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明代思想家李贽留下了一副名联:"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是一副名联,也是很好的格言。吕端为官称相40年,经历了北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他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原则,英明果敢,匡正祛邪,得到了后人赞颂,留下"吕端大事不糊涂"的美名。但很少有人知道,吕端还是一个为官清廉的典范。他当宰相时,看到一些大臣置田产,思安逸,不理国事,就多次劝谏皇帝要在大臣中力戒奢靡之风,以正朝纲。他不仅为官清廉,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而且从来不置产业,就是应得的那份俸禄也常常拿出一些,周  相似文献   

2.
<正>以完善制度为抓手,我省各地着力构建农村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我没什么权力,我就是村民的服务员。"说这话的是眉山市东坡区新星村支书梁永利。在他身后的村务公开栏上,上一季度村级财务公开项目清楚明晰,旁边就是村里人人都要遵守的《村民公约》。说到现在村官容易滋生腐败的征地补偿、拆迁安置、惠农资金发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梁永利思索了一会儿,"这些在我们村都不是问题,村里要做什么事,钱怎么花都是村民说了算。我  相似文献   

3.
过去的两年间,河南许昌东城区拆迁领域60余人相继被批捕、起诉,加上数人潜逃,东城征地办全军覆没。涉案人员以拆迁之名"团购"了当地拆迁事务。办案人员说,"进了这个圈子,不贪就成了另类,不贪就得受排挤,不想贪也得贪。"(2012年12月18日《检察日报》)这句话很多人听着不顺耳,在现实中未必就没有  相似文献   

4.
正学习毛丰美的先进事迹,我们在他身上看到了爱民至深、为民至诚,淡泊名利、严以律己的崇高精神,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名基层干部应具备的"责任"与"担当"。作为老干部工作者,要以毛丰美为镜,以忠诚为本、以为民为乐、以清廉为荣,用共产党人标尺要求自己一生,永葆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公仆本色、清廉本色,努力当好老干部的"贴心人"。要坚持"忠"字当魂,始终"一颗红心"听党话、跟党走。古人云:"忠诚盛于内,贲于外,形于四海。"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推动工作贯彻落实的手段之一,"责任状"是有必要的。然而,个别领导干部不管部署什么工作,都让下级签个责任状,看上去是层层负责,有些时候却有层层"甩锅"之嫌。事实上,其根源是个别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本该由自己想得更细、落得更实的责任,却以责任状的方式简单压下去。基层干部两腿好像灌了铅,如何迈开脚步?有权就有责,权  相似文献   

6.
说廉洁     
清正廉洁,是我国人民历来所崇尚的美德。唐代崔元玮之母常教子:“为民不可贱,为官不可贪,民以骨气为本,官以清廉生威”。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洁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所以不少志士仁人很注重这一点,以之修身、养性,进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并留下美名,为历代所喷喷称颂。 相传,春秋时的庚黔娄为官就很廉洁正直,生活清苦,家徒四壁。他死后只得用仅有的一条破棉被裹体。然而由于被子太短,盖住头则遮不住脚,遮住脚则露出头。帮助料理后事的人建议:“不如把被子斜盖,这样头和脚都盖住了。”可是,他的妻子却执意不肯,说先生在世时,常讲“斜之有余,不若正之不足”,这是他一生做事的规范,我们还是尊重他生前的志向,就这样正盖好了。 “斜之有余,不若正之不足”,反映了庾黔娄为官“宁正勿邪”的信条,清白一生,廉洁一生,其破被裹  相似文献   

7.
罗日荣 《前线》2016,(4):94-94
正孔夫子曾言,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对于帝王而言,大多是一些有权就任性的主儿。不过也有帝王,恪守有权不能任性的底线,因此在历史上留下了美名,如北魏孝文帝和西汉汉文帝。薛聪就是让孝文帝"惮"的一个人。薛聪是薛辩的曾孙,曾任北魏治书侍御史。他不畏避强横之人,凡是违法乱纪的,都不放过。孝文帝有时候想宽恕那些违犯法令之徒,以昭示自己的恩泽。有一次,大司马、安定王拓跋休逮捕了三名偷盗的士卒,把他们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5,(4)
<正>一名基层干部,做到让众人都说好,难;让群众落泪惋惜,更难;一名组工干部,让群众敬佩和信服,不易;让干部自觉看齐,成为工作表率和学习榜样,更不易。卢玉宝同志,带着对百姓的牵挂、对事业的执着,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却又永远地活在我们心中。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气吞山河的事迹,有的只是用无数的"平凡"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他以对党的无限忠诚、对群众的无比热爱、对工作的尽  相似文献   

