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职务犯罪低龄化现象日趋严重,面对这一现象,学者们习惯于从宏观视角分析其原因及预防措施,而对低龄职务犯罪心理甚少关注。文章在对低龄职务犯罪的概念、特点、危害进行分析后,更加深入地探讨了低龄职务犯罪的几种典型心理,并进一步将整个低龄职务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动态化,从而尝试性地提出了关于低龄职务犯罪心理预防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职务犯罪低龄化现象日趋严重,面对这一现象,学者们习惯于从宏观视角分析其原因及预防措施.而对低龄职务犯罪心理甚少关注。通过对低龄职务犯罪的概念、特点、危害以及几种典型心理进行分析,深入探索低龄职务犯罪心理结构中的各具体心理要素,并进一步将整个低龄职务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动态化,从而对低龄职务犯罪进行心理预防。  相似文献   

3.
对253名职务犯罪人问卷调查表明,造成贪腐类职务犯罪心理有自我控制低、侥幸心理严重、法制观念不强和自我价值偏差等;引发职务犯罪行为存在外化机制,防范职务犯罪需要强化综合治理,但现有规定与制度的有效落实更为紧迫。  相似文献   

4.
职务犯罪人在实施犯罪时一般会考虑犯罪成本,犯罪成本包括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刑罚成本。对于职务犯罪人来说,主要考虑的成本是刑罚成本,刑罚成本的影响因素包括刑罚的确定性程度和刑罚的严厉性程度。目前我国职务犯罪的法定刑严厉程度较高,但实际适用的刑罚严厉性程度并不高,刑罚确定性程度也不高,因此,要有效预防犯罪,应当通过提高实践中的刑罚严厉性程度和刑罚确定性程度来提高职务犯罪的成本。  相似文献   

5.
从犯罪心理学角度探析会计职务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近年会计职务犯罪高发的背景,简要阐述了会计职务犯罪的概念及其特征。然后应用心理学的多元性犯罪原因论分析了会计职务犯罪产生的外在和内在因素。最后,从经济学角度,对预防会计职务犯罪,提出了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犯罪心理是一个多成份、多因素、多层次的系统。这一系统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完全由社会环境决定的,它与适应社会的正常心理一样,是人脑与客观现实发生作用后产生的一种主观映象。由于受客观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作用,产生了超社会要求的不良需要结构、犯罪动机、犯罪情绪或形成了犯罪习惯的心理,并为满足不合理的需要去实现其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官场,官员落入性贿赂深渊,是在腐朽官僚亚文化压力下,出自于其从众心理.从众心理的形成源于明规则的乏力、潜规则的盛行及非理性权威下的作用.对性贿赂的治理,应注重疏堵并举:既要注重用法律规制性贿赂,遏制“盲从”,也要通过提倡正确的性道德观、为官守则,使其自觉地拒绝“盲从”,最终达到良好的性贿赂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8.
家庭环境的优劣,对其子女犯罪心理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离异家庭环境导向不良,直接引起了犯罪的低龄化。家庭变异阶段的几个时期会对未成年子女产生不良心理反映,而单亲家庭的消极因素,父母再婚家庭环境的弊端及未成年子女离家出走后的不良交往,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心理演变与形成的原因。但是,相同的刺激情境下引起的反应有显著的个体差异,个体的心理、意识在能否形成犯罪心理中起着主要的作用。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成年人犯罪心理预防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形成因素--典型个案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是我国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生活、学校教育、社会居住环境和情境不良因素的影响是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形成的决定性客观因素,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和减少未成年人形成犯罪的心理,走向犯罪。  相似文献   

10.
公职人员是指具有国家公职身份或其他从事公职事务的人员。职务犯罪是指公职人员在从事公务活动中 ,违反职责 ,故意或过失地实施严重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职务犯罪是一种严重的渎职行为 ,是腐败现象的集中体现。它不仅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 ,危害国家的政治经济管理秩序 ,也危害社会风气和社会道德 ,是一种多方面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类型。因此 ,预防和治理职务犯罪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就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的心理表现、主要原因及预防和遏制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的主要措施谈点个人的浅见。一、公职人员实施职务犯罪的…  相似文献   

