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近年来,我们坚持“人在哪里、党员在哪里,党建工作的重点就在哪里”,以区域化理念推进商城、商圈、商会“三商”党建工作,扩大党在城市新兴领域的组织覆盖,有效破解了城市基层党建难题。一、创新组织设置。在商城,按照“企业党委+专业市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联合党支部”的组织架构,把本地党员、流动党员全部纳入管理。在商圈,依托街  相似文献   

2.
《上海党史与党建》2014,(8):F0002-F0002
<正>近年来,共和新社区(街道)党工委在完善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中不断探索实践,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工作合力,逐步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党员为主体、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大党建"格局。通过搭建平台、创新机制、深化服务,努力实现党的建设与社区建设统筹推进,开创"事情共商、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发展共有"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一是建章立制,突破"单位党建"传统模式共和新社区(街道)党工委于2013年11月成立了社区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共确定成员单位74家,包括:12家政府机关、26家企事业单位、4所院校、1个部队、7家"两新"组织以及24个居民区;并建立完善了相关联席会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上海市松江区方松社区(街道)通过整合辖区资源,凝聚党员群众,大力推进“六步曲”工作方法的积极探索,分析了当前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的瓶颈问题,并对健全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4.
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发展,是顺应社会形态变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网格党建打破了基层封闭的条块结构,正在重塑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的基本单元,将开放性的区域化力量融入,切实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行动提供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上海市静安区静安寺街道积极关注经济社会最活跃的领域,率先将"支部建在楼上",建立了楼宇立体服务站,还依托"同心家园"区域化党建工作,全力打造党建网格这一新型社区治理单元,以责任党建的有效落实解决好新时期的群众联系、服务、组织、动员、凝聚和参与社区治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乌拉特中旗牢固树立城市全域党建理念,聚焦推进"融合党建",在社区大力推行"1+N"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坚持问题导向,在领域融合上找突破;注重需求导向,在品牌融合上用真功;强化效果导向,在服务融合上出实招,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勾画出"同向凝聚、同轨运行、同脉相连"的城镇党建同心圆。  相似文献   

6.
《实践》2015,(3)
<正>双向落实责任,双向组织活动,双向加强管理,双向开展考核,构建区域化大党建新格局2013年10月以来,为进一步推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科尔沁区立足实际,通过实行"四个双向"工作法,深入开展了"在职党员进社区"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构建起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的区域化大党建新格局。限时集中报到,双向落实责任——单位党组织负责"送进去"。活动开展以来,全区127家区直事业单位党组织第一时间召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人》2015,(3):19-20
近年来,兴庆区委在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中,注重服务的区域化、精细化、长效化和多元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有效提升了社区党建的科学化水平。一、突出区域化,拓展基层党组织服务范畴以便于党组织管理、党员发挥作用为原则,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形成"街道——社区——网格——楼宇"四级联动、全面覆盖的党组织构架,有效整合区域内党组织资源和服务资源。一是成立街道"大工委"。采取"街道党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渭源县按照"成立大党委、构建大党建、实现大服务、推动大发展"的思路,在定西市率先建立了第一个村级联合党委——会川镇西关党委,探索出了一条区域化党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子. ——创新组织联建机制,构建区域化党建推动体系.按照"地域相邻、规模适度,能人带动、集聚发展"的原则,组建成立了会川镇西关党委,初步实现了"联合零边界、服务零距离、发展零差距、覆盖零间隙"的目标.一是科学设置党组织.西关党委实行片区型和链条型双重管理体制,即保留原西关、梁家坡、新城、东关4个村党支部,新成立西关产业党总支,将梁家坡仔猪繁育协会等4个"两新"组织党组织党员和镇区务工经商党员划归西关物流和中药材两个产业型党支部管理,形成了以党委为核心,村级党组织、产业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在区域化党建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座谈调研等手段总结出区域化党建主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以高校为中心发挥高校党支部的优势,依托互联网主导专题学习,发挥政治引领功能,凝聚社会的能力和以社区为中心,形成共建主体群,依托互联网为青年党员搭建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的理论,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区域化共建。  相似文献   

