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1 毫秒
1.
恶意抗辩制度是票据法中保护票据债务人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文对恶意抗辩的意义;"恶意内容"的界定;恶意抗辩与重大过失等几方面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对我国票据法理论及其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屠慧智 《法制与经济》2013,(8):37-38,40
票据在商事领域中具有高度的流通性,为保障其流通,票据法在制度设计上给予无因性,票据抗辩切断的保护措施。票据法保护持票人的信赖利益,在没有信赖利益可言的情况下,票据债务人可以抗辩之。文章就票据法抗辩制度与民法抗辩制度的区别来比较分析票据抗辩的特殊性,从间接恶意抗辩与知情抗辩的区别来比较分析适用票据抗辩的限制与例外。  相似文献   

3.
论票据抗辩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票据抗辩及票据抗辩限制关系。票据作为无因证券,我国票据法规定了票据抗辩限制的基本制度,目的是保护票据债权人的票据权利和票据流通行为,但我国票据法规定模糊矛盾,本文对我国票据抗辩及票据抗辩限制制度修改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朝莹 《法制与社会》2011,(27):290-291
票据抗辩是票据法上的重要制度,本文将对票据抗辩的理论基础加以浅析,并对各国的票据抗辩制度进行一个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反思我国的票据抗辩制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日票据恶意抗辩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群 《法学》2005,(6):80-85
票据抗辩限制制度,是为了保护票据交易安全、保护善意取得者的利益而特别设计的制度。因此,对于恶意的票据取得者,法律上是没有必要给予保护的,这一点自不必多言,问题在于如何正确理解恶意抗辩的定义、判断恶意的标准是什么,我国票据法学在这些领域的研究尚属粗浅。此外,对于恶意的规定,我国票据法与日本票据法则完全不同,颇值得研讨。为此,围绕着票据恶意抗辩的问题,有必要从比较法的角度,通过对中日票据判例、理论现状的分析,探析我国从日本法中可以得到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票据的流通性是票据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票据作为一种支付手段所必须具备的特征。票据法以票据的无因性为基础构建了一套体系,并在基础上构建了票据抗辩制度和票据抗辩限制制度。但为了防止票据抗辩限制制度的滥用,票据抗辩限制也有其例外,本文试就票据抗辩限制做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7.
论票据抗辩切断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票据债务同一般民事债务相比具有其特殊性,票据债务的抗辩也不同于一般的民事债务抗辩。在票据抗辩中存在抗辩被限制情形即票据债务人的抗辩被切断。抗辩切断制度是票据法中特有的制度,依据票据切断制度的规定,票据权利无论经过几次依法转让,票据债务人对新的票据权利人所能提起的抗辩事由都不会增加。由此,体现着对合法持票人行使票据权利的一种保障,以保证票据流通的顺利与安全  相似文献   

8.
在德国兴起的新抗辩理论以权利外观理论为基准,对票据抗辩重新进行分类,即在从前的物的抗辩和人的抗辩之外,再承认一种独立类型的抗辩——有效性抗辩。新抗辩理论体现了对票据抗辩的正当性认识,使抗辩理论有所完善,显示了抗辩理论的发展方向,但是新抗辩理论自身仍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应辩证地看待这种新抗辩理论。  相似文献   

9.
虞殿昌 《法制与社会》2010,(24):258-260
票据法对票据抗辩进行限制的理论基础建立于票据的流通性的要求、票据的无因性和独立性、以及票据的权利外观主义。本文在票据抗辩限制只限于人的抗辩前提下,对几种错误归类于物的抗辩中的情形进行了抗辩限制分析;最后分析了抗辩限制的两个例外,并分别提出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郑宇 《行政与法》2007,(10):114-116
依现有票据抗辩理论,欠缺行为能力的抗辩被视为对物抗辩的一种类型,属于不受限制的抗辩。本文认为,不论是从民法理论的角度,还是从票据法理论的角度来看,欠缺行为能力的抗辩都应是一种可限制的抗辩。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讨论了限制的具体情形及效力问题。  相似文献   

11.
票据抗辩限制与反限制是各国票据法普遍的共同做法,票据抗辩限制是为了保护善意持票人,维护票据流通的安全性和及时性,票据抗辩反限制是票据抗辩限制适用的例外情况。本文结合我国《票据法》,简要分析了我国票据抗辩限制与反限制的相关规定以及有待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2.
李娟 《中国律师》2003,(6):57-58
一、票据抗辩限制 (一)票据抗辩的性质 票据法作为商法的组成部分,遵循商法的基本原理,同时,商法是民法的特别法,票据法也与民事法律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票据的抗辩与民法上的抗辩有许  相似文献   

