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东北烈士纪念馆的展厅里,陈列着著名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的两件遗物。这两件遗物是杨靖宇在哈尔滨进行抗日活动时穿的大衫、用过的褥子。大衫长120厘米,灰色毛哔叽料,有几块小补丁。褥子长157厘米,宽80厘米,褥面是灰色布料,褥里是白布,褥面四周镶黑边,褥子有几处裂口。这两件遗物折射了抗日英雄杨靖宇传奇人生的闪光片断。  相似文献   

2.
当你步入刘少奇同志纪念馆时,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遗物,无不在你心头留下深刻的印象。刘少奇已经离开我们30个年头了,但是,他那日以继夜伏案工作的姿态,他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殚精竭虑辛勤操劳的身影,仿佛就在我们眼前。是面对刘少青使用过的件件遗物,更激起我们对一代伟人的深深敬仰和怀念之情……普通的藤椅在复原的刘少奇办公室里,摆放着一把破旧的藤椅。这是一把在当时的普通家庭里都可见到的藤椅,由灰白色藤条编织而成,由于年代已久,有的藤条已断,更显破旧不堪。然而,就是这把平常的藤躺椅,从50年代至60年代,一直放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曾经有过三次较大规模的对外经济引进,可以用“156、43、78”三个数字作为代表。“156”,是指20世纪50年代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引进苏联援助的重点工程,简称“156项”;“43”,是指20世纪70年代初期向西方国家引进预定43亿美元成套技术设备。  相似文献   

4.
唐踔 《党史文汇》2010,(10):39-43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曾在一次与友人的交谈中诙谐地提到,我们"党内有两个奇人,一个做过和尚,一个当过牧师"。"和尚"就是指传奇将军许世友,"牧师"则是指中共地下党员董健吾,许世友将军早已家喻户晓,但知道董健吾的人却不多。  相似文献   

5.
《广东党史》2010,(12):45-45
<正>邵华将军搞摄影有些年头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姐夫毛岸英从苏联带回一台照相机,邵华装上胶卷,自个儿琢磨,有了些兴趣。1985年10月1日,邵华作为贵宾,被邀请出席新  相似文献   

6.
将军当兵     
“将军当兵”世纪50年代末的故事。 1958年8月戴河召开的中共扩大会议上,毛召:人民解放军:参加体力劳动1军官每年下连当1958年9月20政治部根据部队  相似文献   

7.
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张南生中将的遗物,经他夫人林纫篱提出,已交由连城县新泉纪念馆收藏。张南生将军的遗物有任命书、12枚功勋章,有20多万字的抗战时期及抗美援朝的日记、1938年至1952的会议、学习笔记,还有证件、生活用品、像册以及大量的书籍和他的战友赠送的字幅等。张南生将军是连城县新泉乡人。1929年参加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确定三峡工程“150方案”20世纪70年代后期,当葛洲坝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后,国内专家、长办(原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简称)提出了一个“200方案”。此方案一出笼,立即遭到许多人反对。到了1983年,长办在编制三峡可行性报告时,则着重考虑了“150方案”。这份报告称:“三峡工程按正常蓄水位150米,坝顶高程175米设计”。“150方案”实际上是低坝方案,它的优点在于:总投资低,可以基本满足防洪要求。  相似文献   

9.
正近读某开国大将传记,里面讲述了这样一件事:20世纪70年代初,将军的儿子准备结婚时,除了一间房、一张床和两床被子,再无他物。警卫员和将军的儿子商量,先把将军办公楼休息室的两把丝绒面椅子和一张茶几暂时借用一下,办完婚礼就归还。正在搬动这两样东西时,被将军发现了,查问是怎么回事,警卫员只好如实  相似文献   

10.
戴和杰  林世锋 《湘潮》2012,(2):47-47
在20世纪60年代抗美援越战争中,他是第一位率部入越参战的共和国将军,也是中国军队中级别最高的军事长官,并在越南战场上打响抗击美军的第一枪。  相似文献   

