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井凯 《青年论坛》2014,(4):118-121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移动通讯业务的飞快进步,互联网金融模式在中国兴起并迅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是由电子商务企业提供的网络支付结算、网络融资、网络保险、网络理财等金融服务。与传统金融服务相比,互联网金融在产品设计、服务模式和参与主体三方面实现了创新。互联网金融将改变传统金融机构经营方式、竞争理念,进而重塑传统金融生态模式。本文探讨了互联网金融模式给传统金融模式带来的种种机遇及挑战,并提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及其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金融正在迅速崛起,出现了多种新的金融业态,给传统金融业带来了一系列革命性变化.文章梳理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归纳了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效应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思路.  相似文献   

3.
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元年。作为新生事物,互联网金融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经历了飞跃式地发展,给整个社会经济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起到了非常好的鲶鱼效应。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热潮,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但由于缺乏对问题实质的考究,从而引起了广泛争议,所得结论值得商榷。因此,非常有必要对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界定、两者关系、功能定位、监管之策、未来趋势等五个颇具热议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澄清,理性客观地去认识互联网金融,从而有效避免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战略规划和市场选择上的偏误。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金融是当今网络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顺应各方需要,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但是,互联网金融也存在金融风险,如果缺乏有效监管,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演变成金融危机。因此,在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如火如荼阶段,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市场的作用和影响,规避其对金融安全的冲击,重新界定互联网金融机构法律地位、构建多层次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切实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确保国家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金融属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传统金融的融合再生,随着信息的不断更新,金融业具有了新的意义与使命,并且表现出跨行业、跨部门和业务交叉的特点。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已经逐渐形成新的态势,就目前而言,其尚未形成标准和规范的金融生态,且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不善,导致互联网金融频繁出现提现困难、高额附加费、诈骗等问题,对金融稳定以及消费者利益都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政府只有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引导与监管,才能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中国模式与金融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联姻,诸多商业模式变革和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涌现,推动了金融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的深刻变化,催生了众多互联网金融的新业态。从业务功能角度来看,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可分为四大类:支付平台型、融资平台型、理财平台型和服务平台型。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应采取一种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辩证地看待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在充分肯定其带给我们生活的便捷、效率的提高等积极效应的同时,注意识别和防范其蕴含的各种风险,加强监管,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小康》2013,(9):22-23
8月9日,由包括京东商城、当当网、拉卡拉、融360、易宝支付、用友软件等33家企业,发起成立的中关村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在中关村宣告成立——这是网络融资新概念,还是吹响了互联网向金融产业进军的集结号?而在此之前,支付宝的成功,余额宝的震动,阿里金融的成立,已经让一些人们喊出了,"互联网金融时代即将到来","互联网引发金融革命"等有些"耸人听闻"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金融作为网络时代下的一种金融创新,自产生之日起就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不断给传统金融领域带来各种挑战与冲击。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了一些风险,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发生的安全隐患问题也越来越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互联网金融稳定、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过去的2013年,互联网与金融深度融合,“互联网金融”成为惹人注目的新兴业态,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那么,到底互联网金融是什么呢?广义的互联网金融就是指一切利用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开展的金融业务。现阶段,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主要有4大类。  相似文献   

10.
于健宁 《人民论坛》2014,(3):104-106
互联网金融在推动金融产业改革和创新、实现金融普惠性上具有积极而重要的影响.但在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实践中,也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文章在总结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和积极影响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金融监管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黄牡丹 《人民论坛》2020,(1):102-103
互联网金融其实就是把传统的金融产品网络化,使支付、投融资等业务依托互联网平台进行交易的方式。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应以找准创新产品的市场定位和客户群体、规避产品同质化导致的同业竞争为着力点。此外,各金融企业在产品创新过程中还应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严格遵守我国出台的法律法规,推动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的进步,为金融消费者提供更多可靠的金融产品。  相似文献   

12.
2012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日前闭幕的2013中国互联网大会"互联网金融"成为话题宠儿。的确,自天弘基金"余额宝"横空出世,"活期宝"、"微银行"、"智能金"等众"宝"相继登台,第三方销售、网络信贷、众筹融资等也异常火爆,互联网金融大行其道。很多人认为互联网金融将"吞噬"传统金融,并戏称传统金融为"21世纪行将灭绝的恐龙"。此说未免夸大其词,但互联网金融将对传统金融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却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3.
代表微博     
《上海人大月刊》2014,(4):27-28
正全国人大代表许罗德: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具有一定的替代性,但更主要的是互补性,这也是互联网金融的生命力所在,能有效推动和促进传统金融发展。互联网金融对金融的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充分认识到流动性风险、内部的道德风险和技术的风险,在发展业务的同时,更注重技术的创新与安全的防控。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金融,作为2014年互联网和金融业的共有热词,奔涌而来。日前,为把上海市建成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高地,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本市互联网金融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意见》共20条,支持与规范并举。  相似文献   

15.
《湖北社会科学》2016,(4):58-65
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理论构建了互联网金融品牌形象传播效果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试图通过研究互联网金融品牌形象传播效果影响因素中公共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内在作用机理,探索出互联网金融品牌形象传播效果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为提升互联网金融品牌形象传播效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今日上海》2014,(3):12-13
马年新春,互联网金融格外热闹,市民纷纷开通了网络钱包。从市经信委获悉,目前上海已开展银行介入互联网P2P资金监管模式及互联网金融立法的可行性研究,重点布局互联网金融领域,将立法保障市民网上钱袋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正互联网金融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野蛮生长期。如果说之前互联网金融仅仅是一个定义似是而非的概念,一个轮廓模糊的市场前景的话,现在,随着嘀嘀、快的、余额宝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深度介入,互联网金融在线上和线下都得到了异常快速的普及。对互联网金融表现出来的慷慨,多数人欢欣鼓舞,少数人则疑虑重重。神化和妖魔化的标签,因此都加盖到了互联网金融身上。但事实上,赋予人们不同立场的互联网金融体验,其实并不是互联网金融本身的所有面貌。嘀嘀打车和快的  相似文献   

18.
王萍 《中国人大》2014,(13):22-23
委员们认为,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正在有力助推中国金融改革,同时也要高度重视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要让金融监管的脚步跟上金融创新的速度。  相似文献   

19.
刘彦华 《小康》2013,(9):38-39
互联网金融将深度改变中国的金融生态,不过,短期来看,人们有些过于乐观,但长期来看,人们又不够乐观。阿里冲锋在前,腾讯虎视眈眈在后,京东、苏宁心痒难耐……互联网金融热潮波涛汹涌,席卷全国。圈内圈外似乎已经形成共识,互联网与金融的碰撞,将产生无限的可能。但是,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也带给人们一系列疑问。  相似文献   

20.
王一婕 《人民论坛》2020,(1):100-101
为了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对乡村普惠金融的推动作用,有效激发乡村普惠金融发展活力,需要健全准入机制,构建监督管理委员会,完善硬件基础设施;建立金融指导小组,设置普及教育专项资金,实现普及渠道多元化;强化贷前审核、贷中跟踪以及贷后管理力度,从而推动乡村普惠金融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