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2 毫秒
1.
李翔昌  徐向良 《创造》2009,(4):52-53
一位到云南采访“躲猫猫舆论事件”的中央媒体记者在他的采访手记中写道:“2月27日下午,‘躲猫猫’真相公布后,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婉谢记者采访,但他发来短信称,今日阳光依然跟往常一样,云南的天空永远是最蔚蓝最清澈的。”  相似文献   

2.
新西行漫记     
“新西行漫记?”“跨越西部?” 每当我们停下车的时候,就会有人好奇地围上车,仔细琢磨着我们的采访车上贴着的这些花花绿绿的中英文标识。除了我们肩扛的摄像机让这些地处偏远的村民感到奇怪外。与我们同行的美籍专家大卫更让他们觉得新鲜。 大卫·威尔顿已经73岁了,在游历过80多个国家后,他于两年前来到中国,目前是成都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的高级经济顾问。他是这次新西行漫记采访活动的主要发起人之一。用大卫自己的话来说,现在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地区,而中国目前的经济重心又是西部大开发,但当地与人讨论中国西部时,才…  相似文献   

3.
黎伟盛 《传承》2006,(10):34-37
“她是一位非常热情的阿姨,笑得像花儿一样……”7月26日晚上,记者将去采访左太北时,工作人员这样轻轻地说了一句,它恰到好处地打消了记者之前的一些顾虑。晚上9点采访开始,正好碰上保健医生前来给左太北检查身体,医生叮嘱她要按时吃药,早点休息。左太北后来笑着对记者说,自己的身体不是很好,但还是坚持来参加这个活动。“前几天朱德的女婿刘铮刚走,他79岁了,大家怕他走多了出事,到赣州时就劝他回家了。他当时很不愿意离开。”左太北说,“作为那一代人的子女,我们的岁数也大了,以后很难有这样的机会了。所以这次我一定要来,我希望能从正面来…  相似文献   

4.
我是新闻人,朱镕基当总理时,我关注他每一次在全国人大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的“答记者问”,那确是很重要的节目。中国总理答记者问的精彩一页,就是在朱镕基手上开创的。《朱镕基答记者问》一书不仅收录了他五次在全国人大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答中外记者问,还收录了他“接受外国记者采访”、“在境外的演讲和答问”、“接受香港记者境外随行采访”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罗老师,再见!”当我们去采访罗杨珏时,一位男生从我们身旁走下楼梯,面带微笑说道,脸上略带着羞涩。  相似文献   

6.
宋凯 《中国保安》2014,(7):24-26
见到卢延永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他个头中等,身材壮实,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一口地道的天津活.让记者误以为他是天津本地人。在采访中记者才得知,卢延永的老家在河南濮阳,  相似文献   

7.
贺锴 《前进》2013,(7):19-21
“我活了70多岁,还是第一次接受记者采访,而且是省报的总编辑。”说话的,是静乐县贫困山区的一位70岁老农。 2012年9月21日,山西日报启动“记者贫困山区行”活动,抽调精兵强将,组成11支小分队分赴全省11个地级市的贫困山区采访。活动启动后,集团总编辑兰炎平、副总编辑杨小宁带队到忻州市静乐县贫困山区采访。与农民拉家常,让记者们听到了上述话语,内心也收获着感动。  相似文献   

8.
2006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次农业博览会上,当地《中西部论坛报》记者采访了"顶岗"担任州农业厅厅长助理的四川省农机局副局长罗晓东。次日,这家报纸在头版刊出题为《中国访问者寻找他的国家农业的未来》的报道。  相似文献   

9.
他很热情。当本刊记者如约采访他时,正在房间细读材料的他,连忙从座位上站起来,右手同时伸到记者面前。握手之后,他接着便泡好一杯茶,招呼记者就座。  相似文献   

10.
多穷  崔峰  查鑫 《人权》2002,(4):17-25
长期以来,西藏的监狱状况和因犯待遇问题,一直受到达赖集团和西方反华势力的责难,备受世人哭泣。为了让世人了解真相,最近新华社西藏分社的罗穷、崔峰、查矗三位记者对西藏监狱进行了实地采访,向我们透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事实。现将三位记者5月27日、28日和29日采写的一组系列报道全文刊发,供读者鉴别。  相似文献   

11.
罗正雄是云南省鲁甸县龙头山镇的一名普通民政助理员,第一次见他是两年前在鲁甸采访的时候。印象中,罗正雄话不多,总是默默地做着自己的工作。有人让我猜他的年龄,才知道原来头发已然花白的他,当时不过才37岁。地震后不到一年间的操劳,竟令他苍老许多。在去受灾群众家里的路上,身形瘦削的他肩扛慰问大米,一个人走在布满黄土的山坡上,这个背影至今仍给我留着深深的印象。本期最美基层民政人讲述罗正雄的故事,让我们看看他是如何用实际行动和为民的"初心",诠释民政人的情怀。  相似文献   

