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纠纷法律救济手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纠纷是指在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拆迁当事人对补偿形式、补偿金额、安置房面积、安置地点、搬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经协商达不成协议而产生的民事争议。随着我国城市市政建设、旧城区改造及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这类纠纷日益增多。通过何种法律...  相似文献   

2.
所谓拆迁纠纷 ,是指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的民事纠纷 ,主要包括拆迁补偿安置纠纷和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纠纷。前者是指拆迁当事人对补偿形式、补偿金额、安置房面积、安置地点、搬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经协商达不成一致而产生的民事争议。后者是指在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签定后 ,因当事人一方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协议而产生的纠纷。随着我国城市市政建设、旧城区改造以及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 ,这类纠纷日益增多。在拆迁纠纷引起的案件中 ,由于主体的形式平等性和主体对该法律关系内容的协商一致性 ,决定了该类纠纷具有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因此在审…  相似文献   

3.
房屋拆迁过程中民事纠纷案件的审理□王忠义王睿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的民事纠纷,主要包括拆迁补偿安置纠纷、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纠纷和拆迁委托合同纠纷三类。其中,拆迁补偿安置纠纷,是指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对补偿方式和补偿金额、安置用房面积和安置地点、搬迁过渡方式和过...  相似文献   

4.
杨江涛 《人民司法》2023,(16):95-101
在最高人民法院清理司法解释,将原《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3]7号)第7条删除后,我国对被拆迁人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权益之保护成为空白。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属于特殊行政协议,除兼具行政性与协议性外,尚具有物权性。被拆迁人补偿安置权益在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中分为补偿与安置两部分,前者针对所有权,后者针对使用权。本文基于补偿安置协议的物权性,认为被拆迁人补偿安置权益名为债权、实为物权,应当依所有权物上代位理论对补偿安置权益施以物权性保护;基于补偿安置协议的行政性,强调临时安置补助费及停产停业损失补偿等费用属于行政机关公法上的义务,且应事前补偿到位。  相似文献   

5.
1.高法新司法解释规定,不服拆迁裁决可提起行政诉讼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出台司法解释,当事人之间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而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法院将不再受理。拆迁单位与拆迁户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可以向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或同级政府申请裁决。对裁决不服的,拆迁当事人可  相似文献   

6.
关于城镇私房拆迁补偿安置的依据。我国房地产管理法律、法规已明确规定:“房屋产权证是房屋产权的合法凭证”,“凡未……办理房屋产权登记,其房屋产权的取得、转移、变更与他项权利的设定均为无效”。这已从法律上界定了房屋产权证是城镇私房拆迁补偿安置的合法依据。...  相似文献   

7.
第一条 为了规范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拆迁房屋及其附属物的补偿安置活动,根据《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和《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征地拆迁房屋补偿安置是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组成部分。征地拆迁房屋的补偿安置标准,应当纳入征地补偿安置方案进行公告。征地拆迁房屋的补偿安置费用应当纳入征地补偿安置费用管理。 第三条 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经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建设单位负责拆迁房屋的补偿安置。  相似文献   

8.
一、第三人及办理涉及第三人的公证 本文所称的“第三人”,指城市房屋拆迁中,既不是拆迁当事人中的拆迁人,也不是被拆迁人,但又与被拆迁房屋或与其补偿安置协议有直接利害的关系人。通俗地说,就是为了被拆迁房屋的顺利拆迁,与拆迁人或被拆迁人达成相关协议的公民或法人。它应具备如下3个特征:一是主体的合法性,即依法享有民事权利、独立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或者法人。二是客体的关联性,即与拆迁房屋或补偿安置协议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三是时间上的不间断性,即是发生在房屋拆迁过程中的民事法律关系人。 城市房屋拆迁涉及“第三人”…  相似文献   

9.
【裁判要旨】在未办理安置房过户登记手续前,被拆迁人享有其基于拆迁安置补偿协议所获得的利益。赠与的财产亦指财产性利益,包括积极财产利益、消极财产利益、无形财产利益。在赠与关系中,被拆迁人享有的拆迁安置补偿协议项下的利益属于赠与人的消极财产利益。赠与人享有处分权。被拆迁人享有对安置房的优先取得权,这一权利是基于被拆迁人的特殊身份所获得的,是优先于一般债权的特殊债权,因而除被拆迁人之外的其他人不应享有该权利。  相似文献   

10.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14条规定:“拆迁入与被拆迁人对补偿形式和补偿金额、安置用房面积和安置地点、搬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经协商达不成协议的,由批准拆迁的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裁决。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对裁决不服提起的诉讼,人民法院是按民事案件还是行政案件受理?有观点认为,拆迁当事人对补偿安置达不成协议,房屋拆迁主管部门作出的裁决,是对平等拆迁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益争议而居间做出的行政仲裁,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  相似文献   