11.
"犯罪心理结构"之争,已经集中在"犯罪心理"或"犯罪人心理"这个焦点上.反对"犯罪心理结构"者认为,犯罪心理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犯罪人心理在很多方面(甚至一切方面)同守法公民没有区别.因此,犯罪心理学实际上是一门研究"犯罪人心理"的学科.这是一种违反逻辑的、必将导致取消犯罪心理学的推论.  相似文献   

12.
弗氏父女的焦虑理论和自我防御机制理论不仅揭示了人类精神领域深层的奥秘,也为我们审视犯罪心理的形成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同时还为我们预防犯罪心理形成提供了应对之策。长期焦虑或高度焦虑会使人心理失衡,严重者出现精神疾患,更为严重者则可能以犯罪行为作为终结。面对焦虑,个体只有摒弃消极的应对方式,动用积极健康的自我防御方式,才能使自己走出焦虑的心理泥沼,同时也使自己远离犯罪。  相似文献   

13.
以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为基础,重点分析了故意杀人罪与刑法分则第三章中其他造成人员死亡的有关犯罪的区别,其区分标准是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同时,必须坚持行为人主观心理是可以通过外在化的客观方面认识的,但不能简单化。还要结合法条的特殊规定,不能完全以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而定。  相似文献   

14.
不确定性总是与偶然性、复杂性、模糊性、相对性等概念联系在一起的。犯罪心理具有不确定性,个体犯罪心理的发生在事先是不能唯一确定的,这是由客观环境的复杂性、主体心理的复杂性和主、客观互动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在不确定性视野下需要对犯罪心理概念进行再解读。不确定性给犯罪心理学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15.
犯罪心理是犯罪行为生成的前提,也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依据。行为人的行为只有在具备犯罪心理的情况下才构成犯罪。"无犯意则无犯罪",犯罪心理已经成为刑法的必备要件。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的金融犯罪构成要件存在缺陷,无法适应新形势下遏制金融犯罪的刑事政策的需要,应当根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我国金融犯罪刑罚结构重新设计:一方面应当严密金融犯罪的刑事法网,严格金融犯罪的刑事责任;另一方面基于对刑罚权可能被滥用的警惕,设计相应的刑罚排除机制,进行适度的限制与节制,以实现刑罚的宽缓。  相似文献   

17.
论犯罪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前就已经存在的犯罪心理,如动机、需要、意志,以及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心理状态,都会由于“个性”具有的独特性和稳定性,使其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在无意识状态下表现出来,并因其个性的不同,在目的、犯罪类型、侵害目标的选择上都表现出差异性,这就为我们通过犯罪现场的态势和获取的证据材料分析犯罪心理并确定犯罪嫌疑人提供了理论依据,使我们识别犯罪人成为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8.
黑社会性质组织是一种特殊的共同犯罪形式,具有共同犯罪形式的一般构成特征。根据相应的综合划分标准,可以将共同犯罪形式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黑社会、黑社会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集团、犯罪团伙。通过比照梳理黑社会性质组织和这四种共同犯罪形式,揭示了黑社会性质组织构成特征,同时特别剖析了黑社会性质组织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19.
犯罪既遂是犯罪的一种基本形态,学界关于犯罪既遂的标准存在着争论.在司法上,应当坚持罪刑法定原则,以"犯罪构成要件要素齐备说"作为认定犯罪既遂的标准;在立法上,则应当从犯罪事实和刑事政策的角度出发,以"犯罪目的实现+刑事政策说"作为确立犯罪既遂形态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在刑法信条学的构架下界定犯罪概念分为实质定义和形式定义两个层次。同时犯罪概念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体系性的;是社会性和法律性的统一;是立法者对刑法价值的中道权衡的结果;是形式性和实质性的统一。对犯罪概念的研究应立足于刑法信条学,结合刑事政策和刑法解释进行体系化的全面思考,借助刑法解释的作用,形成犯罪概念形式定义和实质定义的具体的紧密的联系,不可偏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