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电子政务》2013,(9):83
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2013年8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中国当前居民消费升级,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阶段,信息消费具有良好发展基础和巨大发展潜力。抓住有利时机,加快促进信息消费,既能有效拉动国内需求,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又能提升和发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  相似文献   

3.
《协商论坛》2014,(5):29-30
中共十八大明确要求“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目前,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四化同步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将有效地平衡由大中城市吸纳进城务工农民的拉力和由村镇集聚发展就地吸纳农民工的推力,可由“镇”端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我省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新四化”同步发展方面任务艰巨、面临问题众多,综合各方意见,对加快农业现代化,推动“新四化”同步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4.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领域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解决新时期农村发展面临矛盾问题作出的重大政策举措。针对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既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又必须加快破解各种难题,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1号文件提出了《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讲话中指出,“要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引导农业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和有序流动”。江泽民同志这段话,实质上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即要促进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把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作为重要的突破口,这是建国4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得出的重要经验。 一、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与农村城镇化相结合 中国农村社会经济进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顺利地实现社会经济结构的现代化,具体表现在数量庞大的农业劳动力如何顺利地实现向非农产业的转移。长期以来,我们是通过以户籍制度为代表的一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自2013年以来,连续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本文主要围绕为什么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推进农业现代化等问题,进行初步地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要求。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赵洪祝同志强调指出,要把推进"三化"同步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学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和重大原则,并要求把加快"三农"发展作为推进"三化"同步发展的根本任务。全面贯彻落实"三化"同步推进的战略思想,对于我市进一步完善"三农"工作思路,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具有  相似文献   

8.
提升消费力扩大消费需求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制经济格局"极大地限制了农村消费力的提升和消费需求的扩大.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加快推进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这就需要把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透析农村消费力提升面临的诸多约束因素,寻求破解对策,提升农村消费力,培育好农村消费市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激活七亿农民的消费需求,才能真正持久地扩大内需,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民组织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二十多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深刻的社会变革。当前,在加入WTO和继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发展中国的农业,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以加强农民组织建设来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促进中国农业迈向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十分重要而迫切。  相似文献   

10.
渝府发[2011]40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对于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拉动农村消费需求等具有重要意义。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0]22号)精神,促进我市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加快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1.
张军  贾栋 《中国发展》2013,13(3):44-51
成都市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对农村土地使用制度进行了创新性的改革探索,取得了比较成功的经验,引发全国各地竞相学习和效仿,河南省土地改革饱受争议。河南省在实施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主的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根据省情对农村土地使川制度相应进行了改革,在全面分析成都土地改革成功背后的逻辑,以及与河南省农村土地改革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该文对土地收革本身和与之相关的真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就中国未来农村土地改革提出了提高农民在上地增值收益中分配比重、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建设、破除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垄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和充分利用国际市场保障国家粮食发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是不可能的。我市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在加大加快,农业现代化开局喜人。但是由于农业在我市产业中一直是个薄弱环节,欠账较多,在发展过程中又暴露出来许多矛盾和问题,因此,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进程,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政府管理部门要做好农业现代化的规划和领导;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大农商对接力度,探索产销一条龙的新型经营形式;建立农业大学,加强对农民的文化和农业技术的原则;彻底进行乡镇机构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加快我市工业化、城市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孙津 《中国发展》2009,9(2):51-56
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建设进入深入创制的新时期,其核心问题,是土地生产关系的创制和农民自身的转型。从城乡关系的实际情况以及农村人口的转移来讲,该创制包括两个基本的现代化建设任务。其一,农村必须实施自己的城市化,而不仅仅是建设小城镇、更不是被动地接受既有城市的扩张需要;其二,农民必须在这种城市化的同时实现转型,也即农民将作为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建设主体,使农民本身不再成为“问题”。为此,国家批准新建一大批由农民自己建设的建制城市是一个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林辉 《中国发展》2014,(3):67-71
实现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进一步促进城乡发展加快融合,找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是中国各方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该文以广西定江村定典屯为例,提出以土地流转为核心,企业与村屯携手共建发展平台的“金穗模式”,即依托产业带动,村屯以土地流转形式帮助企业解决用地问题,企业帮助完善村屯基础设施,解决农民的就业出路,实现村屯变美、农民致富、企业发展的“三赢”局面。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该文通过深入分析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城乡土地利用格局,阐述了古今中外农村土地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提出应有限度地放开农村土地市场,以满足利用市场机制有效配置土地资源的要求,但必须以保障农地生产功能为前提,严格防止土地过度资本化可能带来的弊端。  相似文献   

16.
王金杰 《青年论坛》2008,(4):103-106
大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已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信息化建设虽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没有实现与工业化的融合,从而制约着工业化推进的进程。现阶段,制约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主要因素是信息化核心技术水平低、信息安全性低、缺乏与微观个体全面融合、政策力度不够大等。为此,应推进信息化与知识创新体系的融合、信息化与微观经济行为的融合,以及促进相关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赵明龙 《桂海论丛》2004,20(4):12-14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统筹民族地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为途径,以城镇化和工业化为载体,走以城带乡、以工扶农、以商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Lou Peimin 《当代中国》2007,16(50):133-148
Urbanization is an apparent and important dimension of modernization in China. One of the main problems in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is the migration of farmers from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to the non-agricultural sector and the concurrent conversion of agricultural lands to non-agricultural usage. According to current practice, the convers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to non-agricultural use is carried out by the state through land requisitioning. In the past ten years, China's urbanization in the nam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s’ has resulted in extensive requisitioning of agricultural land. Millions of villagers have lost their land and left farming, seeking new employment in non-agricultural activities to sustain them.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land requisitioning on rural women's living, focusing on women's employment, training and settlement.

The study did not find evidence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 in land requisitioning and settlement arrangements with regard to both the policy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However, rural women are disadvantaged in attend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s compared with men even before land requisitioning. After their land is requisitioned, women also participate less 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have a lower rate of success in finding jobs and are less likely to be self-employed than men. This has some negative impacts on their livelihoods. One policy implication of this study is: on the basis of relatively full compensat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set up or entrust a special agency to promote skills training of the affected rural women, assist them with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enhance their competitiveness in the job market.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城市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为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该文从四川省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试图找出一些共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土地整治通过建设设施良田和实施菜田、村庄改造,建立涉地信息综合监管服务平台等,实现了合理配置和利用农用地资源、大幅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在助推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该文对上海市土地整治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