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巩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成果,构建了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期的战略布局。要切实提高全面从严治党的实效需要诸多要素,但遵循执政规律和立足自身优势是关键性因素。为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从有利于党的执政和长期执政所必需的支撑要素及影响党的执政和长期执政所需解决的问题的正反两个层面作为基本遵循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主要包括以加强党的领导"统思想";同群众密切联系"转作风";使党员增强党性"强体魄";对不良政治现象"零容忍";将党纪挺在前面"亮红线"。当前,作为领导核心和执政力量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时刻警惕现代化所带来的冲击,认真面对新的时代和新的问题,以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为参考,以自身优势为根本,规划和构建全面从严治党的行动框架和战略路径,应对长期执政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
1941年和1942年,中国共产党为了克服党领导弱化的问题,党中央相继通过了《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关于加强统一领导与精兵简政工作的指示》(以下简称三个"决定与指示")。三个"决定与指示"加强了党的领导,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新时代,重温三个"决定与指示"中党的领导要求,对当前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提高党性修养,充分认识党领导一切的重要性;党政军民学,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严明政治纪律,坚决维护党的领导等。  相似文献   

3.
"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是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对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同志提出的政治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遵循。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突出增强党性这个重点,积极投入学习教育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周锦涛  刘攀 《党建》2021,(5):45-46,55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党员的党性教育学习工作,党的领导干部更是身体力行.作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员之一,任弼时在其丰富的革命实践中撰写了《关于增强党性问题的报告大纲》《为什么要作出增强党性的决定》等多篇关于党性的文章,形成了体系完备、内涵深刻的党性观.其中,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善于密切联系群众和廉洁奉公的政治品格,便是任弼时党性观的最好写照.  相似文献   

5.
在新形势下增强党性应该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实践和认识发展的客观规律,将党性理论和党性实践相统一。在理论学习上,既要注重从马列经典著作中学习,也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在实践中,一方面,既要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的政治引领下旗帜鲜明讲政治;也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克服不利于增强党性的因素,将两者都统一于新时期"四个伟大"社会主义实践中,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党性修养。  相似文献   

6.
党性,是一个政党所固有的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内在属性,是一个政党阶级性的集中表现。中国共产党要求其党员不断增强党性,使党的政治目标得以实现。党风,是一个政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生活等各个方面一贯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党风问题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和处理党性和党风四个"统一"的辩证关系,对于深入进行党性和党风教育,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直机关直属单位领导班子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党性党风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领导班子的领导核心作用、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很好发挥。但对照省委新的要求,也还存在不符合、不适应的问题,为此,必须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推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增强党性有新作为、改进作风有新气象,为实现四川“两个加快”提供思想政治动力和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对于党员增强党性观念、提高思想觉悟和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以来,党内政治生  相似文献   

9.
正在党内组织生活或政治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诸如"参加党日活动必须戴党徽""组织党员学习要戴党徽"此类的要求或提醒。这里提到的"党徽",实际上是党员徽章或党员胸章,并不是党徽。中国共产党党徽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十九大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寓意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  相似文献   

10.
社会政治的基本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新视角."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走向社会政治"的政治宣言,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推动社会政治建设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1.
在"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的党建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必须要认识到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对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指出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基本内容,在不断增强党性教育的交互性、灵活性、实践性和严肃性中,实现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实效性的路径优化。  相似文献   

12.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从政治上分析、把握和解决问题,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从党旗帜鲜明讲政治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导,切实把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  相似文献   

13.
国内学界关于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活问题的研究已有较长历史,论著十分丰硕,初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学术观点。国外学者对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活的研究是"深刻的片面"与"片面的深刻"并存。党内政治生活研究相关代表性成果为深化这一领域研究提供了相对广阔的理论基础,但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研究者应当加强对党内政治生活历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加强党内政治生活与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文化主体互动规律研究,加强党内政治建设的新要求、新理念和时代特色研究。  相似文献   

14.
《探索》2017,(1)
资本主义制度绝不是人类社会制度的终结者,超越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探索更好社会制度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实践探索创造了引世人瞩目的"中国奇迹",也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独特的创造力和强大生命力。社会制度中国方案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在实践中继续发展完善。首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其次,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我国改革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第三,必须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以增强党性、提升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近年来,辽宁省地方税务局党组认真贯彻"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要求,着眼增强先进性和强化"党员意识",牢牢抓住基层党建内容构成上的十项重点要素,量身打造了"唱响增强党性‘一二三四’歌"的党建活动载体。即把"跟党走"作为增强党性的基本要求,把"听党话"、"守党纪"作为增强党性的基本标准,把"知党恩"、"记党龄"、"读党史"作为增强党性的基本动力,把"学党章"、"上党课"、"过党日"、"交党费"  相似文献   

16.
政党领导是现代国家治理的一般形式。"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巩固和发展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鲜明表达,包含丰富的政治意蕴。落实新时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要求,必须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的要求和任务。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必须进一步充分发挥科研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优化"科研育人"方案,从而切实发挥其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构建以"科研育人"为核心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支部生活》2008,(7):22-22
近日,广东省纪委下发《关于切实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增强党性观念,带头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切实保征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9.
正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倡导、培育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党带领人民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走向胜利的显著政治优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必须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必须时刻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共产党有他的作风,就是: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劳苦之事则争先,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为高校深化"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课程思政,不是在思政课程之外再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更不是"课程+思政"的简单拼接,而是"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基于"三全育人"大格局下的一项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