9.
正张伯行(1651年—1725年),河南仪封(今河南兰考)人,曾任福建巡抚、江苏巡抚、礼部尚书。他为官二十余年,刚正清廉,从不收受礼物,极力反对"以馈赠之名行贿赂之实",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第一清官"。康熙四十五年(1707年),张伯行被任命为江苏按察使。按照当时的官场潜规则,新任的官员要给巡抚、总督等上司送礼(白银四千两),可这数目等同  相似文献   

10.
正菊花是古代文人珍爱的花卉,被列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咏菊名句,如"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秋菊有佳色"(陶潜);"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历代画家亦喜以菊花为画材,徐渭、朱耷、齐白石、潘天寿等,都有画菊的佳作传世。贵州现代画家萧之亮,一生爱菊、种菊、画菊、咏菊,对菊花的钟爱堪比东晋诗人陶潜;他一生所作亦以菊花最多、最精,故生前有"萧菊花"的雅号。萧之亮,原名汝富,别名导群、  相似文献   

11.
正1929年,年仅14岁的胡耀邦正式投身革命生涯,成为一名红军战士。从此,他在艰难曲折的革命生涯中,多次遇到生命危险,但幸亏遇到"贵人"相助,最终化险为夷。其中一些遇险经历,给他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这也许是他在拨乱反正时期,大刀阔斧地平反冤假错案的动力之一。苏区蒙冤被顾作霖救下1932年夏,胡耀邦奉命随部队去湘赣边做"扩红"宣传工作。由于胡耀邦宣传工作做得很扎实,这次"扩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许多青壮年纷纷参加红军,红军得到大发展。正当他返回赣西南,以一颗忠实之心,准备投入更艰巨  相似文献   

12.
在我党历史上,毛泽东曾以实干著称。延安时期,流行这样的顺口溜:"毛泽东的实际,王明的口才,博古的理论,周恩来的人才。"这样的概括未必准确,却反映出当时人们十分推崇毛泽东的实干之功。他还给美国新闻记者兼作家白修德留下了"不尚空谈,对我所说的都是实际情况"的深刻印象。的确,作为实干家的毛泽东,曾在党内十分推崇不尚空谈的思想方法和  相似文献   

13.
正讲真话、说实话,是做人起码的要求和"底色",也是规范社会秩序的"内生力量"。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讲真话更是一种担当。唐朝政治家、思想家魏徵,性格耿直,敢于直言进谏,是讲真话的榜样。他病逝时,唐太宗亲临吊唁,并留下了那段千古传颂的"三镜论"":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可见,魏徵在唐太宗心中的位置之高。反观现实,却令人忧心忡忡。当  相似文献   

14.
正《党史文汇》2012年第7期刊登了山西李潞玉撰写的文章《一份珍贵的延安〈解放〉周刊》。作者说,他在长治城隍庙旧书摊上淘到一册延安1938年11月出版的《解放》周刊第57期,发现多位读者在该刊内文的字里行间和横眉边框留下了多处字迹,其中就有"张汉英"的名字。鲜为人知的是,张汉英是奋战在军工战线上的一名华侨老兵。笔者同属侨界人士,对他知之较多,于是将其事迹整理披露如下,以  相似文献   

15.
正盖如垠、苏树林、韩学键、王永春、寇铁,这五名贪官都与大庆颇有渊源,有人甚至以"五虎将"来嘲讽他们。但当地人却苦笑道:"‘一城五虎’这种纪录,实在不怎么光彩。"近日,素有"盖不倒"之称的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副主任盖如垠终于"倒"了。有人曾调侃盖如垠的仕途险象环生,经历了许多大案,同僚纷纷落马,他却屹立不倒。伴随盖如垠的落马,"一城五虎"的说法不胫而走。十八大后落马的老虎中,已有4人与大庆渊源颇深。原福建省长苏树林、原中石油副总经理王永春,曾先后担任大  相似文献   

16.
正有人把精神障碍患者称为"疯子",唯恐避之不及,可她却乐为患者献青春,以仁心大爱和"疯人"相处了25年。她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精心照顾,用满腔的真诚抚平患者心灵的创伤,用火一样的热情点燃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用无微不至的呵护为患者打开一扇幸福的心窗。患者们大多不善表达,可他们对她的感觉都是一样的——多数人可能永远无法想象一名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内容。2010年夏季的一天,精神科收治了一名患者。他来的时候,全身皮肤被厚厚的泥垢包裹着,头发被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