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向公民教育延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公民社会在我国逐渐兴起.但是,我国与全面成熟的公民社会还有相当距离,公民意识的培养、公民教育的普及与发展任务还相当艰巨.在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备的公民教育体系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公民教育功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向公民教育延伸,就成为一个极富理沦意义和实践意义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是一个新的理论视角,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内容以及工作方法的冲击,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新挑战。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尤红姣  吕青 《学理论》2014,(26):282-283
当前我国正处于复杂而多变的社会转型期,面临利益矛盾凸显、思想激烈碰撞、价值观念多元化等各种挑战,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法性和实效性也受到挑战,必须要推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而现代社会呼唤公民教育,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与完善、人的现代化等都与公民教育戚戚相关。因此,借鉴国外公民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或创新提供了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与社会发展积极互动的教育体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将视野伸向广阔的社会环境和时代发展的前沿.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社会意识,公民意识觉醒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正视公民意识并把公民意识培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已成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屈庆平  李怀珍 《学理论》2013,(18):376-37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入发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同时又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性系统工程。公民社会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和现实选择。在大学生中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需要融入公民教育。实现二者的有机契合,要建立公民教育与理论体系传播的融合机制,发挥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网络时代的公民政治参与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参与对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利益,推动政治民主化具有积极的意义.网络的发展对当代公民的政治参与产生了积极影响,改善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技术手段,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提高了公民的参政质量.但是网络对公民政治参与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如何更好地规范网络政治参与的秩序,以促进网络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是网络时代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冯慧 《学理论》2014,(12):275-276
公民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合格的公民,内容包括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和公民品行。当代青少年价值观受到流行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价值观的紊乱,因此通过公民教育中的公民课程、公民实践活动和社会志愿服务等途径能够引导青少年树立理想信念、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增强政治效能感。  相似文献   

8.
城市社区的公民教育是国家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的公民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探讨城市社区在公民教育中的责任,分析城市社区在公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城市社区的公民教育,对于提高公民素质,维护公民权益,推动城市民主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加强大学生公民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公民教育要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基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为核心,以民主法制意识教育为关键,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燕秀梅  陈冬林 《学理论》2013,(5):230-231
通过对美国公民教育的隐蔽性特征的深刻认识与科学分析,从中发掘出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的宝贵经验,以及进一步研究这些宝贵经验在具体实际中如何"中国化"才能发挥其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在这种汲取国外优秀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借鉴中,不断完善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为更好更快的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