10.
王琦 《新长征》2014,(4):43-43
公主岭市委整合街区组织资源、服务资源和公共资源,搭建区域党建新平台,促进街区党建科学发展。构建区域化党建组织。在市区6个街道全部组建了街道大党工委,吸纳80家驻街单位参加。在符合条件的楼院和居民文体组织中成立了楼宇支部和文体支部,实现了哪里有党员,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公主岭市还制定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保证了区域党建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奋斗》2017,(12)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形成做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近年来,黑龙江省在社区治理中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区域和群众中的凝聚引领作用,积极推进"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搞、资源联用、服务联做"的区域化党建格局,打造形成了"同心凝聚、辐射发散、同轨运转、同脉相连"的区域命运共同体和社区共治"同心圆"。一、核心凝聚,理顺联建共建联结带党建引领,搭建框架。坚持顶层设计,明确职责定位,制定完善细则。牡丹江市制定大党委《议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嘉定镇街道党工委的"睦邻党建",是以睦邻文化为引领,以"睦邻和谐、服务群众"为辖区共同价值理念,以各个驻区单位党组织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为基础,通过社会化运作、项目化推动等方式,来实现"组织共建、服务共助、党员共管、发展共促"的区域化党建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康平县组建了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委(以下简称"城镇非公党委")。近一年来,城镇非公党委切实发挥激励、协调、凝聚作用,初步构建了资源共享、开放互动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一是围绕企业发展需求,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城镇非公党委坚持把促进非公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作为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努力使党的建设与企业发展目标同向、互促互进。设立了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实行了党组  相似文献   

14.
遂宁市船山区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工作载体,开展"企业联村"活动,坚持党的核心领导,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做到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步伐就跟进到哪里,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党组织、党员、群众"三满意",实现了农村、企业、社会"三赢"。  相似文献   

15.
何爽 《新长征》2021,(4):47-47
近年来,扶余市以"六联共建"活动为载体,不断深化城市基层"党建联盟"建设,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区域党建联动,共建"凝心"坚强堡垒。构建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街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共同参与的"1+N"区域化党建工作体系。成立"党建联盟"理事会5个,与176家驻街区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  相似文献   

16.
区域化党建是党为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而提出的新型党建工作方针与路径。上海市从2009年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区域化党建实践,通过对上海做法的系统总结,将区域化党建责任制体系的内涵概括为党委战略引领责任、党委主责主业责任、党委服务党员和群众责任三个方面。从责任主体的分工化与一体化、责任平台的共建化与共享化、发展战略的共通性与整合性、服务党员与群众的相容性与一致性四个方面,探讨了构建区域化党建责任制的可行性。进而提出了通过构建融党建责任制于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区域化党建工作—党建责任制”对应工作模式,并通过体制机制的全面创新,切实推动区域化党建工作发挥实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三河市深入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施基层党建“领航工程”,实行“三坚持三构建”工作法,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联建联动、沟通协调作用,凝聚各方力量,全面夯实城市基层治理基础。坚持高标准站位,构建社区党建大格局。打破各自为战思想藩篱,凝聚党建合力,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以各类单位、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为依托,以社区党员和在职党员等各类党员为主体,建立上下联动、权责分明、运转有效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全市6个街道已培树示范型社区“大党委”14个,吸纳机关、学校、医院、企业等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及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负责人、社区民警等人员中的党员担任兼职党委委员,努力实现辖区的党建融合、工作融合、感情融合。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合肥市委在加快推进现代化大城市建设的进程中,主动适应党在城区执政环境的新变化,大力加强新形势下的城区基层党建工作。从2004年9月初以来,在全市城区开展了以“双凝聚(党组织凝聚党员、党员凝聚群众)、双服务(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双促进(促进城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社会共同发展)”为主题的城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月活动,使社区党建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必须根据新的特征、新的制约因素坚持问题导向,从健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基层党组织体系、构建运转有序的区域化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建立动态开放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完善区域化党建服务保障机制、打造覆盖广泛的区域化党建公共服务平台等五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上海深化与拓展区域化党建工作面临着诸如参与主体内在动力不足、长效机制缺失、"双报到"制度未能有效落实等问题,要通过完善街道(镇)大党委制、加强党建服务中心平台建设、创新党员服务与教育管理机制、完善契约化共建项目机制、依托"互联网+"等路径推动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深化与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