走出去"战略,促进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单元。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既是推进元阳与红河州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着力点。现结合元阳实际,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以哈尼梯田为旅游品牌,做大做强旅游业元阳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旅游业。元阳有着世界级的旅游品牌——哈尼梯田,要充分利用这一品牌优势,按照“生态兴县、旅游强县、产业富县、梯度推进、带状发展”的总体要求,培植好旅游业这一首要支柱产业。要以科学规划指导旅游业…  相似文献   

17.
《今日民族》2013,(9):9-9
哈尼梯田是哈尼族千百年来创造的灿烂文化。歌舞诗《梯田神韵》由开篇、春歌、夏语、秋韵、冬颂、尾声六个篇童构成,充分展示了博大精深的梯田文化内涵。哈尼祖先过江来,用智慧和汗水开垦梯田,创造了天人合一的绿色家园。哈尼人民生生不息,和梯田其生、共息、共命运。《鼓韵锥魂》,锥鼓是哈尼人与天地沟通的神器,哈尼人祖祖辈辈都在敲打它,每个时代,哈尼人都能敲出动人的诗话。  相似文献   

18.
郑晓均 《前沿》2010,(2):192-194
旅游热的不断升温,为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活。另一方面,由于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机制等许多方面存在不足,又极大地制约着旅游经济的发展。其中,如何保障民族旅游区社会治安局面的稳定,让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化生态旅游景区总策划--以元阳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 ,都是大自然生态圈中的一个物种 ,都是人类文化生态系统中动态的生命体。以哈尼族为主体的元阳各族 ,创造了以哈尼文化为主体的江外民族文化。这种文化代代传承 ,形成庞大深邃的文化宝库。其中已经整合成型的有梯田文化、村落文化、火塘文化、节日文化、贝币文化、艺术文化、口传文化、土司文化、谱牒文化等等。每一种文化都应当保护和传承 ,都应当在旅游市场中展示其魅力  相似文献   

20.
牟军  徐超 《思想战线》2018,44(4):117
摘要:村规民约是乡村社会自发产生的公共性规则,但实践中,地方公权力机构主导推动民族村寨制定带有明显国家法特征的村规民约,体现了公权力加强对民族村寨的控制,以及民族传统法律文化某种程度的消退。在发展旅游经济的背景下,元阳哈尼梯田核心区内部存在着公权力与民族村寨、国家法与传统民族法律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协调上述关系及推动国家法在民族乡村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国家法与体现民族传统法律文化价值的村规民约之间的界限,尊重民族村寨固有社会规范体系及思想文化的自主性,改进国家法的实施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