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海峡两岸主要矛盾性质的演变刘红随着台湾地区变更最高领导人产生方式完成,李登辉在背离“一个中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海峡两岸主要矛盾斗争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由过去的“法统之争”演变成“主权之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与...  相似文献   

2.
国家主权理论包括对内与对外两个范畴的涵义,其中对外部分保证国家在世界上的活动、权利和义务。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巩固和深化,为了回应台湾民众扩大涉外活动的要求,中国的国家主权理论即“一个中国”理论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新的环境和要求。本文提出主权共用论、主权层次论和主权共享论,以解决和平发展阶段两岸处理涉外活动的难题,并为未来和平统一阶段国家主权理论的更大创新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林红 《台湾研究》2012,(5):41-45
马英九上台后在对外策略上进行了以“休兵”为内容的调整,意在适应两岸和平发展的大形势,同时满足岛内民众在国际发展方面的期待。对此,祖国大陆方面也做出了善意回应,不再笼统地把台湾要求扩大国际活动空间与“台独”划等号,做出了“两岸在涉外事务中避免不必要的内耗,有利于增进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季烨 《台湾研究》2014,(6):64-71
台湾地区监督两岸协议的基本规范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但关于制定两岸协议监督专门条例的争议却持续了20年,主要包括两岸协议的法律性质之争,立法监督的深度和方式之争以及公众参与的限度之争。台湾内部关于两岸协议监督机制法制化的争议,表面上体现为行政权与立法权之间的紧张关系,其实质是蓝绿政治势力对大陆政策主导权的争夺,同时也夹杂着少数政治人物的个人政治企图。鉴于其“泛政治化”的本质,“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对两岸关系的消极影响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5.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面临的核心障碍是:是否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以及如何设计两岸都能接受的“一中”法律架构和中央政权架构,而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及两岸关系定位则是争论的焦点所在。两岸在“国号”上的分歧并未改变“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以及人民和领土完整并未分裂”的事实,只是中国内战未能彻底结束,导致了“一个中国内两个敌对政权阶段性并存”的格局。笔者认为,在两岸均以谋求国家和平统一为目标的前提下,似可默认在国家统一前双方政权互不隶属,两岸任何一方都不强求对方接受自己作为国内法意义上代表全中国的中央政府,并在国际社会共同维护“一个中国”。未来两岸“统一”的法律目标是:本着相互宽容和谅解的精神,通过平等协商,制定或认可两岸均能接受的、在全中国范围内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或宪法性法律,组成能有效管治全中国的中央政府。  相似文献   

6.
在上个世纪50—80年代两蒋统治下的威权时代,“台独”作为一种非法的社会政治活动,在台湾岛内没有生存空间,一直受到国民党执政当局的严厉打压,“台独”人士大都亡命海外,或改头换面在岛内隐蔽活动。自80年代中期以后,伴随着台湾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和民进党的成立,特别是李登辉上台主政后,海外“台独”人士纷纷闯关返台,与岛内“台独”势力合流,活动重心也从海外转向岛内,  相似文献   

7.
自1949年国共内战、国民党兵败退据台湾以来,整整50年了。其中两蒋时期近40年,李登辉时期10余年,两岸迄未正式结束敌对状态。海峡上空风云变幻,时雨时晴,阴云常在,从未出现过持续。稳定的晴空。尤其是自李登辉主政台湾以来的10余年,形势更有愈来愈险恶之势。统乎独乎?和乎战乎?势必作出选择。笔者认为,统则必和,独则必战。但愿两岸得以化干戈为玉帛,此乃两岸中国人之大幸,更将有利于台湾的发展。以下拟联系台湾岛内政局,就两岸50年来的关系及现在和未来发展发表一点看法。一、过去“怎么看?”对蒋介石、蒋经国…  相似文献   

8.
7月9日,李登辉接受德国一家广播公司采访时公然宣称,两岸关系是“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李登辉周围的有关人员也随声附和,说两岸关系已从“两个对等政治实体”走到“两个国家”。这是李登辉在两岸关系上走出的危险一步。江泽民主席在1995年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八项主张中,第一项就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决不容许分割”。由此可见,两岸关系中争论的核心问题,就是主权能否分享和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本文拟从国际法理论和实践方面,对此…  相似文献   

9.
余克礼 《台湾研究》2011,(5):1-4,12
“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这是中共十七大确立的新时期对台工作中心任务。2008年5月,中国国民党重新上台执政,岛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两岸关系发展出现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祖国大陆方面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契机,积极落实中央对台工作战略部署,与中国国民党和马英九当局携手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并取得了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10.
历来两岸政治界与学术界对“主权共享”都存在不同的看法。最近著名学者俞新天的大作:《中国主权理论的发展与扩大台湾涉外活动的思考》,专门有一个部分讨论“主权共享论”,做了相当详细的论证,但拜读之后仍有许多疑问无法解决,初步整理出以下问题,请教俞教授与其他学者,希望能够帮我释疑解惑。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美实力相对此长彼消,中美战略博弈进入高风险系数的“错肩期”,拜登政府试图利用台湾问题等制造“组合拳”来打压围堵中国大陆。美国对台湾的角色认知随之发生深刻变化,由“棋子”走向“陷阱”,由“打牌”走向“做牌”,由“筹码”走向“挖坑”,对两岸关系由可融促和到防融阻统、由防两岸冲突到防大陆武统台湾造成“既成事实”。这使得美国对台政策议题设置能力越来越强,并逐渐往法律化、“联盟化”和国际化等方向迈进,强化对台湾的“国家化”地位和“协防台湾”的非正式承诺,拉拢盟友集体对华打“台湾牌”。美国对台政策转向,进一步刺激民进党当局“倚美抗中谋独”幻想,也将给台海地区和平与稳定增添新的变数。  相似文献   

