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连队干部说,她是一个好职工;连队职工说,她是一个好党员。她,就是农十师一八三团八连职工张丽华。张丽华是团场成长起来的军垦第二代,不仅是团场家喻户晓的致富能手,而且被公认为团场妇女的学习标兵。她用辛勤和汗水换来了收获,用真诚和奉献赢得了赞誉。2006年获得兵团屯垦戍边劳动奖章和兵团、师"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2009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敢吃"螃蟹"不畏难在一八三团,张丽华是运用新技术种植甜菜的第一人。张丽华最初承包的土地位于连队南干灌渠下游,是团场周边典型的"戈壁地",没有人愿意承包。2001年,张丽华率先承包了  相似文献   

2.
目前,农十师一八三团各单位结合实际通过点答台和黑板报、上维权知识课等方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维权宣传月”活动。多年来,该团工会从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出发,结合团场实际积极探索落实职工权益等方面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完  相似文献   

3.
王美华是农十师一八三团八连的一个普通女性,她依靠党的富民政策,靠聪明才智,敢想、敢干、敢闯,在贫瘠的土地里描绘了一幅幅壮美的丰收美景。6年来,她向国家交售粮油16.59万公斤,创产值39.4万元,获利润17.7万元,成为一八三团红极一时的“丰产攻关能手”。 高中毕业后的王美华,对土地有着执着的热爱,1990年6月选择了务农这一行,成为团场一名青年农业工人。 她在工作中勤学好问,凡是团、连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她从不放过,并虚心向老职工求教种地的经验。就这样,凭着一  相似文献   

4.
正田玉阁是十师一八三团十三连一名普通的女职工,她十年如一日,用爱照顾瘫痪的丈夫,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庭的责任,用泪水和汗水换来了今天幸福的生活,成为师、团场公认的好妻子。初识田玉阁是2002年在奎屯接车的路上,她和丈夫吕全忠带着四个孩子和简单的行李从河南来。刚来时,心中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期望,路途疲惫也没有挡住一家  相似文献   

5.
正在五师九十一团园艺连,秦碧英被职工们亲切地称之为葡萄园里飞出的"金凤凰"。身体健壮但性格腼腆的她说:"是团场的富民政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让我走上了致富之路。"秦碧英今年43岁,1998年和丈夫一起从四川来到九十一团以打工为生,能成为团场职工是她梦寐以求的愿望。2003年团场成立了园艺连,开始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红提葡萄,通过招工考试,秦碧英终于成为了园艺连的一名职工。  相似文献   

6.
正1月8日,十师一八四团二连职工赵小兰在该团辣椒丝厂生产车间,忙着将生产好的"天山雪椒酱"装箱。据了解,近几年,一八四团营造"亲商、富商、扶商"的招商引资环境,吸引18家生产企业落户团场,企业落户团场优化了团场产业结构,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宽职工在冬季不出团就业创收的渠道.据悉,这个冬季100多名职工变冬闲为冬忙进企业"捞"金。  相似文献   

7.
2012年12月23日一大早,九师一六八团北区十连职工唐丽红冒着寒风,匆匆来到团机关食堂,开始一天的工作。这是唐丽红出来务工的第24天,往年这个时间,和团场大部分职工一样,干干家务活,等待来年开春。今年唐丽红积极响应团连提出的大干100天,增收1000元的目标任务,走出家门,出来务工,现在她一天收入50元,目前她已挣了1000元。这是该团职工冬季劳务增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一六八团把职工增收、团场增效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有效措施,开辟团场农牧  相似文献   

8.
3月27日,农八师一二一团36个农业连队的36名职工以诚信、上进的优秀品质脱颖而出,成功当选为团场"金牌职工"。从2001年秋季开始,该团在全团农业连队近万名职工中开展了积极争当"金牌职工"活动。在评选活动中,团场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在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在五师九十一团园艺连,秦碧英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葡萄园里飞出的金凤凰。她腼腆地说:"是兵团的富民政策和先进科学技术,让我走上了致富路。"1998年,秦碧英和丈夫一起从四川来到九十一团打工,能成为团场职工是她梦寐以求的愿望。2003年,团场成立了园艺连,推广种植特色经济作物——红提葡萄,急需人才。经过考试录用,秦碧英终于成为园艺连的一名职工。九十一团刚开始发展葡萄种植时,实行工资制管理,职工积极性不  相似文献   

10.
<正>"其实我和大家一样,只是团场一名普通的职工,如果说我致富有什么诀窍的话,那就是我找到了一把开启致富之门的金钥匙——科技!"这是二师三十四团九连"致富明星"刘金枝的致富心得。2003年,刘金枝和丈夫从河南老家来到三十四团。那时团场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差;风沙大、住房简陋、交通不便。很多从内地来该团"淘金"的职工,都因为不适应这里艰苦的生活环境而选择离开。生性要强的刘金枝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  相似文献   