11.
我的父亲王铭勋,曾是孙毅将军的老部下。早在抗日时期的冀中分区时代,我父亲就在孙将军的直接领导下工作、战斗。那时,孙毅将军是参谋长,我父亲是作战科参谋。后来,在晋察冀军区三军分区、晋察冀军区七纵,孙毅将军都是我父亲的上级。新中国成立后,我父亲在军委军校部和总参训练总监部工作时,孙毅将军又是该部的领导。由于长期的工作关系,我父亲和孙将军很熟悉,简直就像一家人,孙将军就像长辈一样一直关心、鼓励我父亲进步。  相似文献   

12.
<正>20世纪60年代以前,林维先中将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的时候,笔者在部队工作,同林将军就有过接触;70年代末,我们进入地方党史部门工作,同他打交道就更多了,对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越发尊敬他。1985年7月的一天,我们突然接到"林维先同志治丧小组"发来的讣电,当时就惊呆了,流泪了,痛惜不已。今天,在林维先将军仙逝32周年之际,我们特撰此文,以表深切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13.
吴镕 《世纪风采》2008,(7):25-26
20世纪80年代,中共中央连续发出5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有开创性的历史意义。我很荣幸地参与了部分文件起草工作。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回忆那段我们所了解的有关起草见闻,别有一番意味。  相似文献   

14.
《当代党员》2011,(1):12-16
每座国际大都市都要经历大项目时代。 巴黎的大项目时代是20世纪50年代,芝加哥的大项目时代是20世纪60年代,上海的大项目时代是20世纪90年代……  相似文献   

15.
徐秉君 《党史博览》2008,(5):14-16,18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航空工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美、英、法、苏等国研制的超2倍音速的战斗机相继问世。米格-21飞机就是苏联米高扬设计局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设计的第二代超音速战斗机。  相似文献   

16.
夏远生 《湘潮》2013,(11):9-11
住:平房民宅,近山近水最好;为了不扰民,专列车厢也行。走到哪,停到哪,睡到哪 毛泽东到湖南,住的地方很随便,主要是住专列车厢和城里的省委招待所。20世纪50年代初尚没有蓉园招待所,毛泽东来后,省委书记周小舟就腾出自己的住宅,给毛泽东暂住。后来,省委修整了前国民党军政首脑人物的郊外别墅“蓉园”,修建了几栋楼,作为接待用房。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前期,毛泽东到湖南,经常住蓉园一号楼。  相似文献   

17.
丁昌明 《党史纵览》2014,(12):35-39
正六姑父祖母逝世后给我留下了一小包遗物,里面是她老人家在20世纪60年代持有的选民证,还有我的两个姑姑丁亚华、丁亚苏的《革命军人证明书》和几张老照片。其中一张照片是一位骑在马上的军人,高大、英武,目光炯炯,眺望远方。这张照片的主人公,就是我的姑父张铚秀将军。由于姑母亚华在家族同辈中排行第六,因此,我就称他们为六姑父、六姑母。孩提时代,我对六姑父的印象是伴随着"共产党""解放军""志愿  相似文献   

18.
永利村追记     
杨剑涛 《湘潮》2008,(3):45-46
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株洲贺家土江边有一个居民村。它处于城市边缘,是由码头工、搬运工自建住房形成的自然村。  相似文献   

19.
许人俊 《党史博览》2009,(12):53-54
垦部毛泽东指示定名为农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务院部委中有两个部引人注目.一个是农垦部,一个是石油部。这两个部与其他部委不同,共同的特点是三多:正、副部长中的将军多.部机关中的部队转业干部多,成建制转业、复员官兵多。  相似文献   

20.
青年姚文元的两篇“反右”杂文引起毛泽东的注意,受到毛泽东点名表扬20世纪50年代初期,姚文元在上海市卢湾区团工委宣传部做宣传工作。因家中藏书甚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