12.
2014年1月9日,民进党历经半年多、9次“对中政策扩大会议”讨论形成了“2014对中政策检讨纪要”,这是该党现阶段两岸政策调整的集中体现。民进党虽然主张开放面对大陆,但仍抱持“台独”立场,对两岸交流“阻挠多开放少、防范多善意少、对抗多合作少”。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形势、民进党自身结构性问题、美国对台两手策略等因素的影响下,民进党两岸政策仍会继续调整,较可能的方向是走一条既不同于陈水扁也不同于马英九的“务实台独”之路。  相似文献   

13.
国民党执政五十年“侨务”政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侨务”政策是台湾当局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49至2000年国民党统治台湾的50年间,历经蒋介石、蒋经国、李登辉三任领导人主政,其“侨务”政策的演变也大致可以分为蒋介石时期的“反共复国”“侨务”政策、蒋经国时期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侨务”政策及李登辉时期的“台湾意识”形态化“侨务”政策三个阶段。李登辉时期的“侨务”政策既有对两蒋时期“侨务”政策的延续,同时更显现了“台独意识”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邓小平先生提出这一伟大构想的时候,存在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背景,即当时海峡两岸官方都共同遵守“一个中国”的原则,具体言之即两岸都坚决主张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与大陆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作为第  相似文献   

15.
20年来,中国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两岸三地经济的密切联系,已成引人瞩目的焦点,并正在改变着整个东亚的经济格局。北京申奥成功和两岸加入WTO强化了这一趋势。两岸加入WTO意味着两岸必将进一步开放市场。特别是中国大陆,加入WTO还标志着大陆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特别是与美日两国经济联系再上一个台阶,推动中国大陆经济加速发展的“二级火箭”点火,并带动两岸贸易相互依存合作关系的发展,将之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在新的条件下,两岸有必要推动制度性经济一体化进程。两岸制度性经济一体化不但有助于减少往来成本、推动各自经济的发展、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而且也有助于规避外来风险、强化合作保障,奠定两岸长远的、根本的利益基础,合则两利,对大陆有利,对台湾更有利。  相似文献   

16.
关于台湾参与国际组织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小红 《国际展望》2011,(3):92-104
本文分析了马英九上台后两岸关系的新形势,主张大陆方面在台湾参与国际组织问题上应作出相应的调整以维护和促进来之不易的两岸和平发展势头。文章围绕“一个中国”这一核心原则,就台湾参与国际组织的名称、身份和可控性等重要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台湾在2008年出现第二次政党轮替,由积极主张改善两岸关系的国民党重新执政,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大陆方面正式提出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思路,始于2004年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表的“五·一七”声明,并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得到进一步的阐发。但在民进党执政时期,上述构想迟迟未能得到台湾当局的回应。马英九主政后,两岸关系出现了突破性的发展,双方进行了一系列高层次的交流,  相似文献   

18.
孙升亮 《台湾研究》2008,(5):12-17,41
自1979年两岸关系开始解冻以来,以台商不断扩大对大陆投资及其所驱动的两岸贸易高速成长为主线,两岸经济体之间的功能性整合不断深化发展,但在台湾当局严格限制大陆资金与产品入岛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不对称相互依赖”的基本格局。马英九上台后,在岛内经济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背景下,把扩大两岸经贸交流、推动两岸建立制度性合作架构,  相似文献   

19.
无论从地理、地质等自然条件来看,还是从历史、法理等人文角度考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口’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然而,由于美国自二战后对钓鱼岛的非法托管,尤其是美日两国在1972年的私相授受,使得钓鱼岛问题至今仍是海峡两岸与美El关系中的一个高度争议问题。几十年来,两岸四地和全球华人的保钓运动此起彼伏,两岸当局也基于各自的“一中宪法”,一再重申拥有钓鱼岛主权。自1980年代以来,日本在图谋“实际控制”钓鱼岛方面动作不断。相应地,两岸四地的许多民众和海外华人对两岸在钓鱼岛问题上开展合作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本文拟对这种合作的可能性进行初步探讨,并对可能的障碍进行分析,旨在引起两岸学界对这个合作议题的更多关注,为维护中华民族的合法权益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解读石狮20多年的发展路径,两条轨迹分外明显。其一,“小政府,大社会”的政府机构改革以失败告终。这场曾为全国关注的城市行政体制改革在辗转16年之后从终点回到了原点。现在,石狮市的党政机构由1988年建市之初的13个增至29个,人员由1421人增至5747人。4年前,原市委书记李建国开始主政石狮,李感慨于此地机构臃肿,亲笔题写“雷厉风行”4字挂于政府大厦的大堂之中,以示警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