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森森  汪清 《侨园》2014,(2):97-97
她是一个女人,却巾帼不让须眉,创下了一番骄人的业绩。她就是沈阳市三八红旗手、巾帼再就业明星,沈阳云环经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云环。  相似文献   

2.
施立松 《各界》2014,(6):95-96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往往站着一个默默付出全部的女人。中国近代史上大师级人物梁启超背后的那位女人,梁启超从不曾公开叫过她的名字,即便在给家人或亲朋的信中提及她,他也只称她“王姑娘”或“三姨”。其实她有个好听的名字,而且还是他给她起的——王桂荃。  相似文献   

3.
申小轩  梅旭东 《民主》2011,(5):27-29
如果,你试图走进一个女人的世界,那你就必须读懂她内心深沉的爱。如果可以,我愿意暂且忘记她身后的荣誉.只用一种姿态.一种女性的姿态,来聆听在她身边发生的过往。那像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故事里,有江北古城的千年风雨,也有一个女人为之付出的半生缘。  相似文献   

4.
李婍 《各界》2014,(12):64-66
一 五代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李嗣源的老婆团队中有一个曹皇后,曹皇后不是国色天香,年轻的时候也没有倾国倾城的容颜,所以,她一直不是李嗣源最喜欢的女人。有的史料中说她是原配,有的说她是小妾出身。  相似文献   

5.
抗癌不老     
《侨园》2016,(9)
正她曾是一个"三阴"癌症患者;她曾做化疗掉光了头发,但她乐观向上的爱美举动和追求,最终竟然成为一个比健康人还健康的女人。她让人不可思议,她更为那些癌症患者做出了榜样:癌症不可怕,用美来脚踏;乐观活人生,她比谁人差?她年过花甲,却花容月貌、雍容典雅;她罹患癌症,却珠圆玉润、神采奕奕;她失婚单身,却幸福洋溢、其乐融融。她就是不老"女神"樊丽君。美,就是她的无敌魔  相似文献   

6.
最近,在辽宁省建昌县的一个小山村里,一个女人的大义之举震惊了整个县城.有人说她可怜,有人说她善良,有人说她傻冒,有人说她自己遍体鳞伤心头淌血却义无返顾拯救一个灵魂,而这个被拯救灵魂的人就是她的丈夫.近日,记者来到这个小山村,见到了这个大义女性高广兰.  相似文献   

7.
吴迪  韩丽 《侨园》2008,(1):3-5
不懂法语,她却写出一部轰动法国的畅销书;巴黎圣母院破例为她在180年前拿破仑结婚的大厅举行了隆重婚礼;在伦敦倒房成为著名房地产富豪,与阿拉伯王子为邻,球星罗伯特·皮雷是她的房客;就连查尔斯王子都感叹:这是位了不起的女人!她就是中国最勇敢的女人--吉胡·阿莎. 漂流长江 成为中国"最勇敢的女人" 吉胡·阿莎是一位从大凉山走出的彝族女子.由于从小崇拜福尔摩斯,1980年,20岁的她从警校毕业后成了西昌市公安局的一名刑警.凭着一股辣劲儿,她和同事一起多次破获重大凶杀及毒品走私案.在地方上当刑警,侦查、拍照、画图、审讯嫌犯,甚至解剖尸体都要自己动手做,但她从不含糊.  相似文献   

8.
叶子 《侨园》2007,(1):31-33
2006年12月30日,这是一个梅花绽放、冷艳吐芳的日子,更是一个让人分外惋惜和心痛的日子。因为这天,“百变歌后”、“百变影后”,一个充满传奇和凄美故事的女人已经离开我们3年了——她就是风华绝代的梅艳芳。  相似文献   

9.
刘东黎 《各界》2013,(3):63-65
她曾是整个北京城视觉的中心,话题的焦点。她有着由花船上的雏妓,一跃而成为“公使夫人”,并陪同夫君出使欧洲的奇特经历;八国联军进北京的一场浩劫,又将她造就成为“乱世女杰”。她就是晚清名妓赛金花,一生三次嫁作人妇,又三番沦入烟花,是中国历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一个女人。  相似文献   

10.
张琳 《理论导刊》2006,(12):111-112
作为悲剧形象的苔丝,被作者哈代视为“一个纯洁的女人”,苔丝是有罪的又是无罪的,无论如何努力她终究无法逃脱其悲剧的命运。在苔丝悲剧命运的生成过程中,其性别身份发生着核心效力。  相似文献   

11.
情醉泸沽湖     
初识泸沽湖的芳名,是因为公司里有个摩梭姑娘是来自泸沽湖畔嘎拉村的,从她那里知道泸沽湖是一个让女人魂牵梦萦,让男人儿女情长的地方。像一粒深情的种子,泸沽湖这个名字被深深埋藏进心底。  相似文献   

