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60~1963年,我们对兰州市,永登县的狐狸寄生蠕虫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近期,作者将收集的虫体标本作了初步的鉴定,从狐狸体内发现有6种虫体,其中线虫2种,绦虫4种。 (一)绦虫 1.中殖孔科(Mesocestoididae Perrier,1897),中殖孔属(Mesocestoides Vaillant,1863);线状中殖孔绦虫(Mesocestoides lineatus Goeze,1782)。  相似文献   

2.
在青藏高原青海田鼠(Microtus fuscus)体内首次发现了一带属绦虫新种的幼虫。形态学研究表明,该囊尾蚴头节具有带属绦虫典型的特征,头节上有2圈钩和4个吸盘。利用线粒体cox1基因序列构建的分子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该囊尾蚴与其他带属绦虫的遗传距离相对较远。依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数据,加之其特有的中间宿主和地理分布,该囊尾蚴可明确被鉴定为带属绦虫一新种囊尾蚴,遂将其命名为田氏囊尾蚴(Cysticercus tianguangfui n.sp.或者Taenia tianguangfui larva n.sp.)。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黑龙江省进行狗的寄生性蠕虫区系调查时,在犬体小肠内检获大量的胞囊带绦虫Taenia hydatigena.对虫体详细观察、染色制片和测量描绘,特别对虫体头节细心做了正面装片,绘制了正面图像,填补了空白。并对虫体形态测量获得重要数据为:①虫体长114cm(85~145cm),虫体最大宽度9.9mm(8~11mm);全长由414~592平均512.7个节片组成。②虫体成节的形状不是长度大于宽度,而是宽度显著大于长度:长2.47mm(1.65~2.97mm),宽5.52mm(4.31~6.84mm).③虫体成节内的卵巢分大小两叶,靠生殖孔一侧的为小叶,其长0.70mm(0.44~0.85mm),宽0.711mm(0.54~0.96mm);生殖孔对侧的叶为大叶、其长1.00mm(3.59~1.32mm),宽0.86mm(0.65mm~1.16mm)。④20%虫体的成熟节片内有一些为两组生殖器官,生殖孔两个,分别开口于节片两侧,更有少数成节片内卵巢分三叶。以上这些数据和形态同以往学者的描述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1983年余杭县畜禽寄生虫调查中,经过虫体标本压片染色鉴定,在猪、鸡体内虫体标本中各发现1种罕见的棘口科吸虫,现报道如下。 (一)圆圃棘口吸虫(Echinostoma hortense Asada,1926)该虫在日本、朝鲜等地曾有报道,主要寄生于鼠类,也发现于人体和犬体。国内见于福建、上海等省市;浙江农科院1982年在平湖县的黄鼠狼体内检到此虫;1983年,我们首次在余杭县1只猪肠道内检获此虫(见图之1)。 虫体长叶形,体长8.2~9.3mm,宽1.2~1.3mm。头领小,其宽度0.40~0.41mm,头棘27枚,前后  相似文献   

5.
1983年10月和1984年5月,我们在四川省渡口市和西昌市进行畜禽寄生虫调查,共解剖山羊81只,在40只山羊小肠内获得绦虫成虫三种,其中一种经鉴定为球点状斯泰尔斯绦虫(Stilesia globipunctata)。此种绦虫在我国大陆上属首次发现。 (一)形态描述 虫体薄软乳白呈带状,头节球形,颈节较细,体节分界不明显,两侧边稍厚而中部甚薄。链体全长163~470毫米。头节大小为0.50~0.83  相似文献   

6.
1983年4月,我们进行中国驯鹿(Rangifertarandus)寄生虫调查时,在额尔古纳左旗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的1头2岁雄性驯鹿鼻腔发现2条舌状虫体,经鉴定为锯齿舌形虫(Linguatalaserrata Fr?hlich,1779),均为雌虫,现将形态记述如下(单位mm)。虫体乳白色,扁平呈舌状。体长50~60,体宽17~18。头宽7~8,背部隆起呈脊状,脊高3.0,体中线部呈棕黄色,腹部扁平。体表角质膜有体环75~79节,体缘呈锯齿样环形。虫体分前后两部分;头躯部长2.8,尾部逐渐变细,长3.21,尾端宽3.3~3.8。有骨化的钩状附肢2对,位于口孔后  相似文献   

