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矫正社会工作的实务探索与理论研究得以发展,主要集中于矫正社会工作的价值伦理、理论视角、方法技术、实务领域、社会政策、发展模式、域外经验、本土实践八个方面。已有研究成果在数量、领域、模式、实践以及影响不断扩大的同时,也面临着研究成果质量、研究理论与实务整合、研究体系与框架健全、学科话语体系提升等方面的局限。未来矫正社会工作研究要不断壮大研究队伍和力量,提升服务实践的核心能力;促进理论与实务的整合,提升学科地位和话语权;顺应时代趋势、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国情;整合提炼本土研究模式,推动建立中国特色矫正社会工作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2.
社会保障工作是一门以价值为本的专业,价值观的培养是社会保障工作教育的核心内容,《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一书提出的六个核心价值是指导社会保障工作者开展实务活动的价值规范。坚守和内化社会保障工作价值是每一位社会保障工作者应尽的伦理职责。在实务中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道德底线,才能更好地应对自身价值观与他人的价值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学会用多元化的观点看待并尊重别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赵平 《前沿》2013,(15):115-117
目前,社会工作本土化已成为国际社会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国内外学者针对这一议题做过不少的研究和探索,涉及价值观、文化适应、理论、实务操作等诸多视角的本土化.本文通过阐释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概念,疏理并总结了社会工作本土化现有研究成果,就目前中外对社会工作本土化这一问题的研究状况做了比较,进而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差异和不足,最终对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路径做一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侯日云  黄力 《前沿》2011,(7):138-140
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的战略构想,作为现代社会的一项重要社会福利制度,社会工作必须对此作出回应。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形势下,中国社会工作在学习和借鉴国际通行的专业价值观的同时,需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通过政府、社会工作教育者和实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来构建本土的社会工作价值观体系。  相似文献   

5.
如何借鉴西方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立足本国实际,提炼和总结本土经验,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成为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所面临的重要和首要问题。立足于城市民族社区场域,探讨和建构中国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是一个重要且亟待研究的课题。文章尝试以回族社区为例,探讨实现伊斯兰教伦理与社会工作价值观互动、融合的机制,对本土经验的积累、加快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本土化的进程,不失为一次有意义的探索。而这一过程也预示着,社会工作在城市回族社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活动舞台,伊斯兰教伦理和社会工作价值观将成为城市回族社区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6.
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重要性已成为共识,但是专业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缺乏统一的专业价值观教育系统课程体系与内容的设计;注重认知性的教育,缺乏日常性内化的培养;缺乏专业价值观转化的专业实践与支持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过程的反映,受多元价值观并存的现实、社会工作专业边缘化地位、教师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专业价值观教育的路径选择表现为:形成专业惯习、创设实践场域与平台、建构反思式与参与式相结合的学习范式、保持专业伦理规范的现实性与专业价值观超然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多元化社会下,社会工作在介入儿童保护案件时经常面临伦理困境和价值冲突,关于社会工作伦理问题的应对受到了学界对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认识论之争的深刻影响。文章聚焦以义务论视角下的绝对主义和目的论视角下的相对主义作为社会工作介入儿童保护伦理研究的两种进路,从问题评估、干预实践和关系维护这三个服务过程的核心环节分析了当前儿童保护社会工作中的伦理挑战,即“儿童虐待”定义模糊、介入优先权抉择困难和专业关系界限难以裁量。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和现实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第一,社会工作者在评估和确认虐待时应采取绝对主义的方法,以儿童的经历和对儿童的影响为重点,而不是以施虐者的意图;第二,在确定服务如何应对伤害事件或情况时,采取相对主义的方法,要求社会工作者在探索更为广泛的社会和文化影响的基础之上制定儿童保护计划。同时,社会工作者应寻求不同理论取向的调和,将价值理念与实务更好融合,以此应对儿童保护中的伦理挑战。  相似文献   

