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今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普遍的问题和矛盾,如规划建设千篇一律,认识不够,思想不统一,建设资金不足和农民收入较低、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低等问题造成美丽乡村发展后劲不足。邹城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既注重"形象美"又注重其"内涵美"的挖掘和发展,通过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立足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发展乡村儒学,打造美丽乡村政德教育教学点,美丽乡村建设与"四德"教育相结合等做法促进了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提高了发展后劲与村民幸福满意度,实现了宜业宜居的"美丽效应"。  相似文献   

2.
<正>一湾碧水,青山叠嶂,黛瓦白墙,锦绣风光。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在锦江河畔徐徐展开,铜仁市碧江区开启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新篇。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瓦屋、六龙山等生态美景,可以驻足停留;龙江、陈家寨等美丽乡村,可以畅享自由;路腊、茶园山等传统村落,可以寻觅乡愁。目前开发出来的"大明边城+瓦屋""九龙洞+瓦屋"等多条精品线路,已将散落的"珍珠"连成一串。农事体验、农家休闲、农业观光。从组团游到自驾游,从观光游到体验游,乡村旅游正成为一种时尚,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莲叶何田田     
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人周敦颐曾这样赞誉莲花。如今,爱莲者甚,莲亦更慷慨地回报世人的喜爱。花朵张开,给游人以美景;枝叶蔓延,让夏日更清凉。近年来,贵州各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充分利用交通、生态、文化、自然景观等优势资源,建成河道观光步道、文化长廊、观景台、QQ农场等乡村旅游景点,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种植莲花,发展乡村旅游,助力村民增收致富。夏日悠悠,各色莲花随风摇曳,连点覆面,城郊、乡村宛如一座清香满盈的大花园。发展莲花经济,正在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新风尚。  相似文献   

4.
正贵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强调,建设美丽乡村,深入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经营好乡村的旅游、村舍、生态等资源,以污水、垃圾处理为重点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乡村生产效益、生活品质、生态价值,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相似文献   

5.
正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扶贫事业的生力军。对正处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的贵州而言,乡村旅游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推动民族文化大繁荣以及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等举措,近年来贵州乡村旅游得到较大发展,富了一方百姓,助力脱贫攻坚效果明显。2015年,贵州乡村旅游接待人数1.593亿人次,旅游收入705.9亿元,年均增长31.7%。贵州乡村旅游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6.
正赤水市围绕"全景赤水·全域旅游",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演绎"美丽乡村成为美丽风景"的生动实践,加快推进赤水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建设。正值寒冬,赤水大瀑布景区却是游人如织。新年伊始,国家旅游局传来喜讯:经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评定,遵义市赤水河谷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成为贵州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赤水是一座红色文化深厚的城市,丹霞地貌十分典型,是遵义市赤水河谷旅游度假区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7.
刘兴才 《当代贵州》2013,(13):28-29
今年2月,中国首个以"美丽中国"为主题的峰会——"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在兴义市举行,贵州纳灰村、江苏永联村、北京新发地村等全国50个美丽村代表在峰会上正式宣布结成"中国美丽乡村联盟",践行美丽中国发展理念,携手共建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中国美丽乡村。地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万峰林腹地的兴义市下纳灰村,距兴义市区十来  相似文献   

8.
正一个农业园区既是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又是一个小公园;既是一处旅游景区,更是引领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15年以来,息烽县把农业园区建设与美丽乡村、城市公园、全域旅游和大扶贫有机融合,全局规划、统筹推进,闯出一条"农旅联动带动精准脱贫"新路子。大景观刷新园区"颜值"  相似文献   

9.
乡村美,村民富。仁怀市将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乡村建设、推进精准扶贫有机结合,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深挖旅游资源、打造配套产业等手段深入推进旅游扶贫,为仁怀农村推开了另一扇"致富之门"。一幅乡村美、产业强、村民富的美丽画卷正在酒都大地徐徐展开。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江口县紧紧围绕贵州省委、铜仁市委"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安排部署,坚持"三个优先",抓好"三个环节",结合"三个重点",探索走出一条江口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之路。坚持"三个优先"力求实现美美与共规划引领优先。始终把规划引领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前提,秉承"精而特、生态与文化并重"理念,做到依山就势、天人合一、记得住乡愁。围绕梵净山规划建设乡村旅游示范  相似文献   