13.
票据抗辩的分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惠江 《法学研究》2004,26(1):49-58
传统票据抗辩分类理论将其分为物的抗辩和人的抗辩两大类 ,但事实上还存在其它抗辩事由。为此 ,许多学者尝试变换票据抗辩分类的依据 ,尽量包容所有的抗辩事由 ,但却又往往偏离了票据抗辩分类的本质属性。应跳出非此即彼的思维窠臼 ,研究物的抗辩和人的抗辩之外现实存在的 ,介于二者之间的其他抗辩的一般理论及其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14.
张文波 《法制与社会》2010,(25):113-113
票据抗辩是我国《票据法》中规定的票据债务人的主要权利,也是我国票据管理制度体系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在平衡票据债务人与票据债权人关系的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在运用《票据法》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抗辩权利也是经常被提到的概念。本文通过对于抗辩权利基本概念的廓清,结合我国司法实践,对如何更好地提高抗辩权利的使用效率,保护票据债务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了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董惠江 《北方法学》2009,3(6):37-54
作为票据法国际统一活动的最新及最重要的成果——联合国《国际汇票及本票公约》,已在1988年通过并于1990年开放签字,但我国大陆至今仍无比较集中的研究文献面世。虽然该公约的适用范围仅限于“国际票据”,并不是同时适用缔约国国内的票据法规范,但是,对其加以研究无论对于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往来时票据的运用,还是我国将来国内票据立法的修改,都是必要的。因为该公约内容表现出的对两大法系差异的取舍,主要体现在票据抗辩制度的设计上,探讨该公约中作为票据流通保护的票据抗辩和善意取得制度的基本内容,并勾勒抗辩排除规则的基本构造十分必要;同时,因为该公约的内容和形式过多地反映了英美法的特点,所以以日内瓦法传统的抗辩分类体系对公约的规定予以解说,以减少我国学者对公约的抵触感。比较分析两大法系与该公约相关内容,检讨我国的现行相关制度,并以此努力拓展票据法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6.
票据作为一种无因证券,已为世界各国票据法所公认,我国票据法亦以无因性理论为基础构筑了各项法律制度,包括票据的抗辩限制。所谓票据抗辩,是票据债务人基于合法的事实或理由对票据债权人提出的请求予以拒绝的行为。而所谓票据抗辩限制,又称作抗辩切断,是指“在就某一票据权利存在着对人抗辩事由的场合,当该票据权利依票据法规定的转让方式进行转让时,该抗辩事由不随之而转移,票据债务人不得以之对抗后手票据权利人。”对于票据抗辩限制的界定,学界与司法实践界多有争议,本文拟对相关内容加以分析,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7.
王刚 《律师世界》2001,(11):34-35
一、票据抗辩的概念、种类及特点 票据抗辩是指票据的出票人、承兑人或保证人等票据义务人提出合法的事实或理由,以此拒绝持票人或其它票据权利人提出的要求或请求的一种行为。票据抗辩是为了防止不法行为,由票据法赋予票据债务人有效保障自己合法权益的一种防御方法,其目的是在票据权利人和票据债务人在票据法律关系中谋求一种平衡和制约。 票据抗辩的种类,我国票据法并没有明确规定,对此我国学者较为一致的观点是,以抗辩事由和抗辩标准不同,将票据抗辩分为对物的抗辩和对人的抗辩。物的抗辩是票据本身瑕疵的抗辩,无论票据转让到何…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票据法理论除强调票据行为的形式要件外,还把票据能力和意思表示作为票据行为的实质要件。但是,票据能力和意思表示若具有实质要件意义,则与票据行为的要式性、文义性、无因性、独立性等特征相矛盾,也与促进票据流通的票据法理念相冲突。从票据法及票据行为的个性考虑,票据能力欠缺和意思表示瑕疵仅能作为一种抗辩事实,而不能以此否定票据行为的效力,即票据行为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实质要件。  相似文献   

19.
票据抗辩事由的有效性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票据抗辩制度是从保护票据安全出发进行考虑的,从静态安全出发规定成立抗辩事由就得以抗辩;从动态安全出发对票据抗辩进行限制,以保护票据权利人的票据权利。票据抗辩事由的有效性是抗辩成功的关键,只有是有效的抗辩事由,才具有抗辩的效力。有效的抗辩事由包括:对抗不特定债权人的法定事由、对抗特定债权人的法定事由、对抗特定债权人的约定事由、票据抗辩限制中对人抗辩事由因持票人的恶意而重新变为有效性抗辩事由。  相似文献   

20.
所谓票据抗辩的限制是票据法规定的票据债务人对特定票据权利人不得抗辩的限制。实践中,滥用抗辩权的情况比较突出,票据债权人的权利因为债务人的抗辩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对票据的抗辩进行限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另一方面,在司法实践中又逐渐出现了机械地适用票据无因性原则,无原则地保护持票人利益的倾向,所以正确理解和把握票据抗辩限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