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并提出了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等一系列科学论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时事资料手册》2007,(3):35-35
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越是形势好了,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是条件好了,越要发扬优良传统。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光明日报》3月30日、4月2日、4月4日先后发表三篇文章,《论增强忧患意识》、《论增强公仆意识》、《论增强节俭意识》,本刊摘要如下,供读者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3.
《公安研究》2013,(10):66-66
冯烨在《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年第3期撰文认为,认知增强是扩展和提升认知正常者的认知能力的一种医学技术手段。当代高新科技为我们进行认知增强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鉴于此,在探讨我们能够做的认知增强的主要类型的基础上,分析认知增强可能导致的主要的伦理和社会问题,并得出结论:技术上能够做的认知增强未必就是社会伦理所接受的、应该做的认知增强,要使认知增强技术最好地发挥其为人服务的社会功能,需坚持有效性和合理性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深入学习和认真体会,进一步明确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了工作使命感和自觉性;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目标和要求,增强了工作动力和信心;进一步明确了学院的发展方向和工作任务,增强了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相似文献   

5.
如何优化人大监督程序,以此保证增强实效,是长期以来各级人大一直在探索的问题。程序,简单的讲,就是解决问题的~套有规则的秩序、方法与步骤。近年来,各地人大常委会围绕增强监督实效,加强制度创新,不断规范和优化人大监督程序,有效地推动了“一府两院”各项工作的开展,促进了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但是,在探索增强监督实效的进程中,由...  相似文献   

6.
徐蓉 《湖北宣传》2006,(10):30-30
理论学习往往同“枯燥”一词联系住一起,很多同志说起理论学习就感到头痛、因此,增强理论学习的趣味性,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理论的主动性、自觉性,就成为理论武装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枝江市不断创新学习方式,在努力增强理论武装工作的实效性上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7.
奥运期间,北京市城乡环境面貌大为改观,城市运行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大大提升了北京作为国际城市的地位和形象,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环境改善与市民文明素质提升相得益彰,促进了经济繁荣、城市文明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
如何提高地方人大常委会会议质量,增强会议监督效果,这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的课题。近几年来,思南县人大常委会在开好常委会会议、提高会议质量、增强会议监督效果方面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王前  唐跃洺 《探索与争鸣》2023,(11):49-57+193
新型人类增强技术的现实应用和可能前景引发了诸多学者关于“超人类”的讨论。从机体哲学视角看,人类本质上是生命机体、人工机体、社会机体和精神机体的耦合。人类增强技术作为改造人类自身机能的技术,如果能够带来各类机体的协调发展,将使人类发展进入更高级阶段但不会催生出“超人类”;如果人类增强技术的应用破坏了各类机体的和谐关系,就会带来人类生存方式的异化,这种意义上的“超人类”对人类社会是不利的。富勒等乐观派提出的理由和悲观派对“超人类”的忧虑都存在忽视各类机体之间有机联系的倾向,前者孤立看待人类增强技术带来的益处,而后者夸大了人类增强技术带来的风险。运用机体哲学的原则和方法评价“超人类”的相关思潮,有益于新型人类增强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易显飞  刘壮 《探索与争鸣》2023,(11):58-65+193
随着“NBRIC会聚技术”时代的到来,出现了与传统增强技术在作用机制与人技关系方面大相径庭的新兴人类增强技术。新兴人类增强技术“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之间的论争从未停歇。尽管两者的理论主张看似泾渭分明,但实际上存在一定的共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都对增强技术抱有一定的幻想;二是均在论争中反映了人的主体性迷失;三是对各自的命题前提皆存悬置。基于对这些共性的思考与把握,可以勾勒出两者对立消解的可能性界域,即让增强技术“位其所是”,重构人类中心主义,悬置形而上迷思,转向“现实的人”。  相似文献   

11.
2004年,人行内蒙古西乌旗支行在全体员工中,积极有效地开展了增强“十个意识”,优化工作环境、提升金融服务质量、树立央行形象、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一是增强金融服务意识,在支行有效实施了打造“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金融服务八字方针,全面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蓬勃发展。二是增强金融创新意识,实施了金融创新理念的提升,重点在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思路创新、科技创新、业务创新,从而提升了创新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提高广大党员对党的认识,增强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自觉性。增强全体共产党员党的意识和党性观念。增强党建工作的活力。福建省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党支部从6月起在中心党员干部中开展了纪念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3.
清原满族自治县大苏河乡人大主席团创造,l牛地开展了人大代表在人大会议闭会期问的“三访三问”活动。即,“访贫问苦,体察百姓疾苦,增强服务意识:访民问愿,关注热点问题,增强责任感;访富问经,任职一届造福一方,增强使命感”。这一活动的开展,促使该乡的人大代表真正成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全乡百姓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着眼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活力,我们支队积极探索运用网络手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子,在建好、用好、管好政工信息网上下工夫,较好地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当今,在我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名牌、名牌战略已越来越成为新的热点,作为一种巨大的生产力,它为企业增强竞争力带来了全新的概念。名牌商品的附加值高,投入产出效益好;名牌商品对消费者有一种心理满足,刺激了消费,也刺激了生产;弛名商标可以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名牌可以增强国际竞争力;塑造名牌实为塑造国家的形象,增强国家的实力;名牌企业塑造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了企业的信誉度;发展名牌能带动市场竞争朝着良性发展;名牌具有无形财富,是企业最实在的资产;名牌可演变成一种信念,~种文化现象,可不断流传下来,等等…  相似文献   

16.
《创造》2009,(3):26-26
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信心:“通过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增强企业投资的信心,增强社会消费的信心,增强人民群众对吲家发展的信心。”8个“信心”,清晰地将“中国信心”传递给世界,全面透彻地诠释了实现“中国信心”的有效保障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彭玉斌 《新东方》2012,(2):41-43
增强对外“营销海南”的能力,提高海南旅游业国际化水平,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抓好这项工程,关键在于增强策划意识,把握好系统性、创新性、操作性三大原则;增强效率意识,严格实行绩效管理,提高执行力;增强品牌意识,制定实施品牌营销战略,打造支柱品牌、依托会展品牌、经营项目品牌,提升国际旅游岛整体品牌形象;增强借力意识,运用开放思维,争取有关各方大力支持,构建立体化对外营销网络。  相似文献   

18.
监督法的颁布实施,为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也对人大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增强监督工作的实效,是监督法的重要法律精神。如何增强监督实效?我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应坚持做到以下“四个突出”。  相似文献   

19.
企业经营管理干部必须增强六个观念刘德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任务艰巨繁重,对企业经营管理干部的素质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企业经营管理干部必须不断增强六个观念。一、增强政...  相似文献   

20.
20多年的改革开放,促进了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粮食生产实现了省内自给,农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部分地方进入小康。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国有企业活力不断增强,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建成了一批重点项目,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