12.
笔者目前供职的单位是一家实行全员招聘制、没有财政拨款、不靠行政命令发行的报社,它的办报宗旨、运行方式等都与正统媒体大不相同,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体制特区”。前不久与某报的记者一起到沿海地区采访,其间经历的一件小事让我至今难忘。采访结束时,他说他们报社同事间有一个习惯,不论谁到外地出差采访,回来时都要给上司和单位的同事们买一些当地特产或纪念品,他虽然内心很反感,  相似文献   

13.
赵辉 《台声》2014,(4):88-90
和周华健见面,扑入限前的是他招牌的“周氏笑容”,脸上的笑纹越来越深,却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周华健确实是个爱笑的人。采访时,他偶尔冒出的一句话会把记者逗乐,然后他也跟着笑得前仰后合。刚坐定,记者客套地说道,“我是听着你的歌长大的。”  相似文献   

14.
《今日海南》2010,(1):31-31
接受记者采访的前一天晚上,吴立刚随挂职单位的领导从北京出差回来。在北京待了好几天,“太冷了,还是海南好啊!”一见面他就笑着说。  相似文献   

15.
跑会     
《中国残疾人》2013,(10):12-12
六代会开幕了,会议报道自然必不可少。同各地的代表一样,身为记者的我们也要往会场走一遭。然而。与代表们的“开”会不同,我们的六代会却是得“跑”的。既然耍“跑会”。首先就耍跑得快。既要提前到会场,更要抓紧做采访,照相机、录音笔更是样样不能落。您可别小瞧这个“快”字.少了它。报道还真不好做。这次六代会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会议短了,讲话少了。最短的会议20分钟就结束,绝不拖泥带水。要是跑得慢了,还真就“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了。瞧,正有几个同行在抱怨:晚来一步,要采访的代表没见着,只好重新约定时间加班加点了。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夏天,世界足球锦标赛在德国举行。一位中国记者在采访的途中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装有1000欧元和几张银行卡。记者将钱包交给了一位巡警。他把钱包交给巡警后,想立即走开,继续自己的采访。而那名巡警却拉着他。不让他离开。  相似文献   

17.
认识张克扎都,纯属偶然。前些年到西双版纳采访,当时他是武警西双版纳边防支队的政治处主任。有位同行的记者朋友告诉我,他是拉祜族支系之一的苦聪人,汉名叫张可明,喜欢写诗,在武警边防部队已经小有名气。虽然当时我们并没有采访他的打算,但是热情的张克扎都为我们到基诺山寨等地采访给予了许多帮助,从此我们成了朋友。去年10月中旬的一天,在美丽的西双版纳州府景洪市,我再次见到了张克扎都。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几年不见,张克扎都的变化实在不小。他现在已是武警西双版纳机场边防检查站的政委,警衔也晋升为上校,还能自如地运用电脑进行创…  相似文献   

18.
没见陈总之前,我们就读过他的许多文章,还听过许多关于他的故事,印象很深,但很抽象,看看东啤、拜访陈总,成为心仪已久的事情。四月,恰巧一个机缘,使我们有了采访陈总的机会,不待预约,我们便在一个春雨潇潇的晚上,叩响了陈总的家门。一、沉重的翅膀初见陈总,感觉到这是一位儒雅而睿智的老人。也许是他身上浓厚的文化气息,也许是他详和而略带倦意的面容,使我们不由改变了惯用的采访形式,产生一种与之忘年倾谈、相互沟通的欲望,好在我们已熟读陈尔程经营方略,才使我们的采访没有偏离既定主题。“陈总,所说您很喜欢读《沉重的…  相似文献   

19.
凌洁 《观察与思考》2008,(12):62-63
有记者采访韩国导演李沧东,问:“对您来说什么是好电影?”他回答说:“简单地说就是一种感觉,每一时刻都不太相同。一走出剧院门就开始遗忘的电影,想必不是好电影吧。电影是无法和观众分离的,即使放映完了,也以某一种方式联络观众,这应该是有意义的电影吧”。那么,当我们被纷纭世事所缠绕时,记忆中是否偶尔会闪现某些电影片段,时不时扰乱你的思绪,让我们有所觉知、欣赏和追求呢?  相似文献   

20.
采访专家、学者,与之交谈,体会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问题的思考,听他们阐述自我的观点,从中会让人发现许多新的视角,还有那些隐藏于表象之下深层次的问题。日前,记者采访了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常务副主任顾骏教授,听他讲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之处,有一种新的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