11.
正贵州"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就地就近城镇化紧密结合,推动美丽乡村从"一片美"向"整体美"、从"外在美"向"内在美"、从"环境美"向"发展美"、从"一时美"向"持久美"提质转型,提升了乡风文明,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近年来,贵州省坚持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为载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出了一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共同推进的路子,  相似文献   

12.
《奋斗》2020,(13)
正国家于2013年正式启动了"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并在2014年2月正式发布了包括产业发展型、生态保护型、城郊集约型、社会综治型、文化传承型、渔业开发型、草原牧场型、环境整治型、休闲旅游型、高效农业型等在内的美丽乡村建设十大发展模式。不同的美丽乡村创建和发展模式各有侧重,但是总体上突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怀化市鹤城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乡村振兴,蹚出一条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路子。鹤城区2017年实现整体脱贫摘帽,黄岩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先后获评中国十佳避暑康养小城、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森林乡村等称号,“能人带村+村民众筹”旅游扶贫模式被列入《2019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2021年累计接待游客近2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近200亿元,旅游接待人次和综合收入均位居全市第一。  相似文献   

14.
正安顺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深入开展以"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快建设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重要基础工作,深化内涵,统筹推进。  相似文献   

15.
<正>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浪塘村,曾经是省二类贫困村,在安顺开展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中,浪塘村成为创建点之一。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浪塘村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民人均收入翻了一番,来村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曾经的贫困村变成了今天的"生态旅游型"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6.
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城乡统筹发展实践中,特色小镇不断酝酿和形成。"一村一品"的美丽乡村、"产业集聚"的产业园区、"旅游休闲度假"的旅游目的地都为特色小镇的形成与正式提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色小镇成为当前城乡统筹的重要载体,并将在更好地实现就地城镇化、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中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覃淋 《当代贵州》2022,(13):4-7
贵州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资源,大力培育"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以"美丽资源"换来"美丽经济",以"美丽经济"反哺"美丽乡村",走出了一条持久、循环、低碳、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文波  肖玉叶  何晓芳 《当代贵州》2014,(10):I0002-I0002
正三月,李花怒放的季节。3月20日,由铜仁市旅游局与沿河自治县委、县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南庄赏李花乡村旅游文化活动周"在国家3A级乡村旅游景区沿河沙子镇南庄村举行。活动主题为"发展乡村旅游、弘扬李乡文化、建设美丽乡村、创造美好生活",时间将持续到3月底。这是沿河随着"经营山水、统筹城乡,全力打造山水旅游名城"发展战略不断深入,以农兴旅、以旅富农,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培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实施客源带动战略,以节造势,强化宣传推介的重要举措之一。"举办赏李花乡村旅游文化活动周,旨在以花为媒、以节会友,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展示生机勃勃、开放文明、繁荣发展的美  相似文献   

19.
正贵州用凉爽的独特气候优势,大力发展避暑旅游经济,在繁华的都市、美丽的乡村、热闹的景区,为全国游客带来一场场旅游盛宴。5月16日,"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2019多彩贵州避暑度假游主题推广季启动仪式在重庆市举办。今年,贵州针对全国所有省(市、区)的居民推出旅游优惠政策,与往年相比,优惠范围更广、优惠时间更长。近年来,贵州充分用好凉爽的独特气候优势,大力发展避暑旅游经济,在繁华的都市、美丽的乡村、热闹的景区,为全国游客带来一场场旅游盛宴。  相似文献   

20.
正9月10日至11日,铜仁市德江县在高家湾高效农业旅游景区举办第二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大会主题为"欢乐乡村行·美丽高家湾",吸引了来自省内外的5万余名游客齐聚高家湾,共享乡村旅游发展盛宴。在旅发大会期间,德江县成功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0个,项目总投资26.8亿元,辐射带动城区餐饮、住宿、农特产品销售等旅游收入2000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