11.
(2005年7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58次会议通过2005年8月1日法释[2005]9号公布自2005年8月11日起施行)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浙高法[2004]175号《关于双方未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当事人就补偿安置争议向法院起诉,法院能否以民事案件受理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者拆迁人、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就补偿安置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并告知当事人可以按照《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向有关部门申请裁决。此复。  相似文献   

12.
谭星光  李东阳 《人民司法》2023,(17):100-103
<正>【裁判要旨】在已公布拆迁实施方案基础上合法签订的拆迁安置补偿协议应按约定履行,如果因为履行条件变化而需要调整部分方案内容及协议条款,应在利益平衡的基础上协商解决。对行政机关行使行政优益权直接调整补偿安置协议的行为应予以价值权衡,如果缺乏充足的理由,应优先保障协议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杜先福 《政府法制》2006,(12):43-45
开发商忽视合同的公正性,随心所欲对待具有法律效力的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酿成纠纷打官司,法院判决波澜迭起……  相似文献   

14.
城市房屋拆迁行政案件有关程序问题的审查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发展离不开拆迁,没有拆迁便没有城市的发展。在不改变现有法律框架的情况下,我们应当形成这样一种共识: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客观存在。而依法拆迁不仅要求拆迁许可、裁决,以及补偿安置协议的签订要做到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体现公平公正精神,而且要求拆迁管理及实施拆迁的程序符合法律规范的规定。本文所要探讨的有关城市房屋拆迁行政案件程序问题,主要是对当前法院受理、审理城市房屋拆迁行政案件,以及城市房屋拆迁行政程序中一些突出或有争议问题的审查和判断。  相似文献   

15.
1宅基地转让给他人,原权利人是否有权主张宅基地相关拆迁补偿权益?Q:2016年,家住天津市河东区某街道的胡某退休后欲在农村养老,便购买了该区某村汤某的宅基地及房屋,双方签订了转让协议。胡某付清所有款项后便一直在此处居住。2017年该村拆迁,汤某得知后,以宅基地转让协议无效为由要求获得拆迁安置房及相应补偿。其主张能否得到支持,胡某的利益又该如何保障?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14条规定:“拆迁人和被拆迁人对补偿形式和补偿金额、安置用房面积和安置地点、拆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经协商达不成协议的,由批准拆迁的房屋拆迁主管部门裁决。被拆迁人是批准拆迁房屋拆迁主管部门的,由同级人民法院裁决。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在诉讼期间如拆迁人已给被拆迁人作了安置或者提供了周转用房的,不停止拆迁的执行。”《条例》所规定的行政程序、诉讼程序以及这两个程序的衔接比较复杂,特别是对第14条规定的拆迁主管部…  相似文献   

17.
房屋拆迁的补偿、安置及其处理林建民,侯锡宙补偿、安置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房屋拆迁既存在严格的行政管理,又存在大量的民事法律行为,这在学术界和司法实践中已形成共识、但必须明确,房屋拆迁的补偿、安置是民事法律关系。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均系平等的民事主...  相似文献   

18.
【裁判摘要】房屋拆迁安置权益属房屋所有权的综合性权能.一般包括被拆房屋补偿款、搬迁费用、新建房屋补贴、新建房屋土地使用权等在内。应以被拆迁房屋的所有权权属决定拆迁安置权益的归属。共有人之间有权通过协议予以分割。在他人享有使用权之土地上建造房屋而形成附和的.房屋所有权一般归属于土地使用权人。对实施房屋建造的非土地使用权人所进行的补偿不仅仅包括金钱给付,在特定身份关系下亦应包括居住使用权益。  相似文献   

19.
【裁判要旨】房屋拆迁安置权益属房屋所有权的综合性权能,一般包括被拆房屋补偿款、搬迁费用、新建房补贴、新建房屋土地使用权等。应以被拆迁房屋的所有权权属决定拆迁安置权益的归属,共有人之间可通过协议予以分割。在他人享有使用权之土地上建造房屋而形成附和的,房屋所有权一般归属于土地使用权人。对实施房屋建造的非土地使用权人所进行的补偿不仅包括金钱给付,在特定身份关系下亦应包括居住使用权益。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及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城市房屋拆迁数量迅速增加,诉至法院的城市房屋拆迁案件逐年增多。由此,围绕房屋拆迁的诸多问题也存在许多争议:如在房屋拆迁过程中,政府的职能如何定位?私人财产权如何能够得到公平的保障?对于房屋拆迁行政中的拆迁许可问题、未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问题以及强制拆迁行为等问题如何受理与裁决?拆迁房屋的补偿标准如何确定?非法拆迁的责任承担如何界定?本期“特别策划”围绕房屋拆迁的相关法律问题,立图提出立法层面的建议以及实践层面的解决思路。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