11.
正十师一八三团紧抓冬闲时节,精心组织职工群众学习科技新知识、探索增收新途径。近年,随着团场农作物种植结构不断调整,农业新品种的推广以及科学新技术的运用,该团种植的打瓜、食葵、南瓜等作物年年喜获丰收,职工群众学习科学技术的意识空前高涨。培训会上,该团科技人员围绕团场综合配套改革以及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后连队职工种什么、如何种、种多少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同时还为职工群众提供市场供求信息,给职工群众多元增收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2.
正在五师九十一团园艺连,职工秦碧英被大家亲切地称之为葡萄园里飞出的"金凤凰"。身体健壮但温和腼腆的她说:"是团场的富民政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让我走上了致富之路。"秦碧英今年43岁,1998年和丈夫一起从四川来到九十一团打工,2003年通过招工考试,秦碧英成为了园艺连的一名职工。秦碧英管理着15亩葡萄园,2004年冬天,她积极参  相似文献   

13.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农十师一八三团工会立足团场实施"屯城戍边"、"一团一品"、"特色农业"三大战略和"民生优先"、"文化铸团"、"人才强团"、"戍边立团"四大工程,以对口援建为动力,推动团场劳动竞赛开展得如火如荼……奋勇争先创一流2010年以来,一八三团经济社会建设步入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对劳动竞赛的重视程度也提到了新的高度。连续两年以团的名义出台了《一八三团劳动竞赛管理办法》和《一八三团劳动竞赛  相似文献   

14.
正十师一八三团担负着38公里边防线的守护任务,是一个点多、线长、面广的边境团场。过去由于受土地、气候等条件制约,职工增收困难,2010年以来,团党委从团场"人多地少,一季生产四季消费"的现实出发,大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活力源泉竞相迸发,团场自营经济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态势,收入比重由2009年的人均6907元增加到2012年的10589元,自营经济成为团场职工多元增收的活力源泉。小芦苇做出了大文章遍地的野生芦苇是一八三团秋冬独有的"风景",每年的产量稳定在  相似文献   

15.
农十师一八三团工会组织,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进程中,忠实地履行着职责,在茫茫戈壁上营建了一个深得职工群众信赖的军垦职工之家。锦旗上铭刻的真情2003年12月27日,一八三团宽敞的机关大院内,鞭炮齐鸣,来自该团四连的10位脱贫新职工满怀丰收的喜悦,手持鲜红的锦旗,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十里风  相似文献   

16.
农二师二十四团始终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场作为团场发展的战略方针,把加强职工教育、培训作为提高职工素质的重要途径。2009年,该团多次举办科学种植培训班和灌溉供水工培训班,通过培训提高了干部的工作能力和职工的生产技能,提高了职工的经营管理水平。目前,该团3310名干部职工中,本科生52人、专科生141人、中专60人,另外有65人和8名一线工人参加了2007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的大专班和本科班的  相似文献   

17.
王菲 《兵团工运》2020,(1):44-44
2019年12月29日,七师一二九团农广校教室内300余名农业生产一线的职工参加了技能培训考试。为进一步提高职工增收致富技能,该团结合团场实际及个人需求,于去年11月开展了技术员、植保员、动物防疫、育婴等培训班,考试合格的人员将取得执业资格证书。职工职业技能培训是该团实施职工素质工程的一项举措。  相似文献   

18.
1月7日,一师三团"现代农艺"专业班在该团十四连正式挂牌开班,105名职工报名参加学习。该团利用农闲时节,积极与上级农业部门联系,把农广校搬到连队,办到职工家门口,方便职工上学,为职工学文化、学科技、学技能,提升综合素质创造条件。该团根据团场发展的实际和职工的需求,按照"实用、实惠、实效"的原则,开办现代农艺专业。主要设有:新型团场建设与职工素质、农药安全使用技术、植物生长与环境、应用文写作、体育  相似文献   

19.
近日,十师一八二团辖区持续高温,温度平均达32摄氏度以上,为确保该团绿化、环卫工人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团工会和共青团组织20余名青少年开展了"夏送清凉"主题实践活动,给团场一线职工送去了一份问候、一份夏日的清凉。早晨8点30分,青少年陆续来到团部集合,在该团工会  相似文献   

20.
4月27日,在农二师三十三团十九连20—1条田地头上,100多名职工听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制教育课。虽然正值团场晚春播的大忙季节,三十三团工会并没有放松对职工的法制和安全教育。结合生产实际,该团十九连因时、因地制宜,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