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外华侨华人问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历史进程中面临的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中国共产党的“侨务政策”和“侨务工作”问题,也始终是中共党史研究领域的一个学术“热点”。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针对1978年以后海外华侨华人群体的新变化、新特点,全面调整了对海外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工作的整体性思路,“与时俱进”地制定新的“侨务政策”,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全国自中央至地方的各级侨务工作机构和侨务工作系统、建立健全保护海外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合法权益的立法和法律系统、高度重视利用海外华侨华人的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为新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高度重视利用海外华侨华人的“爱中华民族的心、爱中华民族的情”为新中国的和平统一事业服务等几个方面,使“侨务工作”迅速打开了勃勃生机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侨批业是经营华侨汇款业务的私营行业,由于该行业具有金融和邮政双重功能,因此它在外汇经营、金融稳定、侨乡经济发展和联系海外华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代以来广东素有华侨大省、侨汇大省之称,其侨批业数量居全国第一.新中国成立前后,随着广东全境的逐步解放,从解放区到新成立的人民政府颁行了一系列管理措施以加强对广东侨批业的管理,使之成为为国家、侨胞和侨眷利益服务的行业.  相似文献   

3.
侨汇政策是新中国非贸易外汇的主要来源。建国初期在中央"便利侨汇,服务侨胞"原则的指导下,闽粤等侨乡大省、中国银行先后推出促进侨汇寄递、优待侨汇汇率、扩大侨汇经营覆盖面、扶助侨批业复业等重要措施,加快了侨汇收入的增长。尽管此后受东南亚国家侨汇限制输出政策及国内土地改革、"三反五反"等社会运动影响,侨汇收入和侨批业经营积极性一度受挫,但随着向社会主义过渡期间对侨汇经营的高度重视以及贯彻侨汇保护政策的颁布,1956年侨汇经营国有化得以初步实现。侨汇政策的制定与发展与国家社会性质和社会政策变化紧密相关,同时因侨汇流入使侨眷家庭拥有大量外来资金,改变了侨眷家庭的生活水平和结构,由此也推动了侨乡社会特色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略述建国初期的侨务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侨民最多的国家。制订正确的侨务政策,对于建立和发展新的爱国统一战线,维护华侨的正当权益,增进祖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扩大新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促进广大侨胞和侨眷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等方面意义重大。本文拟就建国初期我国的侨务政策作些粗略的探讨。一、各种侨务条例和法令的颁布新中国建立伊始,百废待兴,许多工作都得从头做起,侨务工作也是如此。这时期,党和政府对侨务工作很重视,把“考虑和制订有关华侨的各种政策,作为国家总的政策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当时中央人民政府、中央统战部、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简称中  相似文献   

5.
4周恩来的一生与华侨关系密切。青年时代他曾到日本和欧洲留学 ,使他有机会接触劳苦大众和旅居海外的华桥 ,对海外华侨的处境 ,爱国爱乡的情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对海外华侨的革命斗争精神深为钦佩 ,以后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 ,他认识和接触了许多华侨 ,始终把做好华侨工作作为我党统一战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新中国建立后 ,周恩来担任总理兼外交部长 ,侨务部门就是其领导的一个重要部门。不久 ,他又分管外交部和华侨事务委员会 ,对侨务工作就抓得更加具体了。在他总理任内的 2 0多年间 ,主持制定了一系列有益华侨、侨眷 ,维护华侨、侨眷权…  相似文献   

6.
张晓玲 《新视野》2012,(1):86-89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在人权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着眼世界文明进步潮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在探索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上取得了新进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这些经验,对于推进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缅两国曾设想协商解决缅甸华侨的"双重国籍"等一系列问题,但最终没有达成双边协议,形成了既默认遵照缅甸法律、又基本实现平稳过渡的特殊结局。缅甸华侨国籍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国际背景下新中国的侨务政策、中缅两国关系的发展态势与缅甸华侨社会特征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新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和缅甸华侨社会的转型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建立初期,周恩来主持制定了国内外系列侨务政策:确定华侨是人民政协组织的组成部分;领导组建新中国侨务机构;主持制定、颁布有关侨务法规条例;保护和维护国外华侨的正当权益;解决长期遗留的华侨双重国籍问题;为新中国建设事业招纳海外人才。他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侨务思想:华侨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妥善地照顾在国内的侨眷和安置归国的华侨";华侨要遵守侨居国法律制度、不参与当地政治活动;鼓励华侨华人和当地民族融合。周恩来为我国侨务事业奠基开拓,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为改革开放时期制定侨务政策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周恩来很重视对一般归侨的安置工作。新中国建立初期,为了解决大批归国难侨生活和工作问题,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的关怀下,中央拨出专款在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地创办了一批华侨农场,安置了大批归侨。1960年2月2日,周恩来指示归侨接待安置部门:对归国华侨的生活,各地应当给予适当照顾。1962年3月27日,在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周恩来提出:"我们还应该做好侨务工作,进一步团结海外的一切爱国侨胞,妥善地照顾在国内的侨眷和安置归国的华侨。"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陈独秀在建党前后若干问题研究的进展,是非常有意义的。笔者选择20世纪50年代初、90年代初和21世纪初出版的三部党史权威著作,通过比较其中对于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国共合作策略等五个问题的表述和评价,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陈独秀研究的进展和突破。  相似文献   

