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8 毫秒
1.
《江淮》2005,(10)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 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 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 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因而我国古 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 国庆。  相似文献   

2.
正论及国之庆典,以年为周期固定地庆贺,最早可追溯至唐朝开元年间,距今已有1290年的历史。但此时的"国庆",是举国上下为皇帝庆祝寿诞。自李隆基后,就开创了历朝历代为皇帝祝寿的节日。但此"国之庆典"和如今的"国庆"相比,不免有些"个人主义"。首先在庆祝形式上,前者多以进献和赏赐等方式进行,凸显的是统治者的绝对领导地位;而后者则强调的是全民同乐、歌颂祖国。意义上的不同更为明显。为一国之存在而庆贺和为一国之君而庆贺,孰是真正的庆贺,孰又是假以庆典巩固统  相似文献   

3.
《新长征》2012,(10):33-33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  相似文献   

4.
俞艳庭 《理论学刊》2005,(10):107-109
一关于《褰裳》,《毛诗序》云:“《褰裳》,思见正也。狂童恣行,国人思大国之正己也。”郑玄《笺》谓:“狂童恣行,谓突与忽争国,更出更入,而无大国正之。”揭示了“突与忽争国”的背景。孔颖达《疏》:“以国内有狂悖幼童之人恣极恶行,身是庶子而与正适(嫡)争国,祸乱不已,无可奈何,是故郑国之人思得大国之正己,欲大国以兵征郑,正其争者之是非,欲令去突而定忽也。”进一步指出公子忽就是所谓的“狂悖幼童之人[”1](P74)。显然,《毛诗序》、郑玄《笺》、孔颖达《疏》都把《褰裳》跟郑国公子突与忽争国事件联系在了一起。忽、突是郑庄公之子,忽…  相似文献   

5.
“官论”     
何为“官”?《辞海》以会意解之——“甲骨文字形,从‘一’(midn),以一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说文解字》日:“官,吏事君也”。可见,在古代,“官”是侍奉君王、皇帝一类人的统称。不过,它的引申义颇多,其中有官府、官吏。官府指藏有朝廷权印的军政要地,官吏指拥有权力的军政要员、领导者。  相似文献   

6.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以严刑峻法著称,但他注重官员教育的一面,却往往被人忽视了。朱元璋即位之初,就告诫来朝的府、州、县官员,要“约己而利人”,切勿“薄人而厚己”。洪武二年,他诒谕群臣,宣布要“严法禁”:“但遇官吏贪污,蠹害吾民者,罪之不恕”。他先后编定《大明律》、颁布《祖训录》、《臣诫录》、《醒贪简要录》等大批律令文告,对官员既是一种约束,也是教育。那带血腥味的“剥皮实草”,其实也是一种“警示教育”。对身负监督之责的监察官,朱元璋要求他们“正己以率下,忠勤以事上,毋委靡因循以纵奸,毋假公济私以害物…  相似文献   

7.
《理论与当代》2014,(12):38-39
“道德”一词最早见于老子《道德经》:“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意思是说,道是世界的本原,是自然、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顺应自然、遵循规律,事物就能发展。万物以自身形态确认其本质特性而生,由其对环境的适应而有成。可见,道德是人们关于世界的看法,属于世界观、价值观的范畴,道德和价值观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称《讲话》)中明确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中办《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称《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问世伊始,就成为人们的看点、焦点,褒贬不一,疑案重重。至今还有为人不解的疑点和没有突破的难点。笔者仅就该书的思想内核与作者、编刊者及书名的谐意会意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金瓶梅》的思想内核: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统精神《金瓶梅》是一部讲政治的书。《金瓶梅》以西门庆的命运为主线,“因一人写及全县”,由“一家”而及“天下国家”(张竹坡《金瓶梅读法》)。尽现“天下失政,奸臣当道,谗佞盈朝……在朝中卖官鬻爵,贿赂公行,悬秤升官,指方补价。夤缘钻刺者,骤升美任;贤能廉直者,经岁不除。以致风俗颓败,赃官污吏,遍满天下,役繁赋重,民穷盗起,天下骚然。”(《金瓶梅》第34回)《绣像本金瓶梅跋》又再现“其中朝野之政务,官私之晋接,闺闼之蝶语,市里之猥谈,与夫势交利合之态,心输背笑之局,桑中濮上之期,尊罍枕席之语,驵验之机械意智,粉黛之自媚争妍,狎客之从臾逢迎,奴怡之嵇唇淬语,穷极境象,驮意快心”等等大明王朝末期国不治、天下不平的史实。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历史,贯穿着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灵魂。“天下平”是儒家思想的灵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天理道法,顺者昌,逆者亡,诚如《金瓶梅词话序》所语:“合天时者...  相似文献   

9.
《新长征》2013,(11):34-34
<正>"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节。1949年12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接受全国政协的建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决定每年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相似文献   