7.
1957年8月~10月,我所在甘肃天祝羊场捕获3只喜玛拉雅旱獭(Marmotahimalayana Hodgson),从小肠检得绦虫138条。其感染强度分别为56、36和47条。该虫体一直保存在本所蠕虫标本室,直到1986年9月,我们进行标本整理,对成虫形态比较研究后,鉴定为立氏副裸头绦虫(Paranoplocephala rjikovi Spassky,1950)。本虫系甘肃首次记录。 关于早獭绦虫国内有林宇光等(1982)做过立氏副裸头绦虫和横转副裸头绦虫生活史和发育史的研究。该绦虫30年来一直保存在10%福马林固定液中,标本经一昼夜自来水冲洗,后用明矾洋红染色过夜,2%盐酸酒精褪色,再经逐级酒精脱水,最后经两次100%酒精脱水,冬青油透明,中性树胶封存整体标本。  相似文献   

8.
家猫粗颈带绦虫病是由带科粗颈带绦虫(Taenia taeniaeformis或T.crassicollis)引起的家猫常见病,关于该病的治疗报道较少,为此,我们于1986年2~5月在山东省菏泽市利用槟榔粉剂与煎汁及灭绦灵进行了驱虫试验,初步探索了驱除该绦虫的药物剂型、剂量与给药途径。 (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1981年12月,我们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红原县解剖5只藏狐,在其中1只藏狐小肠内发现极小的绦虫80条,感染率20%,经鉴定为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此次发现的多房棘球绦虫成虫很小,长1.089~1.760毫米,头钩数少,14~28个,与文献报道略有差异,试比较如下表所列:  相似文献   

10.
1985年8月21日,青海果洛州畜牧兽医研究所捕获2只大鵟(Buteo he milasius)经剖检从它们的小肠中,一只检得中型绦虫4条,另一只检得3条。感染率为100%。感染强度3~4条。 这次检得的绦虫经适当压平后,用10%福马林固定,酸卡红染色,酒精脱水,冬青油透明,中性树胶封存成整体标本,作为形态观察鉴定。 虫体形态 虫体全长140毫米,最大宽度3毫米;链体由124~143个体节组成;头节小,近似球形,大小为0.4毫米;头节上有两排钩和四个圆形吸盘,吸盘直径0.2毫米;未成熟体节的长度大于宽度,长约0.6480~1.2960毫米,宽约0.0972~0.3240毫米;成熟体节宽度大于长度,长0.4320~0.5400毫米;宽0.9180~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浙江地区进行家禽寄生虫调查对,在家鸭体内发现两种罕见的吸虫。 (一)白洋淀真叶吸虫(Eucotyle baiyangdienensis Li Zhu et Gu,1973) 虫体红色扁平,体长2.52~3.35毫米,宽0.53~0.84毫米。虫体前端具有一个三角形的头锥,整个虫体除头端和末端外几乎呈平行。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椭圆形,大小0.196~0.210×0.266~0.280毫米;咽发达,类球形,大小0.126~0.140×0.140~0.181毫米;食道宽大,长0.126~0.280毫米;从头锥稍后方的水平线开始分为两个肠支,肠管粗大,沿虫体两侧弯曲向后延伸到虫体亚末端。腹吸盘缺如。睾丸两枚,十分发达,左右对称  相似文献   

12.
猪的细颈囊尾蚴病的病原为细颈囊尾蚴Cysticercus tenuicollis,是泡状带绦虫Taenia hydatigena的幼虫期。为了摸清细颈囊尾蚴对我县猪只的侵袭程度,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特进行了本次调查。 (一)调查方法 于1983年1~12月,先后在县食品加工厂、肉联厂、各区食品站随机选择来自各公社的宰屠肥猪1274头及全县各地剖杀猪309头,进行了详细的检查,按寄生部位分别记数,并计算感染强度、感染率,对虫体的形态及其所致病理变化作了观察。 (一)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3.
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采自新疆额尔齐斯河河鲈肠道的三枝钩绦虫幼虫进行了鉴定。通过对采集的绦虫幼虫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发现虫体头节有2条浅的吸沟,前端有1个不明显的吸盘,盘上有4个三叉形的小钩,初步鉴定为三枝钩绦虫属的种类。通过扩增18SrDNA序列,发现采集的三枝钩绦虫幼虫与GenBank上公布的结节三枝钩绦虫的18SrDNA序列的同源性为99.5%,该序列已在GenBank中提交,获得的登录号为KM272003.1。同时,利用GenBank中三枝钩科的8个属的代表虫种的18SrDNA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本研究中采集的绦虫与新西兰和瑞士报道的结节三枝钩绦虫聚在同一分支。上述结果表明,新疆额尔齐斯河的河鲈肠道寄生的三枝钩绦虫幼虫为结节三枝钩绦虫。  相似文献   