8.
李明慧 《传承》2010,(15):125-127
目前,国内社会工作、社区服务专业实习环境还处于不完备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工作、社区服务实务教学模式的建立对于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根据广州L学院社区服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教学模式,分析社会工作在实务教学中必须以国家政策为依据,充分挖掘本地实习机构,开展专业实习,同时实应采用课堂教学为主,社区或者机构实习为辅,由校内向校外推广的模式,通过分析以社区实习的形式、手段、效果等,以反思目前社会工作专业实务教学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对策完善社会工作专业实务教学。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社会工作、社区服务专业实习环境还处于不完备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工作、社区服务实务教学模式的建立对于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根据广州L学院社区服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教学模式,分析社会工作在实务教学中必须以国家政策为依据,充分挖掘本地实习机构,开展专业实习,同时实应采用课堂教学为主,社区或者机构实习为辅,由校内向校外推广的模式,通过分析以社区实习的形式、手段、效果等,以反思目前社会工作专业实务教学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对策完善社会工作专业实务教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妇女领域为例,反思现有的社会工作研究与实务中存在的问题,以女性主义社会工作为一个新的范式,着重从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重新理解与勾勒社会工作研究和实务。本文重点回应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当前妇女社会工作研究与实务中存在怎样的"压迫"?这些问题将导致什么结果?第二,如何在妇女社会工作研究与实务中创造更平等的权力关系?如何以一种更整体的方式建立更能良性互动的社区?第三,女性主义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不同的范式,在认识论、方法论层面有何不同?对我们有何启发?作者认为,重视社群层面的日常生活并以结构性视角看待个人问题与社会结构的关系,注重群体间的联结,在研究与实务中重视平等关系的营造,以行动研究和共同参与为依托,是女性主义社会工作解决传统性别中立的社会工作研究与实务中不合理现象的四大关键。这不仅是方法层面上的改善,更重要的是从认识论开始的源头上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社会工作职业化是与社会工作的伦理价值密切相关的.从历史发展进程看,社会工作职业的形成,受制于三个基本因素,即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伦理.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中的伦理价值体系问题是影响社会工作职业化的重要因素,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提出了"文化整合",重建有我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价值伦理体系的基本原则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正>云南大学民族学和社会学近年来较为优秀的研究成果集成。本丛书一方面,以"变迁中的中国西南"为研究背景,从空间构建、文化适应、民族史研究等角度,展示少数民族的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从社会工作组织和机构发展、当前国际社区工作实务模式等方面,探讨社会工作在当今环境下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3.
何历宇  罗婷婷 《前沿》2013,(12):51-53
本文通过追溯基督教慈善工作与现代社会工作的历史渊源,分析基督教伦理的博爱精神、救赎思想以及天职观念与现代社会工作专业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联系,旨在探讨基督教伦理与现代社会工作的关系及其对构建中国社会工作伦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伦理价值一直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但国内对该主题的研究却非常匮乏。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步骤的加快,如何在与西方伦理价值的对话中挖掘和呈现中国文化精神资源已成为建构中国本土社会工作发展模式的瓶颈。通过分析以基督教的博爱精神为基础的西方社会工作伦理价值的文化基础及其不足发现:西方社会工作伦理价值以启蒙运动的普世化伦理价值为依据,相信抽象化的人的理性的假设,这必然导致与现实不可调和的冲突。社会建构主义、女性主义以及文化视角分别从人际和社会处境的横向维度以及文化历史的纵向维度修补社会工作伦理价值基础,把人的理性放回到日常生活中。儒家文化则在日常生活中发展出自我超越的维度,把人视为嵌于日常生活的伦理关系中并且有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能力,能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生命实践体察不断"上达"的仁爱伦理价值,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修补西方社会工作伦理价值中的个人与社会、事实与价值的二元分割。本研究的结论将有利于中国社会工作者在本土的实践中发掘中国文化的精神资源,提升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5.
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的社会工作研究机构,是民政部多年来推进社会工作不懈努力的结晶。它的成立,对于整合社会工作研究资源,加强社工理论和实务研究,促进解决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推动社会工作的全面持续快速发展,都将起到重要作用。在当前,成立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不断加剧,老年群体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亟须打造一支能够胜任老年社会工作岗位的专业人才队伍。文章通过政策文本分析和半结构式访谈法,构建了老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胜任力模型,包含价值观、专业知识、技能、个性四个一级维度,以及社会工作价值观、职业道德与伦理、社会工作理论知识、跨学科理论知识、通用技能、专业技能、内驱力和特质八个二级维度。基于该素质模型,提出通过高校人才培养、服务机构岗位规范、行业协会认证评价及政府引领推动等措施,全面提升老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职业胜任力。  相似文献   

17.
唐斌 《求索》2010,(6):104-106
作为相对独立的行动主体,政府及其官员也具有相对狭隘的部门利益。政府主导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过程,同时也是政府追求和实现其部门利益的过程。因政府利益诉求而形成的社会工作职业化制度安排及导向,会导致社会工作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出现资源分配不公、契约性关系与强制性关系的对立、专业照顾与社会控制的角色冲突、专业价值与行政化要求的张力、行政评估与专业评估的取舍等职业伦理冲突。为此,作者建议应从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职业伦理、引入社会工作行政、强化社会工作职业伦理的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去调适政府利益诉求与社会工作职业伦理的张力与冲突,使二者之间实现深度契合与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就社会工作而论,社会工作课程设计以及对课程设计的理论取向及其背后的价值观和范式缺乏深入的反思和批判之研究倾向,严重制约了社会工作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借鉴最具有权威性的目标模式课程设计理论,能够克服社会工作课程设计研究的这两大不足,从而拓展社会工作课程设计的研究视野,以推动社会工作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的深入发展.因此,在借鉴目标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对社会工作课程设计的利益主体及其价值观和利益取向维度进行了探讨,为社会工作课程设计研究及设计实践提供了一般宏观维度框架和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外对于社会工作本质的理解并不十分明确,还存在学科与专业间的交叉,即使有了社会工作定义,但众说纷纭,致使实务中出现对社会工作定位模糊等问题。确定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什么是一个基础性的问题,这种元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社会工作的话语系统难以建立,专业对话难以开展。本文试图在梳理相关学者对于社会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作者本人对社会工作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借助布迪厄的惯习概念,探究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惯习是联结社会工作与社会理论理解社会工作实践的重要尝试。中国社会工作者的实践感体现在无所适从感,表现为当前社会工作者专业惯习的迷失。社会工作者惯习结构分化为社会工作法律、社会工作伦理和社会工作者性情倾向,并呈现为四种关系类型。中国社会工作者惯习结构表现为社会工作者性情倾向吸纳社会工作法律与伦理,社会工作伦理吸纳社会工作法律。在中国的社会工作者专业惯习建设中,需要推进专业场域建设、跨领域合作、反思性专业训练、个体专业性情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