12.
西贝 《侨园》2013,(1):16-17
赛场上,李娜用坚硬的外壳示人,却把内心最柔弱的一面袒露在丈夫姜山面前。他不仅是她的教练、陪练,还兼当"充电器"、监工、保姆、厨师和保健医生。这对深情伉俪有着怎样的故事?不是每个女孩都有成为公主的命运。因为爸爸离世早,李娜一直告诉自己要强大,要能保护自己和妈妈。后来大家看到她时,都觉得她是一个彪悍到不需要任何人保护的女人,只有李娜自己心里知道,在坚硬的外壳下藏着的那个女孩是多么软弱无力,她多么羡慕那些父母双全的孩子。  相似文献   

13.
难忘阿曼蒂     
《侨园》2016,(6)
正曼蒂是一位法国女电影灯光师,三十多岁,高主贩个子,大大的眼睛,尤其是她那双眼球很奇特,不仅能对眼,而且还能转向不同的方向。去年夏天,阿曼蒂随一个剧组来到中国拍电影。她吸烟、纹身。刚一见到她,我以为她一定是个高傲的女人。通过一起拍片,我对她的印象完全颠倒了。她是第一次来中国,就像我们头一次出国,看什么都觉得新奇。到中国的第一天晚饭后,大家在夜市上闲逛,都低头看各种商品,而阿曼蒂却抬头看了好一阵子月亮。我想,此时的阿曼蒂也许在想着自己的家乡,或者她在  相似文献   

14.
路卫兵 《各界》2011,(11):54-55
作为一国的皇后,天下是老公的,老公的就是我的,她有足够的理由和资本藐视钱财,既不需要拼命去赚钱,也不需要精打细算地花钱。然而凡事都有例外,历史上还有过这样一位皇后,在她达到一个女人所能达到的地位极限时,却仍然对金钱无限痴迷,甚至在国难当头身家性命不保时,仍旧惜金如命。她便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皇后刘氏。  相似文献   

15.
正教养是个高频词。时下,如果说某人没教养,就是大批评大贬义了。如果说一个女人没教养,简直就如同说她不检点了。什么叫教养呢?辞典上说是"文化和品德的修养",但我更愿意理解为"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一个人可以受过教育,但他依然是没有教养的。就像一个人可以  相似文献   

16.
陈冠任 《各界》2014,(8):6-9
1937年底,贺子珍与毛泽东分手,她成了离婚女人。昔日在一起的战友几乎都回国了,在异域的贺子珍显得更加寂寞了。为了排遣寂寞,贺子珍更加努力地学习,努力地工作。 为了使自己开始一种新生活,她决心把自己改换一下形象,一天,她来到理发店,把自己直直的秀发烫成了这时在苏联很流行的卷发。贺子珍本来就长得端庄娟秀,她这么一收拾,更显得风姿绰约,加上她在苏联这几年的文化熏陶,言谈举止间透出魅力女人的风姿,与以前的她简直判若两人。30岁的贺予珍焕发出的是一种健康的、成熟的女性美。  相似文献   

17.
徐冬梅 《学理论》2010,(16):166-168
张爱玲对女人有着深刻的同情、反省和体认。她通过对于人性本体的思考以及表现女性特有的婚姻题材来展示女性的世界。正因如此,才使得她对于女性的怜爱显得更为深沉,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8.
三余 《民主》1997,(10)
采访她,真难。一是她工作忙,二是她不愿登报、上电视。要不是民进组织出面,我也会和许多记者一样,遭到谢绝。这天,她准时赴约。“我没有迟到吧?”一口浓浓的吴中乡音使人倍感亲切。矮矮的身材,短短的头发,一身淡黄色的夏服,十分得体,处处透露出一种女知识分子特有的气质。我抓紧在有限的时间内,从她嘴里掏出更多的东西。可没谈几句,就有人打扰,或找她请示汇报,或找她研究工作,前后一个半小时的采访,竟有四、五次被打断。这也难怪,手下有着一百多万“臣民”,主管全市文、教、卫、体、民政、广电、信访、计划生育等工作的副市长,其忙碌程度可想而知。她,就是府采芹。一个吴山越水哺育成长的女人,一个职位不断变化的知识分子。她先后当过医生、医院院长、卫生局副局长……人,不在于位,而在于为。那么,府采芹的“为”又是如何呢?  相似文献   

19.
马勇 《各界》2013,(12):37-41
如果从1861年“祺祥政变”开始算起,到1886年,慈禧太后在大清王朝最高领导人的位置上已经呆了25年了,尽管这个位置只是“垂帘听政”,并不是名正言顺的最高领导人.然而一个女人,特别是一个独子早丧的寡妇,不论她对权力是怎样地充满兴趣,25年的漫长岁月都会消磨掉这单调乏味的权力欲望.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被誉为中国上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短暂的一生,留下了百万字的作品,独具风格、清新素朴、悲愁婉约、真实纯美,享誉中外文坛。但情感的路上,一生困顿,一生孤寂,她说:“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她在旧时代努力争取女性的权利,争取独立的人格,维护女性的自尊,累累还是为情所伤。一生身心无所栖息,“从异乡又奔向异乡”,停不住地流浪。解读萧红的三段感情,会更懂得,她悲愁的命运,不仅仅是华年早逝,“更大的悲剧是,她一生都没有找到真正懂她的爱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