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政府效能是指政府机关及其行政人员依法行政,完成政府职能规范的目标与任务程度的综合评价体系,西方国家称之为"公共生产力"或"公共组织绩效"。政府效能不同于政府效率,其重视供给产品和服务的质效,注重公共管理或公共政策产生的效果,目标指向性较强,强调的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融合。加强政府效能建设是深化地方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环节,也是新形势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遵循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孔庆茵 《行政论坛》2009,16(2):53-56
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公共治理的和谐.其中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就在于公共治理的和谐.而要实现公共治理的和谐,政府和政府管理是关键.服务型政府是在民主政治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实行服务职能和承担服务责任的政府.服务型政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宗旨是统一的,两者在方向和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就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公众服务导向和行政理念;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建设法治政府;培育社会中介组织,建立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3.
法治是民主社会的一个显著标志,是现代条件下执政党治理国家的理性选择,它要求依法行使公共权力,将其执政活动纳入法治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4.
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一场涉及政府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的全方位改革,它离不开现代行政民主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必须让公众更充分表达公共需求和选择公共服务.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公众参与有一定的实践成果,但仍存在诸多观念和制度等方面的障碍,必须不断推进公众参与的机制与制度创新,引导公众参与到政府公共服务过程中来,从而建设一个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5.
当前,严重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问题是:农村公共产品总量供给不足,农村公共产品部分供给过剩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质量较低.形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单一的治理模式、供给主体和筹资渠道.借鉴西方地方治理理论,对于构建多元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地方治理视域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路径选择为:明确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职责;构建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筹资机制;改革现行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程序;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优势,做到政府与相关组织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政治发展的向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质上是一个政治制度现代化的问题,属于政治发展的范畴。中国语境下的"治理"具有多层含义:一是"统治"和"管理"的缩写,二是具有国际通行"治理"概念中的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内涵,三是执政党和政府依然在国家治理结构中起核心作用。现阶段中国主要解决的还是政治现代性的问题,其标志是代议民主制和理性官僚制。代议民主是民主的现代阶段,而协商民主是民主的后现代阶段,我国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首先要弄清政治发展的渐进性和有序性,进行科学的制度设计。理性官僚制旨在实现政府管理的理性化,包括层级节制、合理分工、依法行政等,达成行政过程的非人格化。中国目前最需要的不是破除现代性,直接按照国际上的治理概念进入到后现代,而是实现政治现代化,首先建设现代国家和现代政府;在建设现代性的同时关注一些后现代的结构,逐步实现由统治的一元结构向治理的多元结构的转变,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社会、公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一、宣传正确的公共理性理念,避免陷入误区公共理性是民主发展的产物,是政治文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在地方政府生态治理过程中,公共理性可以包容多元主体的价值诉求,允许个体追求合理的私人利益,这有利于广泛调动利益相关主体的参与积极性,有利于构建有效的、全方位的立体监督网络,有利于增强政府与个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政府间的信任,有利于构建社会交往与合作机制,进而实现"共同的善"。同时,公共理性的局限性表现为:公共理性的作用范围和功能是有限的;公共理性对公  相似文献   