14.
1989年3~9月,我们在雅安进行淡水螺体内幼虫期蠕虫的调查中,在赤豆螺(Bit-hynia fuchsiana)和椭圆萝卜螺(Radix swinhoei)体内发现一种绦虫拟囊尾蚴,并用其感染雏鸭,回收到数条细刺柴壳绦虫(Tschertkovilepis setigera)的成熟虫体。(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1984年初,带领学生在保定地区冷冻厂的家兔加工车间进行生产实习时,在一次抽样检查50只屠宰家兔的小肠内发现两只有绦虫寄生,感染率为4%,其中一只感染5条,一只感染2条。 关于家兔绦虫,在国内只有山东省曾有过报道,此次绦虫的发现在河北省为首次记录。为进一步清查家兔绦虫的详细结构,鉴定其属种,给今后进行我省全面畜禽寄生虫调查工作提供依据,特将收集的虫体用盐酸卡红染色并制成透明标本,进行镜检观察。  相似文献   

16.
1985年5月,我们在河北省遵化县外贸冷冻厂进行家兔寄生虫调查时,在兔胃内发现有线虫寄生,经鉴定为吸允科(Thelaziidae),似蛔属(Ascarops)的圆形似蛔线虫〔(A.strongylina Rudolphi,1819)Alicata et Mcintosh,1933〕,其感染率为1.6~2.5%(5/310,6/24),感染强度为1~12条。 虫体形态 虫体细小,呈粉红色,两端向腹面弯曲,呈环状或半环状。整个虫体的体表角质层具有明显的细而密的横纹。在虫体的一侧有一颈翼膜,从头部0.158~0.227毫米处开始向后延伸,终止部位因虫体不同而异,但均在虫体的中、后部。头端口孔有两个侧唇,每个侧唇分为3瓣,每瓣上各有一个乳突。神经  相似文献   

17.
我县城区养鸽户李××饲养63只肉用成鸽。该群成鸽自7月中旬以来陆续发生绦虫、蛔虫病。 笔者采用杭州药厂生产的抗蠕敏[化学名,丙硫苯咪唑,(5—丙硫基—2—氨基甲酸)瓶装、片剂,规格为50mg×100,批号860617)驱治。剂量:按每公斤体重10mg计算用量。投药途径:逐一口服。服药后1~2天内,肉眼观察鸽舍内粪中杂有蛔虫、绦虫虫体。第3天观察鸽粪中虫体较少,第4天,肉眼未看到鸽  相似文献   

18.
1980~1986年在我省畜禽寄生蠕虫区系调查中,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县家鸡体内获得一种细小的线虫,经鉴定隶属于盘尾科(Onchocercidae)辛格属(Singhfilaria),为一新种,现记述如下。 (一)虫体形态记述 虫体丝状,角皮有不明显、细小的增厚横纹。口孔小,位于头端前方,无唇片。食道分两部分,前部短而细,后部长而粗。排泄孔位于食道前部的后端。神经环紧接排泄孔之后。 雄虫:体长7.37~7.76mm,最大宽度0.10~0.13mm。排泄孔距头端0.09~0.11mm。交合刺  相似文献   

19.
裘明华(1957)、浅田顺一(1942)分别在上海和吉林的狗肠道内发现斜睾属的马氏斜睾吸虫(plagiorchis ma-ssino Petrov et Tichonov,1927)和鼠斜睾吸虫(P.muris Tanabe,1922)。1988年6月,笔者从河南农业大学的4只八哥(Acridotherescriststellus Linne)雏的小肠内共检获虫体427条,鉴定为巨睾斜睾吸虫(P.megalorchis Rees,1952),该种在国内尚未见报道,八哥为此虫的终末宿主新纪录。(一)虫体活力 从刚死亡八哥的小肠中检获的虫体,在生理盐水中可伸缩运动。伸时体延长变薄;缩时体变短厚。死鸟在4℃条件下放置2~3天后,所检虫体在22℃生理盐水中仍有半数以上可伸缩活动,表明该虫体在4℃条件下的死鸟体内可存活2~3天。  相似文献   

20.
1963年以来,崇安县的水牛发生以高热稽留和血红蛋白尿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作者于1981~1986年对该县5个乡44个村374头牛(水牛323头,黄牛51头)作了调查。其中水牛发病54头,其发病率为16.71%,而黄牛未见发病。从20例发病水牛血片中共捡出虫体1787个,单梨形虫体占37.21%,双梨形虫体占35.03%,椭圆形虫体占16.73%,环形虫体占7.67%,圆形虫体占1.34%,变形虫体占2.01%。梨形虫体平均长度为1.98μm,均短于红细胞半径(2.76μm)。具有一团染色质。红细胞染虫数1~4个。病原经鉴定为牛巴贝斯焦虫Babesia bovis(Babes,18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