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周欣 《法学杂志》2007,28(3):87-89
刑事诉讼中的国家权力主要表现为侦查权、检察权与审判权.从它们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各自的职能来看,三者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同时各自又独立承担着特定职责,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从世界各国司法制度中国家权力的配置情况来看,在侦查权与审判权之间既有侦查权被审判权"借用"的现象,也存在审判权对侦查权的分割情况,同时审判权对侦查权还有监督功能.从侦查权与检察权的关系上看,世界主要国家普遍赋予检察权两项权能:一是刑事案件的公诉权;二是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权.侦查权与检察权的关系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第一,检察权与侦查权分立;第二,检察权中包含全部侦查权;第三,检察权对侦查权具有宏观的指导作用;第四,检察权中只有对特定案件的侦查权.正确认识和把握三者之间的关系对合理配置侦查权,防止公权力之间混用、滥用现象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石茂生 《法学杂志》2015,36(2):95-102
既有的检察权与审判权关系理论存在诸多的不周延性,因此应该突破传统用司法理论分析检察权与审判权关系的思维模式,结合司法运行过程中检察权与审判权的运作,对检察权与审判权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检察权与审判权之间的关系呈现结构复杂、层次多样的样态,应关注检察权与审判权融合共生的一面,重视检察权在司法运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检察权的司法属性与监督属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证,认为检察权监督属性以司法属性为前提与依托。检察权主要通过侦查监督程序制约侦查权,检察权主要通过诉讼程序制约审判权、行政权。检察权与侦查权、审判权相互制约以及检察权与行政权相互制约,实现权力制衡。最后对检察权自身的监督制约机制进行探讨,检察权自身的监督以权力监督为主,以权利监督为辅。  相似文献   

4.
杨新生 《人民检察》2013,(19):52-54
2007年10月颁布的《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务督察工作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检务督察暂行规定》")施行以来,检务督察作为检察机关内部自我监督的一种新方式,对科学配置约束检察权,促进检察干警公正执法,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从实践来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对此,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逐步加以完善,以保证检务督察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相似文献   

5.
陈聪 《人民检察》2005,(21):37-40
福州市检察机关自2003年以来,按照福建省检察院的部署,提出了构建以保障检察权公正行使为核心目标的检务监督制度,并随之开展了近三年的试点改革。构建检务督察制度模式应从检务督察制度的理念、主体、对象、程序以及保障等五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曾罛 《河北法学》2012,(1):183-184,185,186,187,188
阳光检务是检务公开的深化,是公正检务、高效检务、廉洁检务。阳光检务的法理基础是公民知情权理论、权力制约理论和程序正义理论。阳光检务具有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保障等规范功能,以及促进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提升检察机关司法公信力,确保司法公正真正实现和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阳光检务是检务公开的深化,是公正检务、高效检务、廉洁检务.阳光检务的法理基础是公民知情权理论、权力制约理论和程序正义理论.阳光检务具有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保障等规范功能,以及促进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提升检察机关司法公信力,确保司法公正真正实现和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资讯     
《中国律师》2014,(6):88-90
全国政协就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召开座谈会 5月6日,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就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座谈交流。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会议并讲话,全国政协委员陈冀平等专家学者在座谈会上发言,围绕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体制设计和机制运行提出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提高检察工作透明度和检察执法公信力,确保检察权在阳关下运行,深化检务公开制度势在必行。检务公开应紧跟时代潮流,充分运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创新途径,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检务公开资源,引入外部监督,公开听证等机制,实现跨越式发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10.
民事检察权是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领域的法律监督权,民事检察权在民事诉讼中的定位包括民事检察权行使的目标、对象与范围、方式与效力。民事检察权在诉讼过程中形成了民事检察权与诉权、民事检察权与审判权、民事检察权与当事人的自救权利、民事检察权与法院内部监督制约、民事检察权与职务犯罪侦查权等多边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王莉 《人民检察》2011,(5):16-21
民事检察权是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领域的法律监督权,民事检察权在民事诉讼中的定位包括民事检察权行使的目标、对象与范围、方式与效力。民事检察权在诉讼过程中形成了民事检察权与诉权、民事检察权与审判权、民事检察权与当事人的自救权利、民事检察权与法院内部监督制约、民事检察权与职务犯罪侦查权等多边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正检务公开制度是指检察机关依法通过合适的渠道向人民群众和诉讼参与人公开与检察职权相关的不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等有关活动和事项,让更多的人知悉、理解、支持检察工作,是司法改革和检察权科学配置的重要内容。检察公信力作为司法公信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检察机关的公正执法行为  相似文献   

13.
检察权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检察权运行机制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我国司法职能是否和谐。改革和完善检察权运行机制应该以和谐理念为指导,以和谐状态为目标,以司法规律的内在要求为路径,构建检察长、检察委员会、部门负责人、办案检察官分权制衡,侦查、公诉、诉讼监督三项基本职权配合制约,检务督察与人民监督员制度内外结合的权力结构模式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江湘辉 《法制与社会》2010,(22):148-149
检察机关的性质决定了检察机关要积极开展平安建设。推行阳光检务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法治环境、保障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本文指出应当正确把握阳光检务的原则和重点内容,采取健全案件查询机制、建立检察文书说理机制、完善外部监督制约机制等六项举措开展好阳光检务,以强化法律监督职能,促进平安建设。  相似文献   

15.
李红琳 《法制与社会》2013,(32):138-139
检察权作为国家公权力的一种,有滥用的可能,有必要进行监督。检务督察作为检察监督的方式之一,近年来得到极大的重视与发展。当前关于栓务督察制度的模型建构有欧三种:设立专门的监督制约部门;监察部门为主体的内部制约机制;平行协调监督制约机制。本文主要以广州市某区为例对监督监督制度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6.
傅达林 《法学杂志》2006,27(6):85-87
目前的司法改革存在理论上的纷争和实践中的乱象,走出司法改革的困局首先应当从理论上摆脱分歧,从宪法上寻求共识.为此,本文试图确立一种"大司法改革观",从宪政的视野分析中国的司法权是一种以审判权为中心的权力体系,真正的司法改革应当是对国家司法权体系进行重新优化组合.这需要从宪法上完善审判权、检察权等权力配置,由最高权力机关统一推行,加强立法和民主决策,确保司法改革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相似文献   

17.
实在法视野下的检察权性质与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实在法角度分析,我国的检察权既不属于行政权,也不等同于法律监督权,而是与行政权、审判权相并列的一种独立的国家权力;检察权是一种复合性的权力,包括法律监督权、公诉权与批准逮捕权;根据我国宪法、法律以及检察权本身的诉讼性质,检察权可与审判权并称为司法权;相对于西方国家将检察机关纳入行政系统的立法例而言,我国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更有利于法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刑事抗诉权是检察权的重要内容,是检察权制约审判权、对审判权形成"张力"的重要手段,它的充分行使可以使被审判者对法律错误适用得以纠偏,避免司法擅断和司法权膨胀。  相似文献   

19.
正全国政协就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召开座谈会5月6日,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就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座谈交流。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会议并讲话,全国政协委员陈冀平等专家学者在座谈会上发言,围绕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  相似文献   

20.
检察权性质、概念以及特征是关于检察权理论研究的三个基础性问题。检察权性质应定义为法律监督权,是司法权两大组成部分之一,与审判权共同构成中国特色司法权。检察权的概念就是指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的各种职权的总称。检察权特征主要有:法律监督性、复合性、程序性、事后性、公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