8.
从"国家管理"到"国家治理"的转变,是现代政府执政理念更新的必然趋势,而"国家治理现代化"施政目标的提出,则体现中国政府在公共管理规律探索过程中的全新认识。通过对国家治理现代化概念的梳理,阐释国家治理现代化基本问题——治理主体、治理机制、治理效果,有利于厘清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府绩效评估的关系。以兰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基金预算支出绩效评估为例,对政府绩效产生的内在机理进行分析,确定地方政府预算支出绩效评估的"流水线"模型(Pipeline Model),构建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导向下地方政府预算支出绩效评估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地方政府预算支出绩效评估的困境与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公共管理模式嬗变的反思——基于公民性的变迁与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希腊的"原始公民性"开始,从公民意识与公民精神两个维度考察,公民性经历了以臣民意识为特征的公民性缺失、捍卫公民权利的消极公民、具有责任和参与意识和公共精神的积极公民的变迁过程,这一过程与公共管理由"统治型"、"管理型"向"服务型"的嬗变相互交织,是公共管理嬗变的社会基础和内在动力。现代"服务型"公共管理的发展伴随着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的共和主义复归与重塑,并有赖于从社区开始的多中心治理机制、沟通与协商机制、合作与共治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服务型政府在我国已有十多年的建设历程,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中,将服务型政府与西方公共治理模式相提并论的论调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建设实践。而服务型政府在治理理念、治理目标、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上均是对公共治理模式的反思和超越,二者有本质的不同。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为服务型政府建设实践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进一步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1.
黄华丽  周围 《学理论》2009,(32):96-97
家庭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道德建设主要包括感恩教育、荣辱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劳动教育和健全人格培育。家庭道德建设有助于改善和谐社会建设时期家庭伦理关系,培养社会主义事业高素质接班人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建设中家庭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是改进家庭道德建设方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2.
论新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策略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贺峰 《学理论》2011,(15):259-260
加强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环节,要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素质,就必须不断加强师德建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职业道德问题引起了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对师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meaning of ecological government,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faced by China in constructing eco-govemment, and the theory and specific policy proposals in building eco-government. Its purpose is to look for the effective path of reconstructing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相似文献   

14.
论政府管制改革的价值取向:有效管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有效管制是我国政府管制改革的理念。当前 ,有关政府管制改革的理论有很多 ,有人主张放松管制 ,有人主张加强管制。而政府有效管制强调 ,政府管制改革不是要放松管制也不是要加强管制 ,最终目标是要提高政府管制质量、实现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控制。政府有效管制的核心原则是有效性 ,它包括 :结果有效性和执行有效性、公共利益性、可行性、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张芸 《各界》2008,17(10)
教练员权威就是指训练比赛过程中,教练员受社会委托,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运动员施加符合社会要求的影响所产生的对运动员一种影响力,是运动员在训练比赛过程中对教练员的信赖和遵从,是运动员对教练员由于拥有崇高的品德、杰出的才能、广博的知识和卓越的见解而给予他们成长方面帮助的回报,它来源于社会传统的尊师重教、国家和教育制度对教练员合法权利的承认以及教练员自身知识、智慧和人格魅力,它是教练员威信的高度升华.教练员权威取决于制度性因素和个人因素,具有影响因素的综合性、系统的开放性、建立过程的互动性的特征.提出了教练员权威构建的条件和内容.  相似文献   

16.
张同义 《学理论》2010,(13):1-1,3
加强作风建设是党中央对全党提出的任务和要求,也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保障。当前哈尔滨市正在推进落实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需要组织动员全市上下步调一致,共同奋斗。紧迫的形势要求必须树立良好的作风,否则将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作风建设涉及内容很多,围绕提高针对性、实效性来论述加强作风建设问题,并针对当前作风建设中的几个突出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丁石  程相春 《学理论》2009,(12):225-226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乏分,从广义上看,文化是无孔不入和相当复杂的,所以梳理文化问题的难度也较大。从狭义上看,我国当前的文化大体由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文化组成,所以和谐文化的建设方向原则上应是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导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成果,大胆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尽快建立起扬弃积极文化成果的、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有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论述了加入WTO后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并根据当前新形势 ,提出公务员能力建设的内涵和重点 ,从而指出我国要在大胆吸收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 ,立足国情 ,着眼于全面提高公务员能力 ,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人才。  相似文献   

19.
陶霞 《学理论》2012,(1):36-37
政府信用是信用的基础和源头,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因此,政府信用的提高对于提升个人信用和社会信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提高政府信用,必须重视政府的信用意识,依照诚信原则,做到依法行政,言出有据、言而有信。同时,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服务意识,规范政府行为。本文旨在对政府信用缺失原因的分析,探析如何改善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任关系,提高政府信用水平。  相似文献   

20.
权力关系视角下的政府公信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通过自己的行为得到社会公众信任和认可的能力.近年来国内发生的一些有影响的社会公共事件,折射出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缺失的严重状况,深入分析政府失信事件,找出政府失信的权力根源,厘清权力来源,理顺权力关系,合理配置权力,加强权力监督,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确保权力的有效运作,这对于重塑政府形象、提高政府公信力、落实科学发展观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