10.
何穰 《新湘评论》2005,(3):64-64
《读书镜》载,宋太祖一日罢朝,俯首不言,内侍王继恩问故。上曰:“早来前殿指挥一事,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故不乐了。”象宋太祖这样的皇帝“偶有误失”,竟然怕“史官书之”,令人感慨。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历史上,宋代经历了三百余年,奠其基业者为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匡义。他们兄弟俩先后为帝,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娴于武事,经过南征北战,结束了唐末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使中原重归于统一,当了皇帝以后,两人都喜读书,提倡读书,懂得以文德致治的重要,使五代十国以来重武轻文的风气为之一变。宋太祖本一军人,“以神武定天下”。但黄袍加身以后,很快就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他自己“喜读书”,认为“今之武臣,亦当使其读经书,欲其知为治之道也”,还不止一次地说:“作宰相须是读书人”(《宋朝事实类苑》卷一)。他当皇帝时,懦臣日益受到重用。赵普,“少从太祖游”,是拥戴有功  相似文献   

12.
正1949年至1959年,每逢国庆,都要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国庆阅兵。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在第六十五个国庆节到来之际,笔者就此前的6个"小庆"做以盘点,借此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献上最美好的祝福。1954:新中国实力的全面彰显195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国  相似文献   

13.
《管子》认为: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治国》。以下引用《管子》书,只注篇名) “地大国富,民众兵强,此盛满之国也。虽已盛满,无德厚以安之,无度数以治之,则国非其国而民无其民也。”(《形势解》) “不治而昌,不乱而亡者,自古至今未尝有也。”(《禁藏》) 就是说,社会富足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古代高度发展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下,君权和相权是两个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重要权力形式。其中,以皇帝为具体表现形式的君权自然是至高无上、独一无二的;而相权则是处于君权之下的第二位重要权力形式,是以称为“宰相”的特定形式表现出来的。“春秋之义,尊上公谓之宰,言海内无不统焉。”(《文献通考·职官》)相者,辅佐助理之意。《吕氏春秋·举难》:“相也者,百官之长也”。可见,宰相乃是具有尊崇地位,辅佐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的总称。在我国古代,宰相很少直接用来命名官吏(只有辽代有南、北宰相之称),而更多的是一种权力的体现形式,所有执行这项权力的官员,都可以叫做宰相。因此从现实表现形式上,可以把宰相理解为一个人或数个人,也可以理解为一个机构,这些都不影响其作为一个权力形式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用人也要“打假”○刘疆电视连续剧《隋唐演义》里有这样一段:隋文帝夫妇去晋王府看望晋王杨广,只见晋王府里的仆人尽是些老成粗壮结实的人,花园里没有广植花草,就连琴上也蒙了厚厚一层尘土,似乎杨广一心忙于政事,无暇顾及其他。这种“守成之君”的气象使老皇帝杨坚...  相似文献   

16.
《理论与当代》2011,(11):60-61
南方朔在第19期的《南风窗》上撰文指出:自古而今,中国较少出现旷绝今古的杰出演讲,其道理并不难理解。中国自远古起,就已养成书面语为尊的传统,皇帝有话要说即有“诏书”,臣子则用“奏帖”、“条陈”,其他人有话要说也以书面语为主,有各式各样的文款。  相似文献   

17.
金世宗完颜雍是女真族建立金朝以后较为开明的皇帝,他坚持以“仁政”为核心治世,博得了“小尧舜”的美名。本文仅就他的用人思想作一点粗浅的分析。不以己之好恶为用人标准在封建社会里,皇帝独揽用人大权,国家体制又缺乏对皇权做必要的限制机能,因而历代皇帝往往凭个人好恶迁降官员,这就为投机取巧、逢迎拍马、苟苟营营之辈留下了一条可资钻营的缝隙。宋徽宗对蔡京、童贯等人的重用,就是突出的例子。当然,也  相似文献   

18.
王晓梅 《唯实》2004,(1):59-60
在我国漫长的阶级社会中 ,专制主义政体一直是国家政权的基本组织形式 ,而在其发展过程中 ,中央集权制的君主制政体时间最长 ,发展最完善 ,影响也最深远。它有两个突出特点 :一是以皇权为核心。全国大权集于中央 ,中央大权集于皇帝 ,皇帝拥有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一切大权 ,有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威 ,所有行政管理都以皇帝为轴心进行 ,即所谓“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二是在皇帝之下 ,从中央到地方建立庞大的官僚机构 ,各种机构重叠并立 ,互相牵制 ,对皇帝负责。“敷政之道 ,用人为先。”历史证明 :理政驭民必须治吏。但能否清明…  相似文献   

19.
王充在他的哲学著作《论衡》中,有不少地方论及修辞的问题,“疾虚妄”、“务实诚”,就是他立论的核心。用他自己的话说:“《论衡》篇以十数,亦一言也,曰:‘疾虚妄’。”(《佚文篇》)“是故《论衡》之造也,起众书并失实,虚妄之言胜真美也。故虚妄之语不黜,则华文不见息;华文放流,则实事不见用。”(《对作篇》)“疾虚妄”的另一面就是  相似文献   

20.
何佳泉 《唯实》2002,(3):14-16
作为现行三卷本《邓小平文选》的终卷篇,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留下的郑重“政治嘱托”。重温南方谈话,可以发现,邓小平以“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