11.
侨界父子兵     
在华侨界,提起庄希泉和庄炎林父子,几乎是无人不晓。庄希泉1888年出生于福建厦门,早年追随孙中山,下南洋为民国政府筹款,资助革命。后又在新加坡与余佩皋等办教育,力主教育救国,并掀起一场"反苛例、争人格"的海外华侨爱国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全国侨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希泉老9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生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这种地位的变化使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四种考验与危险"。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中国共产党加强了自身建设,尤其是政治纪律建设。主要做法包括:严厉打击党内分裂势力,维护党的团结;清理党内的会道门参与者,纯洁党的信仰;开展整风、整党运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新时期,我们面临着新的"四大考验"与"四种危险"。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加强政治纪律建设的做法对当前党的建设依然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家权力的执掌方式经历了众多变化,从国家、政党、社会三者关系的角度分析党的执政方式,可以把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变迁划分为两个重要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后。面对新的国内外形势,从国家、政党、社会三者"应然"与"实然"关系逻辑看,中国共产党仍须继续调整执政方式,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轨道上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一场突如其来的四川大地震,让中国政府经受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空前的一场危机,也可以说是中国政府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成功的一次危机管理.与以往唐山大地震、SAKS大爆发等重大危机管理相比,此次在展现政府抗击危机方面的信心、占领信息主导权、争取百姓的信任、以及赢得国际信誉方面,中国政府的表现可以说是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5.
《福建党史月刊》2012,(7):22-25
方方,广东普宁人,1924年参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前先后担任过福建军区杭岩永游击纵队政委、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长、红9团政治委员兼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闽粤边特委书记、中共南方工委书记、中共中央香港分局书记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华侨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等职。1971年9月逝世。  相似文献   

16.
建国后,方方同志先后担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中侨委副主任、全国侨联副主席等职,对我国华侨事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对我国重要的侨区——福建省的侨务工作自始至终给予了高度重视和许多具体指导,从中也反映出方方一整套关于侨务工作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罗贵波在援越抗法斗争中(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秀龙 《党史文汇》2001,(10):14-17
新中国成立之初 ,应越共中央和胡志明主席请求 ,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在国内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 ,对越南抗法斗争给予了大力援助。罗贵波是这一任务的主要执行者。他作为中共中央派往越共的联络员 ,第一个进驻越南 ,以后又担任中国援越顾问团总顾问、政治顾问团团长和中国驻越南第一任大使。在如何援越的问题上 ,他给中央提出过许多很好的建议 ,为中国援越工作和越南抗法斗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第一个驻外联络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 ,亚洲、澳洲工会代表会议于 1 1月 1 6日在北京召开了亚洲澳洲工会代表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的开国总理周恩来不仅为全国几亿人民的衣食住行日夜操劳,还时刻惦记着侨居在世界各地的千百万华侨,为维护华侨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而竭诚尽力。周恩来生前始终亲自过问侨务工作,在他的领导和直接关心下,1949年10月22日,中央人民政府设立华侨事务委员会,由何香凝、李任仁、廖承志、李铁民及陈嘉庚等25人组成,负责全国的侨务工作,把侨务工作作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1954年10月,周恩来在主持国务院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安排领导人员具体分工时,亲自分管了外交部和华侨事务委员会。在他的领导下,主持制定了一系列与…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21,(6)
重视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大经验。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为适应新的"革命任务",毛泽东以服务于新中国建设为目标导向;以"整党、整风"运动为重要活动方式;以"全面整顿基层党组织"为基本任务,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出了许多新的尝试。在实践中,以营造良好基层政治生态、打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加强群众工作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等为根本着力点。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探索为新时代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新中国成立72周年。遥想党成立之初,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表示:"我们党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以社会革命为自己政策的主要目的。"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总结近代以来各种挽救民族危亡、改造中国社会的"主义"或"方略"之后作出的制度选择。虽然苏维埃制度在中国实行的时间不过十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